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漆工工艺技术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明代及明以前的漆工经验。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 乾集主要记述髹漆所需的原料、工具,以及在髹漆过程中因容易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弊病;本集开篇,著者便阐明了工匠制漆器,犹 天地之造化 的造物观,以及利器、美材与髹漆的关系。 坤集提出了漆器髹饰| 质之阴,文为阳 的归类法,从漆器的质色、描饰、镂刻、胎骨等角度,为种类繁多的髹饰工艺作了全面梳理,并对漆器制作的基本过程、漆器的修补和仿旧进行了补充说明,为漆器的编目提供了技术依据。 与撰述者同朝代的髹漆匠师扬明对该书的注解,极大地充实了该书的技术要点和技术细节。两位髹漆匠师的一撰一注,足见古代髹漆匠师 求精 精神之一斑。
本书紧扣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设计)学的热点、难点与重点,主要内容涵盖了广义环艺设计所包括的环艺设计概论、环艺风格与流派、环艺设计基本原理、环境空间的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绿化设计、室内色彩设计、照明设计、环艺设计的材料及应用、环境人体工程学及现代环艺设计发展趋势共13个方面的内容,全面介绍了环艺设计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各个章节中精选了大量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可供环艺专业设计人员以及相关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本书是 岭南特色工艺非遗传承经典 之一,端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内涵上应该包括两部分:端砚石材和端砚制作技艺,可以说石材决定了端砚的原始价值,制作技艺则决定了端砚作品的艺术价值。本书主要介绍了端砚石材的开采历史、产地、坑口以及各类石品和基本的制作技艺。本书应用ISLI和MPR技术,图文视频结合,通俗易懂,兼顾了辨石、制作和欣赏的介绍。
本书囊括了陶艺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大量陶艺成型步骤图片和来自全球各地陶艺家的现代陶艺作品图片。 第四版亮点: 代表艺术家——简要介绍对世界陶艺做出突出贡献的陶艺家,包括朱安-奎萨达(Juan Quezada),皮特·沃克斯(PeterVoulkos),罗小平,高江洲子,胡伊·贝克汉姆(Huey Beckham),奥图·海诺(OttoHeino),珍妮特·曼斯菲尔德(JanetMansfield)等。 ·金、非常规釉料及纸浆泥等新材料的运用。 ·150种新釉色图片。 ·经修订的工艺手册。 第四版拥有多处闪光点,例如针对初学者所介绍的安全隐患,从史前直至现代的简要陶瓷史,的陶艺书籍、词汇表、博物馆藏品、陶艺机构和陶艺杂志。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素青、李玉鸥、李武军。
本标准代替GB/T 18043-2000《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验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标准与BG/T 18043-2000的主要区别如下: ——标准名称中去掉“无损”二字; ——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替换了相关引用标准; ——对仪器设备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计算结果采用千分数表示,与GB 11887的表示方法一致。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5.2—5.6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4871—1995《普通平板玻璃》、GB 11614—1999(浮法玻璃》和GB/T 18701—2002《着色玻璃》。 本标准与GB 1161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按用途分类修改为按外观质量分类(1999年版的3.1,本版的4.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12mm及12 mm以上厚度的厚薄差的规定(1999年版的4.2,本版的5.4); ——外观质量中,用“点状缺陷”术语取代“气泡”和“夹杂物”,同时提高了要求;增加了直径100 mE圆内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的规定(1999年版的4.3、4.4和4.5,本版的5.5); ——增加了“检验分类”和“抽样”条款(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与GB/T 18701-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着色玻璃按色调分类(2002年版的3.3); ——取消着色玻璃可
《珠宝终端运营管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GIC系列丛书》共十一章,分别从人、货、铺三个方面对珠宝终端运营管理的方法和实践进行阐述和探讨。在人员管理方面,归纳了珠宝终端的店长管理角色,并对终端的营销团队工作进行探讨,详细地论述了运营终端每个岗位的基本工作职责,并将员工的考评及薪酬管理分类介绍;在珠宝货品管理方面,着重介绍了运营终端的珠宝商品管理、陈列要点及促销的主要方法,同时分类介绍了终端店铺的服务管理,对售后服务管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逐一展开论述。在店铺硬件管理方面,介绍了店铺装潢与商品陈列的作用、表达要素,归纳了店铺硬件安全保障和制度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 《珠宝终端运营管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GIC系列丛书》适合珠宝专业的学生、珠宝店铺管理人员等相关从业者
