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水利工程是近年来传统水利工程在结合城市建设、生态理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本书从城市生态水利工程概况、生态水系规划、生态需水量估算、工程总体安全设计、生态护岸设计、城市河湖防渗设计、蓄水建筑物设计、水环境保障措施、河湖健康评价等方面,结合工程实践,对城市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和阐述。 本书为水利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可作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跨区域跨流域调水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汉水流域生态补偿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意义重大,而且面临着补偿现状、补偿依据、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绩效等实践难题。 这本《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由胡仪元、杜金根、马彩虹、杨涛、岳思羽著,立足于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对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历史变迁、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分析了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利益关系、体制与机制、路径系统、效益评价体系等。其突出特色在于通过历史演变与现实状态相结合的研究、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对汉水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系统研究。为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提供
雷宏军、刘鑫、潘红卫所著的《引黄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精细调度研究》基于耗水的水资源管理理念,以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控制规划为依据,对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探讨,构建了引黄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精细调度框架;建立了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分析了灌区蒸腾蒸发量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对各类水资源在引黄灌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建立了作物间及其生育期水量优化分配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统计技术,实现了灌区农业用水调度精细调度;以SWAT模型为工具,以ArcGIS为结果展现引擎,将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灌Ⅸ精细灌溉相结合,开发了引黄灌区水资源合理调配信息系统,实现了基于GIS的水资绯合理配置与农业水资源精细调度,为
本书介绍了水环境系统模拟理论与技术框架,河网与湖泊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数值解法和工程应用实例,以及水环境风险分析理论及其定量化方法在保障输水水质目标要求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水环境系统模拟的基础知识、研究现状与进展论述;区域尺度水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的建立;水环境系统风险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数值模拟方法、贝叶斯网络与风险分析方法的结合;以及将上述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水环境系统数值模拟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实例。 本书可供水环境系统模拟、水环境规划、水环境风险管理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水利、环境、风险管理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寻忆与追梦 水电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由战略与政策篇、规划篇、设计篇、水电与电网篇组成。战略与政策篇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论述“优先开发水电”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规划篇主要叙述作者对我国部分大江大河水电专业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篇记录了作者在从事水电规划设计及其管理工作和参加有关研讨、咨询、评估、审查等活动的片段;水电与电网篇从作者研究电力发展规划、电网规划的角度,论述水电开发与电网发展的密切关系。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书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河流综合利用规划与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人水关系是当今世界水问题研究的热点,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要求。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是水科学研究前沿科学问题。本书在研究人水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水和谐的概念及内涵,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方法体系,包括研究框架、量化准则、指标体系、量化方法、调控模型等内容,并将提出的量化研究方法开发成通用的计算机软件,并应用于选择的流域尺度代表研究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区域尺度代表研究区——郑州市,评价人水和谐程度,提出人水和谐调控对策。本项研究积极探索了人水和谐量化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为人类走好人水和谐之路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成功的应用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入水和谐’思想及量化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
《水资源管理知识丛书》是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水资源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信息,本套丛书共分6个分册,杨培岭主编的《水资源经济》为分册之一。本册共分8章,主要包括水资源经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水商品与水资源市场、水资源价值与水价、水权理论与实践、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评价、节水灌溉工程经济效益、污水处理工程经济分析等。《水资源经济》可供基层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中参考,也可作为各级水利、水资源、水文、环境等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系统介绍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十章,*章和第二章对水资源概念、特点、概况和水资源的形成过程及转化关系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第三章介绍了水文统计方法;第四章对水资源区划进行阐述;第五章至第七章详细阐述了水资源数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质量的分析评价、可供水量的计算和需水量的预测;第八章和第九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途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方法、水资源规划与配置的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第十章对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地理科学类、水利类、土木类、环境与安全类、地质学类等专业的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的《中国水资源公报(2014)》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综合介绍我国2014年水情;水资源量,详细介绍全国各地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详细介绍我国2014年水资源蓄积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详细介绍我国2014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体水质,详细介绍我国2014年水污染及防治情况。
韩宇平等编著的《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是关于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专著 。全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水安全为主线,在系统介绍区域 水安全基本理论和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学科协同交叉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区域经济安全水资源保障研究、区域社会安全水 资源保障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水资源保障研究,并建立了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和保障框架。 《区域安全的水资源保障研究》可供水利、水资源、水文、地理、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和自然资 源等专业 的科研、教育、计划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与教师阅读参考。
魏传江、韩俊山、韩素华编著的《流域\区域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及示范》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流域/区域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2007BAB28802)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以水量与水质联合配置为主线,探讨了流域/区域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理论,构建了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并选择两个典型流域进行了示范研究。《流域\区域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及示范》可供水利、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专业的科研、教育、计划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的必要途径,是水管理不可分割、具有普遍联系的重要环节。海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遭受着水资源短缺、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本书在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研究提出了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政策建议、法规框架建议,重点分析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目标及分步骤的实施建议。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水利政策、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研究,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系“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城镇卷”。全书分为综合报告、省区报告、专题报告三大部分。综合报告部分,论述了西北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形势与判断,预测与分析,对策与建议;省区报告部分,分别论述了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6省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城镇发展历史概况、城镇发展战略等;专题报告部分,重点论述了西北地区的苦咸水利用和城镇防洪减灾对策。
张强、孙鹏、王野乔*的《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及水文响应研究》系统研究了鄱阳湖流域气象水文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径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输沙量变化影响问题,鄱阳湖流域“五河”洪旱遭遇概率问题,鄱阳湖流域降水*值事件时空结构模拟问题,以及变异条件下,鄱阳湖入湖、出湖和湖区的生态需水满足率问题等一系列科学问题,丰富了鄱阳湖流域的气象水文过程研究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适合从事水文水资源、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使用,亦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结合区域地理、地貌和地质情况,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际问题,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开源节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该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在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是为解决区域内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教育、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杨永生、许新发、李荣昉编著的《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开展水量分配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流域水量分配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水量分配的理论基础、相关规则、主要技术思路和方法,阐述了鄱阳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规则、框架要素、主要任务以及操作方法。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水量分配及水权制度建设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先进水平,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为我国尤其南方丰水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示范借鉴。 《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科研院校等单位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经济计划部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参考。
《水之行》里的这些作品,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水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形象诠释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深刻内涵,生动记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水利工作者的治水足迹,无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界和文学家们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水之行》的精品力作的由由中国水利文化艺术协会和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结集出版,不仅为水文化建设增添了宝贵财富,也必将对鼓舞斗志、凝聚人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书是在野外调查、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气候变化下水文、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流域气候、水资源、人类活动变化检测与分析、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水文和水资源气候敏感性分析,以及基于SWAT-WEAP耦台模型的流域水资源气候脆弱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与技术体系。重点以老哈河流域为例,探讨了SWAT-WEAP耦台模型的构建,以及气候变化下老哈河流域水资源适应理论模式与操作模式等问题。全书结构完整,数据翔实,图文并茂,附有大量研究实例,可供从事气候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者,农、林、牧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师生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科〔2005〕623号“关于开展20项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水总科〔2007〕95号“关于印发《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等2项技术标准编制大纲复审会议纪要的通知”,按《水 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了《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 本标准共7章81条和10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规定了规范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序以及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作了规定; ——规定了普查、初勘、详勘、开采阶段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工作精度和基本内容、方法; ——附录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勘察报告的编制以及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质量评价等技术方法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