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有:1)总结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形势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的重要性及管理需求。3)整理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4)提出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及概念,以及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划分依据和主要划分类型。5)针对超采区、地面沉降区、生态脆弱区等不同类型提出水位划分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薛联青、刘晓群、廖小红、黎昔春、杨广编著的《洞庭湖流域干旱评估及水资源保护策略/水文水资源系列丛书》主要针对当前洞庭湖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洞庭湖径流演化趋势,分析天然条件情况下湖区来水和自产水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确定现状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外界条件改变对洞庭湖区来水和径流的影响程度。探讨洞庭湖自然河湖范围内中低水径流情况以及城陵矶不同水位条件下“健康洞庭湖”所需的基本水文条件。在现有堤垸框架体系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需求条件下,考虑生态保护格局及现有产业结构特点,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条件,对维系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及“人水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学科、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农业工程及水利工程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以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是作者多年从事的科研、生产项目成果的总结,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对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科研、生产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介绍了美洲、大洋洲的30个国家(地区)的自然与经济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水法和水管理机构现状等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美洲、大洋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情况,借鉴其发展经验。 本书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及相关行业人员参阅。
本书针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导致的年径流序列非一致性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在变化环境下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由3篇共16章构成。篇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水文统计、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水资源评价三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篇统计途径,主要介绍了水文变异诊断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水文频率计算原理、基于趋势分析、跳跃分析和降雨径流关系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官厅水库以上流域、疏勒河流域和黄壁庄流域的应用;第三篇成因途径,主要介绍了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基于LWHM-LUCC模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学科、资源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水利工程、水土
《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达标指导书》由贺小明主编,紧扣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三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的要求,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和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而编写。全书共八章,包括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律法规、建设流程、建设内容、建设实践、达标评审、达标监管、达标信息化等,同时还论述了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程序、方法及评审要点,按对象分要素详细讲解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准备资料、文件范本及注意事项,并针对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作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七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内容,介绍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达标指导书》图
朱党生编著的《河流开发与流域生态安全》从流域角度分析了河流开发的生态效应,建立了符合我国特点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生态指标体系,提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和调度运用生态保护准则。全书共8章,包括河流开发与保护、河流开发的生态效应、流域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安全、生态指标体系、关键生态指标、生态指标阈值、流域规划生态影响评价和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保护准则。本书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我国河流开发及水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评价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指导。《河流开发与流域生态安全》可供从事水工程环境评价、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是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内容包括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和水资源一级区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库蓄水变量、浅层地下水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水平、河湖库水质、重要水事等。 本书可供水资源管理人员、水利科技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参考。
本书是“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书中具体介绍了:2006年水资源量、2006年蓄水动态、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2006年水体水质、近10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2006年重要水事七部分内容。 本书从事相关水资源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和使用。
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综合介绍我国2017年水情;水资源量,详细介绍全国各地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水资源蓄积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体水质,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水污染及防治情况;重要水事,详细介绍我国2017年发生的重大水利事项。
本书是根据《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总报告和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编写而咸。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总报告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水权的理论研究入手,根据国外水权制度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水权理论探索以及水权转让实践,对我国建立水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分析了初始水权配置与水资源使用权转让等问题,系统提出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框架及政策建议。第二部分是《中国水权制度研究》的,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水权制度建设框架、转型期中国水资源产权问题、水权转让管理制度、加入WTO对中国水利的影响以及水权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经济问题、水权的初始配