在玉石的国度中翡翠堪称玉石之王,其稀少的产量、通透莹彻的质地与鲜艳欲滴的美色等诸多品质群集一身,一直具有保值、投资等作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鼎祥翡翠刻意添加了时尚、潮流印记之后,又成为了标志人们美好生的符号和吉祥物,成为翡翠的精品,令人爱不释手。《鼎祥——探索翡翠的奥秘》一书,李勇先生以其从商的经历的体验,以及对翡翠的所见所闻,汇集300余幅精美图片,用独特的图说方式,以图品鉴、以文品识,从翡翠起源与发展、翡翠文化、翡翠鉴定知识、翡翠分级及评价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翡翠收藏、投资、馈赠的方方面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翡翠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本书分上、下卷两卷,共收入明代至民国时期的首饰约800件(套),分为银锁挂饰、戒指、耳环、手镯、头饰(梳、簪、钗、扁方、步摇)和杂项(饰牌、帽饰、挂饰、腰刀、火镰等)六大部类,涉及汉、藏、蒙、满、白、苗等族。由于所收饰物绝大多数属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制品,从而更集中地映射出牠们的时代特征和技艺特点,而与《为永生而妆饰》所收饰物的文化面貌有别。例如,福建的银帘于端部饰有民国旗帜,陕西的针筒饰有国民革命军形象,山东的银发夹受西方胸针和徽饰的影响等。此书沿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饰物卷》的做法,前有大视野、多方位、有深度和提升到形而上层面的综合论述,图案部分仍从艺术特征、人文背景和制作技艺逐件作介绍,但较前书更为精辟周详,足见作者之厚实功底和用力之勤。本书所收饰物大都为王金华先生的珍藏,
“陶瓷烧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陶瓷生产一线的烧成工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陆小荣等编著的《陶瓷烧成技术》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内容,同时体现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以典型任务引领项目教学。 全书分七个部分,从陶瓷烧成技术基础、隧道窑、辊道窑、间歇窑、电窑、窑炉的热工测量、窑炉用耐火材料等方面,对陶瓷烧成的基本原理与主要设备操作等做了系统介绍。为了便于教学,每部分内容前面有学习目标、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后面配有思考题。
《设计魅力:珠宝首饰设计方略》介绍有关珠宝首饰设计的思路、学养、知识、方法、表达、创作等内容,共计16种方略。 《设计魅力:珠宝首饰设计方略》以我国现有的珠宝首饰设计师从业与提高为目标,兼顾不同程度的珠宝首饰设计能力的读者。在内容上力求清晰、实用、可操作性强,辅以高质量的作品图、程序图、作业图等,便于读者理解。 《设计魅力:珠宝首饰设计方略》以我国珠宝首饰设计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结合国内市场和国外发展状况,实用性强且与时俱进,是不可多得的珠宝首饰设计读本。
《高等学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系列教材:贵金属珠宝首饰评估》是宝石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为高等学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入门教材,为了能使学生和读者更好地掌握珠宝首饰评估的技术与方法,我们在收集资料和撰写书稿过程中,尽量达到如下要求:①系统性和完整性。虽然现代珠宝首饰评估是宝届学研究的新方向,但它同时又是宝石学分支中的重要一坏,评估知识与宝石资源开发、珠宝加工工艺、宝石市场与商贸等均有内在的联系。在很多情况下,珠宝首饰评估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是以上述学科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为了能有效掌握与之有关的技术与方法,我们期望能尽量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并尽可能体现当代珠宝首饰评估领域所取得的成果。②中国特色。与珠宝评估很相关的行业之一的典当业就起源于我国,中国的玉石文化史是世界文
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然我国考古发现了自七千多年以前至明代的大批漆器,而且有数以百计的研究文章和许多漆器图案等专著,但缺乏全面、系统的漆器研究专著。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战国、秦汉漆器资料,加上多年的研究成果,组织了这本60万字的高质量成果研究集,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我国本对古代漆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 为了详尽地研究战国秦汉漆器群的发展变化情况,我们以时代为序,即战国时期、秦代和西汉时期。战国时期,各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我们将漆器发现较多的楚国与秦国各设一章进行论述,而将其他地区统归于一章论述。秦代和西汉时期是我国实行中央集权封建制的初期,各地区的文化特点剧减,所以我们将秦代和西汉时期各设一章论述,而不再以地区另设章节。后一章是全书的漆器群研究之总结,试图探讨
本书围绕堆雕技法在坭兴陶装饰上的应用,着重介绍以添加方式为主的陶艺雕塑技法。以坭兴陶堆雕的类型、坭兴陶堆雕工具的使用、坭兴陶堆雕制作的步骤和坭兴陶堆雕作品赏析等内容的教学为主。全书共有六章,具体分为坭兴陶堆雕概述、坭兴陶堆雕常用工具、坭兴陶堆雕的种类、坭兴陶堆雕与泥性、坭兴陶堆雕制作步骤、坭兴陶堆雕艺术作品赏析等六大部分。着重介绍堆雕制作过程中的泥塑部分,详细介绍竹刀、牛角刀、塑料片等常用工具在堆雕技法制作中发挥的作用;介绍以添加方式为主的手工塑型、印模塑型和综合塑型堆雕的特点;介绍坭兴陶堆雕与泥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掌握泥性进行堆雕制作;介绍手工塑型、印模塑型和创意堆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53)归口。
本书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融合 跨界 当代玻璃艺术三年展》成果展现。本书以 融合、跨界 为主题,展示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20余所艺术院校110余件玻璃艺术作品,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玻璃企业的玻璃作品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