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三峡工程百年历程,空前绝后。三峡工程史料浩如烟海,散于各处,对这些珍贵史料进行抢救性整理,为三峡工程存史,为国家存史,显得尤为紧迫。 该书以时间为主线,以提纲式论述,将厚重的三峡工程百年历史,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时间跨度上启于1919 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开发三峡工程设想,下至2020 年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以科学研究、勘测规划、设计建设等重要时间为节点,全面、准确、科学地论述了三峡工程百年历程,充分展现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进一步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建设 一个重器、一个标志、三个典范 的重要指示精神。该书的出版将传承和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踪迹已经覆盖了南北极,征服了*的山峰,唯独深海,还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海洋对各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中国 蛟龙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自己深潜的旅程,并*终为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本书作者实地跟船50 余天、前后采访近4 年,用厚重与翔实的笔触,全景式地将 蛟龙号 深潜的台前幕后故事忠实还原。 In today s world of highly advanced technologies, human beings have planted their footprints across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 and have conquered the highest peaks. The deep sea remains the only space with tremendous unknowns that are yet to be explored. Oceans are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nations. Against this backdrop, China s Jiaolong submersible embarked on its deep-dive journey and made historic breakthroughs that glorify China. The author travelled with the ship for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over 50 days and conducted interview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蓄水安全鉴定、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明确规定:水库工程下闸蓄水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已提交;大型水利工程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中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本书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鉴定的需要,结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鉴定导则》(SL670-2015)的具体要求,针对各参建单位自检报告需反映的内容,编写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工程地质自检报告、工程施工监理自检报告、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金属结构自检报告、工程施工自检报告、工程安全监测自检报告、运行管理工作报告、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的写作要点,并附报告示例,以便
`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 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涝区、农田、城市、乡镇和村庄、重要场(厂)区、治涝工程体系。为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治涝要求,规范涝区治理的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治涝工程建设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治涝规划和治涝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水资源动态评价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化调度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水资源动态评价,需要在传统的以年为时间尺度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评价各要素进一步细化为以旬或月为时间尺度开展评价,进而更科学地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空间均衡调配。为此,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等单位或部门的专家重点针对旬月尺度降水评价与预测、月尺度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联合攻关,形成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技术体系,并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形成本书。 本书以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多时空融合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技术、多源数据地下水
九江市作为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之一,由三峡集团牵头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用流域治理的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两河流域 (十里河、濂溪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全面,治理成效显著,是九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中的代表项目。本书梳理了该项目工程建设和机制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可供长江沿线城市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参考和借鉴。本书共分6章,分别是综述、系统设计、工程案例、治理经验、治理成果、总结及可持续发展。本书将水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城市水环境整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健康发展。
陈艳卿等编著的《美国水质基准方法学概论》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保护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方法技术支持文件的中译本。共分4篇:第l篇介绍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水质基准制定理论与方法;第2篇~第4篇介绍了保护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理论与方法。本书旨在推动我国水质基准方法学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开展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我国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美国水质基准方法学概论》可供从事水质基准、水质标准、环境暴露、风险评估、毒理学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与管理人员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3年的10多年中,江苏省共查处各类水事案件近5.7万件,其中立案查处7600余件,约占13.4%。为认真总结10多年来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供广大水政监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借鉴,江苏省水政监察总队决定编辑出版《江苏水事案例选编》一书。2003年年初组成5人编辑小组,搜集、整理并分类选择了42个典型案例,于2004年8月定稿。本书选编的案例大体分为:~7例为违法建筑案,第8~12例为防汛清障案,3~15例为违法圈圩案,6~18例为非法采砂案,9例为违法凿井案,第20~25例为规费征收案,第26~27例为妨害执行公务案,第28~39例为维护水利部门合法权益案,第40~42例为其他案。每个案例分三个部分:一是案情简介,将案件从发生到结束作个简单的交待,过程从简,避免重复;二是法律文书文件摘录,为使读者对处理该案有个完整的了解,
本书介绍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背景,详细论证了调水试验实施方案,全面阐述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实施过程,在收集大量的气象、水文、环境、工程、经济社会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引江济太调水效果,提炼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成果,剖析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案例,深入探索了流域水资源调度的新理念,总结了引江济太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性,对维护河湖健康,开展跨流域调水、改善河湖水环境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供从事水利工作管理、规划设计、科研人员以及广大关心太湖流域综合管理和治理的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水资源短缺正在成为21世纪最紧张的资源问题。曾经充足、近乎免费、简单易用的水资源,如今正因为城市化、工业化、饮食结构、生物燃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变得稀缺、昂贵,需要复杂处理。 尤其对于农业这一经济基础而言,水资源短缺正在引发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它除了悄然改变着各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经济结构,对长远的经济发展形成威胁,还直接威胁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而继碳交易之后,水交易也正在应运而生。 《水危机:解读全球水资源、水博弈、水交易和水管理》不仅仅告诉我们全球性水危机即将出现,还为农业、工程、水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及一些先进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方法。
本书介绍了调水工程所涉及的课题及其相互关系、方案选择、工程的分类和技术特性,在全面介绍国外39个国家已建、在建和已规划的调水工程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世界调水强国(美国、原苏联、加拿大、印度等)的已建、在建和已设计的调水工程,系统介绍了国外调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情况、调水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及典型实例;国外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典型实例;最后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与国外已建工程在背景、规模和技术难度上进行了浅显的比较。本书全面反映了国外调水工程的发展现状、水平和动态,目的是为我国调水工程(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工程实例、设计和施工经验。本书可供广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和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与在水科学技术中常用的近代方法.概率部分,包括Bayes定理的应用、亚正态分布、分位数变换及多元Gamma分布等;统计部分,包括参数估计的理论与各种近代方法、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资料分析等在水科学中的应用,并附有大量实例.本书还介绍了水文集合预报的概念与方法,以及水文预报检验的价值、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供水文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气象、气候、水文地质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阐述了水资源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全书共分8章。前三章主要论述有关现代水利资源规划的基础知识,包括水资源的概念与可持续利用、现代水资源规划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水资源系统分析基础等三部分。第4至第8章是专题部分,包括地面地下水联合调度动态模拟分析、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多目标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规划中的应用、数学流域与水资源规划等五部分。本书在内容上力求浅显易懂,实用易学,在每章中都尽量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述,但不追求严密的数学推导和论证。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同时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国家相关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水是支撑地球生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为了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和陆地水文循环的规律,水文系统方法论得到了发展。本书是关于水文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的一本著作。它既有作者对过去水文系统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研究的成果总结,也有作者最近几年开展的环境这化下流域水文循环复杂性探索以及分布式流域水循环模似与应用的成果。全书分为七章,分别从水文循环及水文系统的基本概念、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原理、水文非线性系统描述的泛函模型方法、集总式的水文非线性概念性模型途径,以及流域分布式水循环系统多个层面,阐述水文非线性系统模拟、水文预报、水量转化分析、水资源评价和水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应用实例。本书可供地球科学、水利工程、农学、环境类的水文水资源及其相关专业研究者、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提出的创新性的成果总结。在研究大规模人类活动改变天然水循环的大气、地表、土壤和地下各个过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现代环境下流域水资源对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非线性响应机理,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系列成果。以流域水循环为各项过程统一的基础平台,以各项人类活动影响为着眼点,以流域水资源评价为主线,在提出符合流域水循环模式和流域水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布式二元模型;并以此为工具,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系列成果;分析其中的演变规律,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演化影响的内在机理;最后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包括合理配置方案和承载能力研究。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