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介绍了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氮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及应用状况。重点阐述了氮化铝陶瓷的高压烧结,对氮化铝粉体的高压烧结特性、显微结构及导热性能、烧结助剂的选用、氮化铝高压烧结体的结构调整、氮化铝高压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仿真首饰分技术委员会(SAC/TC256/SC 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真男人饰品有限公司、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晓春、沈群红、陶新姚、王一峰。
本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1427:1993(E)《银合金首饰中银含量的测定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英文版)。 本标准与GB/T 18996-2003 本标准根据ISO 11427:1993重新起草,为便于比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根据我国首饰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7832-1999《银合金首饰中含银量的测定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本标准与GB/T 17832-1999的主要区别如下: ——由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1427:1993改为修改采用。 ——在前言增加了“本标准与GB/T 18996具有同等效力”的明示。 ——适用范围和计算结果采用千分数表示,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第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9202:1991(E)《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英文版)。本标准根据ISO9202:1991重新起草,为便于比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根据我国首饰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11887-200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本标准与GB11887-2002的主要区别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补充了近年发布的相关标准; ——根据我国首饰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银、铂、钯首饰的纯度范围,修改了命名和标识方法; ——根据“欧共体欧洲议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珠宝,是奢饰品世界里的象牙塔尖,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比红颜更长久,比权利更永恒。从矿石到旷世,它们需要设计师最灵动的设计,和能工巧匠们无数次的精雕细琢。在《无设计不(我的珠宝设计之道)》作者任进的心目中,珠宝设计是这样一件事:设计源于生活,每一件作品都是生活的映射。时光深处的一个人、一段记忆,都可以成为设计的灵感,为一块石头注入灵魂。珠宝的不在于价签上的数字,而在于璀璨背后的历史和积淀。《无设计不(我的珠宝设计之道)》中汇集了作者近年来的近百件珠宝设计作品,由设计师本人将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与设计相映成趣,让珠宝真正生动起来。当你了解了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再来欣赏这些珠宝,会得到全然不同的感受。
本书围绕堆雕技法在坭兴陶装饰上的应用,着重介绍以添加方式为主的陶艺雕塑技法。以坭兴陶堆雕的类型、坭兴陶堆雕工具的使用、坭兴陶堆雕制作的步骤和坭兴陶堆雕作品赏析等内容的教学为主。全书共有六章,具体分为坭兴陶堆雕概述、坭兴陶堆雕常用工具、坭兴陶堆雕的种类、坭兴陶堆雕与泥性、坭兴陶堆雕制作步骤、坭兴陶堆雕艺术作品赏析等六大部分。着重介绍堆雕制作过程中的泥塑部分,详细介绍竹刀、牛角刀、塑料片等常用工具在堆雕技法制作中发挥的作用;介绍以添加方式为主的手工塑型、印模塑型和综合塑型堆雕的特点;介绍坭兴陶堆雕与泥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掌握泥性进行堆雕制作;介绍手工塑型、印模塑型和创意堆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GB/T 23460《陶瓷釉料性能测试方法》目前分为以下3个部分: ——第1部分:高温流动性测试熔流法。 ——第2部分:热膨胀系数测试。 ——第3部分:彩烧性能测试。 本部分为GB/T 2346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4534—1980(E)《瓷釉和搪瓷釉一流动性的测定一熔流试验》(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 4534-1980的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瓷釉和搪瓷釉一流动性的测定一熔流试验”修改为“陶瓷釉料高温流动性测试 熔流法”;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将1中“本国际标准规定了……”修改为“GB/T××××的本部分规定了陶瓷釉料高温流动性的测试方法熔流法。……下具有可比性”; ——增加了“陶瓷釉料、参比釉和熔流”的定义; ——根据我国本行业实际应用与操作便利性,修改了样品制备方法和测试时样品的支撑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6)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1746-1989。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地毯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威海市山花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威海海马地毯有限公司、大连加美地毯有限公司、浙江美术地毯制造有限公司、郑州华德永佳地毯有限公司、重庆市海伦地毯有限公司、北京双泉燕山地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芬、刘新惠、张波、王国桥、孙祖法、白天文、周锡伦、张殿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1746-1989。
本标准5.2—5.6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4871—1995《普通平板玻璃》、GB 11614—1999(浮法玻璃》和GB/T 18701—2002《着色玻璃》。 本标准与GB 1161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按用途分类修改为按外观质量分类(1999年版的3.1,本版的4.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12mm及12 mm以上厚度的厚薄差的规定(1999年版的4.2,本版的5.4); ——外观质量中,用“点状缺陷”术语取代“气泡”和“夹杂物”,同时提高了要求;增加了直径100 mE圆内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的规定(1999年版的4.3、4.4和4.5,本版的5.5); ——增加了“检验分类”和“抽样”条款(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与GB/T 18701-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着色玻璃按色调分类(2002年版的3.3); ——取消着色玻璃可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天然宝石人工改善和检测的成果;详细地论述了天然宝石人工改善的理论基础,尤其对宝石颜色产生的机理,从物理学和化学两个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较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宝石,着重介绍了15种主要宝石人工改善技术方法、设备和检测技术方法。 本书可作为宝玉石学专业和珠宝职业技术培训的教材,亦可供从事珠宝生产、贸易和检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8043-2000《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验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标准与BG/T 18043-2000的主要区别如下: ——标准名称中去掉“无损”二字; ——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替换了相关引用标准; ——对仪器设备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计算结果采用千分数表示,与GB 11887的表示方法一致。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