《珠宝首饰设计基础》结合作者任进近20年的珠宝首饰教学经验,为珠宝设计专业学生入门而编写,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设计概念,现代珠宝首饰设计细则,珠宝首饰设计素材,珠宝首饰绘画基础等。希望初学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不断练习,达到一个珠宝设计师的基本要求,为将来成为职业珠宝设计师,乃至设计大师奠定良好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本书对戏剧艺术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构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理论批评史的基本框架。
本书综合介绍了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氮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及应用状况。重点阐述了氮化铝陶瓷的高压烧结,对氮化铝粉体的高压烧结特性、显微结构及导热性能、烧结助剂的选用、氮化铝高压烧结体的结构调整、氮化铝高压烧结体的残余应力及高压烧结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功能陶瓷研究、开发、生产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日本编织图书《欧洲编织》系列的6本,2020年秋冬辑,共介绍了26款作品,涵盖开衫、套头衫、背心、披肩、围巾和包包等。变化多样的秋冬线材,圈圈线、花呢线、花式纱线、竹节线,不仅给清冷的季节增加了色彩和趣味,而且无须复杂的花样设计,粗毛线也使得整个编织过程轻松愉快,很快就可以完工。本次作品突出实用性,带风帽的斗篷、中长袖的圆育克毛衣、口袋可以当手套的中长款开襟毛衣等,漂亮实用,又很有亮点,日常搭配率高。
《2008古董拍卖年鉴:杂项(全彩版)》是《2008古董拍卖年鉴》其中之一的杂项卷。《2008古董拍卖年鉴:杂项(全彩版)》内文条目原则上保留了原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 《2008古董拍卖年鉴》分瓷器卷、玉器卷、杂项卷、书画卷共四册。收录了纽约、纳高、伦敦、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沈阳、云南等城市或地区的四十余家拍卖公司2007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
《2012年古董拍卖年鉴》以全面、客观、务实的视角,地记录了2011-2012年中国古董拍卖行业的壮阔场景。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对中国古董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惊心动魄的拍卖现场,直观而详细地领略中国古董的韵味悠长。
《我的小兔子:汉英对照》由吕畅译校
本书是由本书,内容涵盖:宝石基础,贵宝石,普通宝石,玉石,少用和罕用宝石,有机宝石,彩石和观赏石,印石,砚石,玻璃、塑料仿宝石,古玉和古宝石,宝石加工和琢型,首饰和饰用金属,宝石合成与处理技术,宝石鉴定和仪器等。 本书适合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和收藏爱好者参考使用。
《2008古董拍卖年鉴:杂项(全彩版)》是《2008古董拍卖年鉴》其中之一的杂项卷。《2008古董拍卖年鉴:杂项(全彩版)》内文条目原则上保留了原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 《2008古董拍卖年鉴》分瓷器卷、玉器卷、杂项卷、书画卷共四册。收录了纽约、纳高、伦敦、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沈阳、云南等城市或地区的四十余家拍卖公司2007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
《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介绍宋元钧瓷。内容包括宋元钧瓷在中国钧瓷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宋元钧瓷的个案分析及技艺特质,宋元钧瓷坯料的选择与加工、成型方法与过程、釉料的选择与加工、窑炉构成及特色、烧成技艺等。
《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介绍宋元钧瓷。内容包括宋元钧瓷在中国钧瓷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宋元钧瓷的个案分析及技艺特质,宋元钧瓷坯料的选择与加工、成型方法与过程、釉料的选择与加工、窑炉构成及特色、烧成技艺等。
本书是日本编织图书《欧洲编织》系列的6本,2020年秋冬辑,共介绍了26款作品,涵盖开衫、套头衫、背心、披肩、围巾和包包等。变化多样的秋冬线材,圈圈线、花呢线、花式纱线、竹节线,不仅给清冷的季节增加了色彩和趣味,而且无须复杂的花样设计,粗毛线也使得整个编织过程轻松愉快,很快就可以完工。本次作品突出实用性,带风帽的斗篷、中长袖的圆育克毛衣、口袋可以当手套的中长款开襟毛衣等,漂亮实用,又很有亮点,日常搭配率高。
镜子曾经昂贵和珍奇至极。从模糊的金属镜子到玻璃镜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镜子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已经成了寻常之物。 古人视镜子为具有神力的器物,因为镜像给了人们巨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无法知道个照镜子的人的惊恐和迷惑。但人们从镜像中认识了自身的形象,有了自我的意识;更了有形,获得无形的观念。镜子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够透视世界,不过,镜像是模仿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物的原样,映出的是一个十分相似但略有区别的影子。由此,镜像揭露出真实世界外的另一个虚幻的世界,使镜子成为一种谜一般的能产生异像的人类自我认知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科学与艺术、文学与哲学,历史与思考,思索着人与镜像之间的矛盾冲突,思索着各个时代中,从镜像中衍生的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男人与女人、自我与影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哲
镜子曾经昂贵和珍奇至极。从模糊的金属镜子到玻璃镜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今天,镜子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已经成了寻常之物。 古人视镜子为具有神力的器物,因为镜像给了人们巨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无法知道个照镜子的人的惊恐和迷惑。但人们从镜像中认识了自身的形象,有了自我的意识;更了有形,获得无形的观念。镜子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够透视世界,不过,镜像是模仿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物的原样,映出的是一个十分相似但略有区别的影子。由此,镜像揭露出真实世界外的另一个虚幻的世界,使镜子成为一种谜一般的能产生异像的人类自我认知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科学与艺术、文学与哲学,历史与思考,思索着人与镜像之间的矛盾冲突,思索着各个时代中,从镜像中衍生的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男人与女人、自我与影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