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有:1)总结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形势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的重要性及管理需求。3)整理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4)提出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及概念,以及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划分依据和主要划分类型。5)针对超采区、地面沉降区、生态脆弱区等不同类型提出水位划分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是作者多年从事的科研、生产项目成果的总结,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对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科研、生产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介绍了美洲、大洋洲的30个国家(地区)的自然与经济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水法和水管理机构现状等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美洲、大洋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情况,借鉴其发展经验。 本书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及相关行业人员参阅。
本书针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导致的年径流序列非一致性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在变化环境下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由3篇共16章构成。篇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水文统计、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水资源评价三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篇统计途径,主要介绍了水文变异诊断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水文频率计算原理、基于趋势分析、跳跃分析和降雨径流关系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官厅水库以上流域、疏勒河流域和黄壁庄流域的应用;第三篇成因途径,主要介绍了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基于LWHM-LUCC模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学科、资源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水利工程、水土
《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达标指导书》由贺小明主编,紧扣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三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的要求,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和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而编写。全书共八章,包括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律法规、建设流程、建设内容、建设实践、达标评审、达标监管、达标信息化等,同时还论述了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程序、方法及评审要点,按对象分要素详细讲解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准备资料、文件范本及注意事项,并针对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作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七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内容,介绍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达标指导书》图
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综合介绍我国2017年水情;水资源量,详细介绍全国各地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水资源蓄积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体水质,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水污染及防治情况;重要水事,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发生的重大水利事项。
本书是根据《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总报告和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编写而咸。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总报告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水权的理论研究入手,根据国外水权制度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水权理论探索以及水权转让实践,对我国建立水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分析了初始水权配置与水资源使用权转让等问题,系统提出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框架及政策建议。第二部分是《中国水权制度研究》的,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水权制度建设框架、转型期中国水资源产权问题、水权转让管理制度、加入WTO对中国水利的影响以及水权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经济问题、水权的初始配
本书针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水生态环境要求,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水资源估算与评价、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水环境质量模型、地表水取水丁程、地下水取水工程、城市节水工程等。
本书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和谐发展思想和科学方法,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多年来积累的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经验,旨在促进人们共同研究、探讨如何管理好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我国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为塔里木河流域今后的水权管理提供借鉴及理论支撑。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研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5篇22章:在调研、借鉴国内外水权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完备的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四大体系;系统研究了流域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三生需水量预测和水权配置方案,界定了一级初始水权和二级初始水权,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体系;根据源流来水长期预报、月旬流量预报构建了四级水权的适时水权管理体系;从水权市场建设、水权交易价格确定、水权市场运作研究、流域水资
人水关系是当今世界水问题研究的热点,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要求。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是水科学研究前沿科学问题。本书在研究人水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水和谐的概念及内涵,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方法体系,包括研究框架、量化准则、指标体系、量化方法、调控模型等内容,并将提出的量化研究方法开发成通用的计算机软件,并应用于选择的流域尺度代表研究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区域尺度代表研究区——郑州市,评价人水和谐程度,提出人水和谐调控对策。本项研究积极探索了人水和谐量化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为人类走好人水和谐之路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成功的应用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入水和谐’思想及量化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