本书针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水生态环境要求,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水资源估算与评价、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水环境质量模型、地表水取水丁程、地下水取水工程、城市节水工程等。
李风亭编著的《非洲典型区域水资源研究》是作者根据近年来在非洲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工作的实践,组织相关非洲国家从事水资源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撰写的。本书系统介绍了非洲典型城市和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选取的7个典型城市包括: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市、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南非东开普省格雷厄姆斯敦市以及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市;同时,对尼罗河与乍得湖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此外,还对非洲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和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等。 《非洲典型区域水资源研究》适用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和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有志于在非
本手册介绍了流域规划编制相关技术方法和信息来源,指导美国各州l、区、授权组织、地方政府、流域机构以及公众正确编制规划,以达到改善和保护流域水质的目的。手册在内容上借鉴了相关法规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条例,它既不能取代这些法规和条例,自身也不能作为规定,因此不会对美国环保局、州、区、授权组织、地方政府、流域机构及公众提出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特定情况也并不适用。美国环保局、州、区、地方政府和授权组织的决策者在具体方案选择上保留自由裁量权。手册使用一些非强制性词语,如“应该”“可能”“会”“可以”“或许”“建议”“支持”“期望”等,说明手册内容仅供参考,没有法律效应,也无须环保机构审批。 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就手册的流域适用性自由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美国环保局借此将重新考虑手册对某个
《流域城市化与洪涝风险》针对当前流域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使得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的问题,在对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化对流域下垫面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以及河流水系的影响,探讨了流域城市化的水文效应以及洪涝孕灾环境的变化,揭示了长三角地区洪涝灾害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其次开展了变化环境下流域洪水模拟与预警分析,探讨了平原区洪涝淹没模拟计算以及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的制作方法;再次,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针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下流域洪涝灾害系统的基本特性,结合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以及承灾体特征,构建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对流域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揭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
本书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和谐发展思想和科学方法,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多年来积累的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经验,旨在促进人们共同研究、探讨如何管理好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我国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为塔里木河流域今后的水权管理提供借鉴及理论支撑。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研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5篇22章:在调研、借鉴国内外水权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完备的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四大体系;系统研究了流域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三生需水量预测和水权配置方案,界定了一级初始水权和二级初始水权,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体系;根据源流来水长期预报、月旬流量预报构建了四级水权的适时水权管理体系;从水权市场建设、水权交易价格确定、水权市场运作研究、流域水资
本书关注流域拟,全书共分六篇。篇至第四篇研究流域模拟的各种因素,第五篇综合这些因素,第六篇讨论应用。 章为引言,介绍水文模拟。篇共4章,讨论水文损失问题。第二章讨论截留,第三章讨论填洼,第四章讨论蒸散发,第五章讨论下渗。第二篇讨论水文输入,共分2章。第六章讨论面平均降雨,第七章概要研究地貌。第三篇研究基流。第八章讨论地下水,第九章讨论基流消退。本书只关注与流域模型相关的地下水特性。 流域产水产沙是流域的综合响应,可用量和质两方面的参数量度。第四篇第十章讨论产水,第十一章讨论产沙。 第五篇讨论水文循环的流域模型。次过程模拟模型在第二十章讨论,连续模拟在第十三章讨论。 第六篇为结束部分,主要讨论了流域模型的两类应用。第十四章讨论了实时洪水预报,第十五章处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参
人水关系是当今世界水问题研究的热点,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要求。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是水科学研究前沿科学问题。本书在研究人水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水和谐的概念及内涵,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方法体系,包括研究框架、量化准则、指标体系、量化方法、调控模型等内容,并将提出的量化研究方法开发成通用的计算机软件,并应用于选择的流域尺度代表研究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区域尺度代表研究区——郑州市,评价人水和谐程度,提出人水和谐调控对策。本项研究积极探索了人水和谐量化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为人类走好人水和谐之路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成功的应用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入水和谐’思想及量化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
本书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旱区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本书通过水文、气象长期观测资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野外植被考察、典型小区水量平衡实验、绿洲边缘生态剖面监测等多项工作,采用现代水文分析技术对和田河流域的气候、径流、耗水、人类活动的现状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旱区流域的水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内容涉及和田河流域概况、气候要素、径流、耗水、浅层地下水、人类活动演变与现状等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和田绿洲的适宜规模。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绿洲方面的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参阅,可也用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