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漆工工艺技术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明代及明以前的漆工经验。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 乾集主要记述髹漆所需的原料、工具,以及在髹漆过程中因容易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弊病;本集开篇,著者便阐明了工匠制漆器,犹 天地之造化 的造物观,以及利器、美材与髹漆的关系。 坤集提出了漆器髹饰| 质之阴,文为阳 的归类法,从漆器的质色、描饰、镂刻、胎骨等角度,为种类繁多的髹饰工艺作了全面梳理,并对漆器制作的基本过程、漆器的修补和仿旧进行了补充说明,为漆器的编目提供了技术依据。 与撰述者同朝代的髹漆匠师扬明对该书的注解,极大地充实了该书的技术要点和技术细节。两位髹漆匠师的一撰一注,足见古代髹漆匠师 求精 精神之一斑。
《陶瓷工艺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根据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的要求,在舨的基础上,由大连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有关教师进行了认真修订。 本书版是在原普通高校使用的陶瓷专业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立足于我国普通陶瓷(传统陶瓷)工业外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体现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其特点是不仅可作为高校教材,也适合自学,因此,一直深受师生和科技人员的喜爱。 本次修订仍然保持了原有教材的风格和特点,以传统陶瓷为主,认真总结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并尽可能反映出近十年来陶瓷工业的ZUI新技术成果。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原料和陶瓷缺部分进行了补充,显微结构与性质部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烧成、装饰部分反映了近十年来的科技进步,其余部分
本书紧扣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设计)学的热点、难点与重点,主要内容涵盖了广义环艺设计所包括的环艺设计概论、环艺风格与流派、环艺设计基本原理、环境空间的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绿化设计、室内色彩设计、照明设计、环艺设计的材料及应用、环境人体工程学及现代环艺设计发展趋势共13个方面的内容,全面介绍了环艺设计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各个章节中精选了大量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可供环艺专业设计人员以及相关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Rhino珠宝首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从初学者的角度,紧扣珠宝首饰设计师教学内容大纲,以案例驱动的教学与自学方式,通过大量实例演练帮助读者掌握使用Rhino设计珠宝首饰的方法与技巧。 《Rhino珠宝首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具体内容包括:珠宝首饰设计概述,Rhino软件入门,软件的基本操作,珠宝首饰二维图形的应用,珠宝首饰三维曲面的应用,创建与编辑珠宝首饰三维模型,变动珠宝首饰模型,RhinoGold的基本操作,珠宝首饰的渲染,袖扣、皮带扣和手表的设计,手镯、手链和戒指的设计,吊坠、耳钉和耳环的设计,发簪、发夹和皇冠的设计,胸针、项链和挂件的设计,以及《永恒之心》三件套首饰的设计等内容,读者学后可以快速提高软件使用技能,成为设计高手。随书赠送1张DVD,包含300多款与书中全程同步的素材和效果源文件、720多分钟书中所有
《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设备/21世纪高等教育珠宝首饰类专业规划教材》以宝玉石原材料加工特点、宝石琢型基本知识和加工方法为核心,同时兼顾宝石设计、加工工艺与加工设备等方面的知识,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在满足高等院校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以期能适应不同层次读者需要。通过对《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设备/21世纪高等教育珠宝首饰类专业规划教材》的学习,读者不但能掌握宝石的加工方法及技巧,而且对宝石设计、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设备/21世纪高等教育珠宝首饰类专业规划教材》收集了大量的宝石加工工具及设备资料及图片,其中不少工具、设备已申请国家专利。基本上能体现出“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加工水平、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
《中国古代制瓷工程技术史/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在详尽地把握古代文献、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和科技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古代制瓷工程技术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描绘了中国古代制瓷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的宏大画卷,展示了古代中国制瓷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与此同时,本书还对同类书所忽略的历代瓷器成型技术、装烧技术、瓷窑技术、传统制瓷技术等,都作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与阐述,从而扩大并完善了制瓷技术史研究的范畴。该书内容翔实,叙述得体,语言流畅,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见解,是目前我国反映古代制瓷技术及其内在发展历史动因较为完善的一部高质量的著主术。