本标准是在水利部水政资[1998]46号文附件《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试行稿)》的基础上,经过10个年度的公报编制实践,逐步进行经验总结和修改补充而成。与现行水资源公报编制内容相比,本标准增加了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用水效率及水价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伟程、甘泓、张象明、卢琼、彭文启、王国新、李怡庭、杜霞、仇亚琴、蒋云钟、张鸿星。
彭尔瑞、王春彦、尹亚敏主编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是为非专业人员或基层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人员编写的农村水利方面的实用书籍。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农田水利、 五小 水利、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本书针对农村基层小而分散的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将农田水利学和水土保持学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考虑学习和科技普及要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尽量降低理论难度。 本书可作为基层农村水利非专业人员或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者学习的参考书,也可供农业水利相关专业职业学校教学使用。
《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对山西省特大干旱年水资源状况及问题分析、应急对策措施和抗御特大干旱的非水源工程措施,以及应急水源规划区的基本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与投资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配置、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科〔2005〕623号“关于开展20项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水总科〔2007〕95号“关于印发《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等2项技术标准编制大纲复审会议纪要的通知”,按《水 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了《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 本标准共7章81条和10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规定了规范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序以及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作了规定; ——规定了普查、初勘、详勘、开采阶段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工作精度和基本内容、方法; ——附录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勘察报告的编制以及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质量评价等技术方法作了规定。
本书是在野外调查、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气候变化下水文、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流域气候、水资源、人类活动变化检测与分析、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水文和水资源气候敏感性分析,以及基于SWAT-WEAP耦台模型的流域水资源气候脆弱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与技术体系。重点以老哈河流域为例,探讨了SWAT-WEAP耦台模型的构建,以及气候变化下老哈河流域水资源适应理论模式与操作模式等问题。全书结构完整,数据翔实,图文并茂,附有大量研究实例,可供从事气候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者,农、林、牧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师生参考。
石岩、樊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案例》紧扣水资源优化利用主题,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解决区域性缺水为导向,采用理论建模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优化利用与管理决策系统的工作机理,形成了可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利用与管理的决策系统。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相关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良好的水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人水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本书是作者对入水和谐研究探索的成果集成,全书共有9章组成。章研究探索了人水和谐的思想渊源,第二章探索了人水和谐实践的历史演变,第三章阐述了入水和谐的基本理念,第四章提出了人水和谐的追求目标,第五章研究提出了人水和谐的框架体系,第六章分析了人水和谐的实现途径,针对解决当前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突出问题,从水资源管理和工程管理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七章分析了人水和谐的保障措施,第八章研究提出了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第九章是人水和谐的实践探索,介绍了国内外入水和谐实践的典型工程案例。 本书可供从事水科学、水管理相关的研究人员及管理者参考,也可供水利、环境
城市生态水利工程是近年来传统水利工程在结合城市建设、生态理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本书从城市生态水利工程概况、生态水系规划、生态需水量估算、工程总体安全设计、生态护岸设计、城市河湖防渗设计、蓄水建筑物设计、水环境保障措施、河湖健康评价等方面,结合工程实践,对城市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和阐述。 本书为水利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可作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环境流量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也是水量分配的基础。《环境流量界定与管理》主要对环境流量的内涵、环境流量的计算方法、环境流量确定的过程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全书共分7章,前4章主要阐述环境流量的理论与方法,从河流生态资产、河流保护目标出发,对环境流量的内涵、组成、特征、估算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5章椒江环境流量界定,按照《环境流量界定与管理》提出的思路和步骤,具体阐明环境流量界定的过程,包括生态资产的识别、河流资产受到的主要威胁、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的流量识别、河段的划分、环境流量估算方法的选择,环境流量的计算、计算结果的风险评估,实施环境流量的障碍因素及其改进建议等。第6章介绍了国际环境流量管理的2个案例。第7章论述了环境流量面临的挑战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
作为国际上本专门针对水足迹的评价手册,水足迹评价手册国际标准方法从水足迹概念入手,系统阐述了水足迹评价的四个步骤:设定目标和范围、核算水足迹、评价水足迹可持续性和制定水足迹响应方案,并为每个步骤以及各种类型的水足迹评价制定了完整的国际标准,包括直接水足迹,间接水足迹,蓝水、绿水、灰水足迹,过程水足迹,产品水足迹,消费者水足迹,区域水足迹,国家水足迹,流域水足迹,企业水足迹等。 水足迹评价手册国际标准方法可作为水文水资源、生态学、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对于关注水资源管理的政府工作者、认证机构人员、企业人士以及公众也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本书弥补了我国水能资源有偿使用理论研究的欠缺,提出了水能资源产权制度、水能资源财税制度体系、水能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本书提出,水能资源的竞争性和水资源的公益性决定了水能资源可以实现私人产权与公有产权相结合,以混合产权制度作为建立健全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产权改革路径。水能资源有偿使用的财税制度体系应由水能资源费、水能资源价款、水能资源税三项相互配套的税费征收制度构成,与国家对其他能源资源实行的有偿使用制度相呼应。本书还对我国20座特大型水电站的水能资源开发权价款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不同调整系数下的开发权价款对水电站总投资和总收益的影响,具有应用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