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管道工》系列第3分册,详尽介绍了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及运行管理。全书共分2章,包括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本书由尹六寓、夏宏生编*。
本书介绍了近期淮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以及水资源利用状况,并且讲述了国外水资源管理科技发展及研究方向,针对淮河流域的具体情况和现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领域以及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SL201-9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 本标准自1997年7月1日起实施。原《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同时废止。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6月24日
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水质净化》系列第1分册,详尽介绍了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全书共分7章,包括概述、混凝、沉淀、澄清和气浮、过滤、消毒、一体化净水方法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
为了规范各类用水户的用水指标、标准选择和用水水平评价,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用水,为加强用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共7个章节和l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用水指标; ——用水指标评价; ——用水指标评价准则; ——用水指标评价方法。 本导则为全文推荐。 本导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 本导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资源司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张春玲、汪党献、刘玉龙、龙爱华、张海涛、张续军、秦长海、王成丽、胡鹏、李云玲、王琳。 本导则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尔明、曾肇京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200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共7章30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分区原则、水平年设定、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引用标准等作了规定; ——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及对资料的要求、成果资料的收集与对资料的要求作了规定; ——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耗损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规定; ——对需水预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本书在介绍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兴利径流调节、洪水调节、经济计算与评价、水电站及水库主要参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和水库调度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为高等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必修课教材,可供水资源水文、水资源技术经济、农田水利工程和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等专业教学参考,也可供水利水电技术人员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525-2011):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8章23节83条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建设项目论证等级、论证内容和基本资料,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的确定,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建设项目取水可行性分析。
政府作为水权的重要管理主体,在水资源权属管理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政府对水权的管理职能与模式研究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马东春,胡和平,陈铁所著的这本《政府对水权的管理职能及模式研究》运用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制度分析和国情比较,研究政府对水权的管理职能与模式,为政府推行完善水权制度、科学合理管理水资源提供研究依据和决策支持。《政府对水权的管理职能及模式研究》可供水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制度经济学研究者和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随着我国亚热带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生态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并有可能威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关于亚热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以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及生态需水研究作为本书的基本论点,揭示该地区的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需水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研究分析该地区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我国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要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分析了近50年来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事实,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要素演变的驱动作用和机理。在全面评价华南地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现状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华南地区生态需水量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利计算及水资源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从径流调节资料的收集到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实施作了详细的讨论,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发展中的新课题、新方法。本书适合水利系统从事水文、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之用。
依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8章14节,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泵站视频监视系统、泵站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及验收、运行管理与维护等。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书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分别建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省会都市圈、鲁西北沿黄经济带和鲁南经济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同时,针对各经济区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开展了典型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对策措施。该书对于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用水定额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本书综合运用典型调查法、类比法、经验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在大量实地考察调研搜集的资料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水利部水资源司《用水定额评估技术要求》,选取了湖北省火电、造纸、化工、钢铁四个重点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和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从代表性、合理性、先进性与实用性方面进行了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具体的用水定额修订建议。对湖北省用水定额的合理性评估有利于发现湖北省用水定额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修订提供借鉴,保证其代表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成为指导湖北省用水的有效文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也为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的用水定额管理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水利、农业、林业、生态、环境、地理、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缺水是干旱区流域基本的特征,人类巨大的干扰和全球变暖,进一步激化了干旱区流域的用水矛盾。缺水不但可导致干旱区经济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同时还可引发社会动荡、种族冲突和战争等社会问题。《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权界定技术体系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生态水权理念,基于3S技术创建生态水权界定技术体系、构建业务化技术规范并进行典型流域应用示范,有效地解决了人类干扰情景下,科学配置生态用水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缓解干旱区流域用水矛盾开辟了新途径。其理论与技术既是遥感应用业务化的重大突破.也是水利科学与生态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为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真实节水、高效用水、安全用水
本书按照国家、水利部、建设部对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国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特点,分别从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投资控制、建设实施阶段管理、建设监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验收、后评价等方面,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各面、各阶段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合从事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后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