《英国宝石协会和宝石检测实验室:实习手册》汇总了观察和测试技巧以及直接相关的信息和常数表。不论是对培训、工作或只是业余爱好,《英国宝石协会和宝石检测实验室:实习手册》都为你提供了快速目视鉴定宝石材料的方法及随后恰当地选择进一步有关测试的指南。 包含了基本实践指南的本手册是以英国宝石协会工作人员及多年从事教学指导工作的指导教师的经验为基础编写的。 对于学生,本手册中所介绍的实用方法将可用于开展日常的实践工作,并由此对使用这些观察和测试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宝石学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在开展宝石学职业教学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对本教材版进行了补充修订。 本书介绍了宝石学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常规宝石鉴定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各种宝玉石的基本特性、鉴定要点和质量评价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大型测试仪器在宝石学中的运用等方面也作了简要阐述。 本书可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宝玉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适合珠宝爱好者阅读自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宝石琢型的概念、分类及演化历史,宝石琢型设计的光学、美学、定向和定位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宝石琢型电脑辅助设计,宝石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常用的宝石加工设备和磨料、磨具及辅材,一些常用宝石琢型的加工技术,20余种常见宝石材料的性质、设计及加工技术要领。在论述专业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突出反映近年来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艺。 本书具有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高等院校的珠宝首饰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珠宝首饰行业的设计人员及工程技术等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 岭南特色工艺非遗传承经典 之一,端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内涵上应该包括两部分:端砚石材和端砚制作技艺,可以说石材决定了端砚的原始价值,制作技艺则决定了端砚作品的艺术价值。本书主要介绍了端砚石材的开采历史、产地、坑口以及各类石品和基本的制作技艺。本书应用ISLI和MPR技术,图文视频结合,通俗易懂,兼顾了辨石、制作和欣赏的介绍。
本书囊括了陶艺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大量陶艺成型步骤图片和来自全球各地陶艺家的现代陶艺作品图片。 第四版亮点: 代表艺术家——简要介绍对世界陶艺做出突出贡献的陶艺家,包括朱安-奎萨达(Juan Quezada),皮特·沃克斯(PeterVoulkos),罗小平,高江洲子,胡伊·贝克汉姆(Huey Beckham),奥图·海诺(OttoHeino),珍妮特·曼斯菲尔德(JanetMansfield)等。 ·金、非常规釉料及纸浆泥等新材料的运用。 ·150种新釉色图片。 ·经修订的工艺手册。 第四版拥有多处闪光点,例如针对初学者所介绍的安全隐患,从史前直至现代的简要陶瓷史,的陶艺书籍、词汇表、博物馆藏品、陶艺机构和陶艺杂志。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素青、李玉鸥、李武军。
本标准代替GB/T 18043-2000《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验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标准与BG/T 18043-2000的主要区别如下: ——标准名称中去掉“无损”二字; ——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替换了相关引用标准; ——对仪器设备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计算结果采用千分数表示,与GB 11887的表示方法一致。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石及贵金属产品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
本标准5.2—5.6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4871—1995《普通平板玻璃》、GB 11614—1999(浮法玻璃》和GB/T 18701—2002《着色玻璃》。 本标准与GB 1161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按用途分类修改为按外观质量分类(1999年版的3.1,本版的4.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12mm及12 mm以上厚度的厚薄差的规定(1999年版的4.2,本版的5.4); ——外观质量中,用“点状缺陷”术语取代“气泡”和“夹杂物”,同时提高了要求;增加了直径100 mE圆内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的规定(1999年版的4.3、4.4和4.5,本版的5.5); ——增加了“检验分类”和“抽样”条款(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与GB/T 18701-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着色玻璃按色调分类(2002年版的3.3); ——取消着色玻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