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 普查的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水资 源开发利用情况、江河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人员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 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本书采用管理学与水利科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集成的研究途径,基于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在对用水结构进行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前提下,分析归纳总结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现有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产业用水结构、三生用水结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及区域用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展开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编制了考虑用水的江苏省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2)从用水量、用水结构、用水特性、用水偏差系数方面剖析江苏省用水的现状特征。(3)构建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产业用水变动的影响因素。(4)试图寻找满足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约束的产业用水结构,为此构建了用水结构动态投入产出调控模型。(5)为了全面分析区域用水结构和供需水变化
《河南省水资源》是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开展的河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专项科研成果。本次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为指导,在明晰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由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状态、水资源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统一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 本书共分13章,是一部集资料性、系统性、方法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水利、水文、水资源科学专著,可供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环境地质等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应用。
霍有光所著的《绸缪中国水战略》研究与探讨的中国水问题,主要侧重21世纪对中国影响*的两个课题,一是关于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问题,它将直接制约我国北方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彻底改造沙漠生态环境、开发大西北的水平与深度;二是彻底消除长江、黄河洪水这一时刻威胁中华民族的心头之患的有效途径问题,它将直接避免未来长江、黄河洪水可能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就是紧紧围绕这两大课题,对诸如水配置、水工程、水环境、水经济、水法制、水管理、水决策等作出深入研讨,为人们思考和解决中国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水治理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当今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为了推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云南财经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于2012年7月在春城盘龙江畔的云南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了“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共同为中国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建言献策。通过26场报告会及互动方式,分享了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探索、湖泊水环境治理、中国水旱灾害治理、水资源评价与利用、城市水务与水政治、水哲学伦理及可持续发展6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杨子生主编的《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就是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 显示部分信息
《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技术(续篇)》编译整理了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技术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为五篇:篇为战略环境评价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及发展;第二篇为澳大利亚水量分配规划——当前做法和取得的经验教训;第三篇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协调导则;第四篇为东亚海洋地区跨界诊断分析(了DA)和战略行动纲领(SAP)编制导则;第五篇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手册。 本书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管理、科技人员,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国际水资源译丛之一,根据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与开发及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处理等经验,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尝试以跨学科的分析和审视方法,对全球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详尽和深入的探讨。 该书共上、中、下三册,涉及全球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与开发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与环境、有效管理水资源及相关环境资源的组织机构原则、水资源管理经济机制(定价、许可和市场)、社会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侵蚀和水资源、泥沙、渍涝和盐碱化、地下水与环境、废水利用、水质监测、水质预测及管理、富营养化、内陆渔业、水生杂草等。 本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理念新颖、超前,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管理等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与探索》在介绍流域水资源保护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构建完整的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体系,提出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措施。《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与探索》主要内容包括: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松辽流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质量信息数据库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松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应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应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技术与管理策略、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及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机制研究(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监测及质量改善对策、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研究)等内容。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
《2011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是中国水利蓝皮书的第八辑。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回顾总结“十一五”、展望谋划“十二五”,针对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水利建设依然滞后、还存在突出薄弱环节等问题,深入分析关系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支撑。报告汇集了2010年水利重大课题、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等重要研究成果,汇集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专家对水利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水利发展的分析和预测。该书由综合篇、专题篇、附篇三部分组成。专题篇包括水利发展战略、水安全
鉴于深圳河湾水系污染负荷大、自身环境容量小、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特点,本书通过拟定不同的截污处理率,根据不同的补水水源,利用深圳河湾水系水质模型计算相应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提出雨水利用、引调大鹏湾与珠江口海水、污水资源化等工程方案及措施,并从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等多角度论证工程项目是否可行,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步治理措施和分期水质目标,为下一个阶段的截污工程与补水措施提供科学的指导。 本书可供从事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的科研、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的大部分成果来源于“深圳河湾水系引调水工程方案研究”,该研究包括“深圳河湾水系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深圳河湾水系引调水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深圳河湾流域污水资源化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等
本书在分析水物质、水资源、虚拟水和水商品等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世界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及其管理特征,透析水资源与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描述水资源管理及其发展过程,阐明各个时期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态势,介绍水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法律法规、世界水资源组织与行动,针对水资源管理提出展望。本书揭示了水物质、水资源、虚拟水、水商品等在自然环境载体和人类社会载体中循环与嬗变的机理,是实现对自然环境中物质水资源化进程、资源化利用、资源性消耗和资源性保护制约与激励的科学基础。全书共分为8章,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方法性和资料性等特点。 本书可供水利、水文、水资源、地理、环境、公共管理等专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
《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是基于多年实地调查和观测,在大量统计、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写的有关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生态水量调控的专著。全书共分9章,重点介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状况、不同时期的绿洲规模及其变化、入境水量和东居延海水量变化;探讨了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论证了黑河下游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基于遥感分类和生态恢复的方法分别计算了黑河下游目标年、分水前和现状年的生态需水量;基于生态恢复目标对黑河下游生态需水进行预测;确定了生态水量调控的指标,提出了生态水量调控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黑河下游生态的*生态需水量、保证需水关键期的小输水量、配水区域选择和实施“小均水”方案等几点配水建议。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生态水文、资源、环境等专业的高等院
刘伟平主编的《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报告》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普查关于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的方法与主要成果,包括河湖取水口情况、地表水水源地情况、江河治理情况和入河湖排污口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本书总结了国外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体系,并以辽河、太湖以及松花江流域为典型案例示范研究。书中除理论方法的阐述,还列举多个实际研究案例,力求使读者不但对目前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研究的理论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而且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水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社会化管理研究》通过应用联合国*的《水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W)以及基于水核算框架理论模型,定量分析评价了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甘肃省张掖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借鉴虚拟水、水账户、水足迹等概念和模型的测算分析,对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从社会化管理角度进行全面辨析与理解。《水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社会化管理研究》详细记述了所采用的水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社会化管理的有关分析的理论框架与具体研究过程,对今后我国开展水资源核算与管理的应用实践、提高流域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水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社会化管理研究》适合从事水资源核算及水资源管理科学的专业人员阅读。
水资源脆弱性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而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加剧水资源的供给压力及脆弱性。本书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进行了系统梳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提出了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调控对策。在理论方面,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从水质水量水生态综合管理角度,引进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多属性评价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模型和四维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耦合VIC模型,模拟HadGEM2-ES模型下未来RCPs情景下流域降雨、蒸发、径流量的变化。全面分析了黄淮海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
林凌、刘宝珺主编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增订版)》共收入论文31篇。主要内容是作者对西线工程众多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和**期工程规划》提出的质疑和建议。涉及的问题主要有8个:一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二是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四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西电东送工程发电影响的问题,五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居民、生态补偿的问题,六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藏区宗教、文化、文物等保护的问题,七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投资和运作模式的问题,八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替代方案的问题。
《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全书包括《综合卷》和各流域(区域)水系卷。各流域(区域)水系卷以大水系、大地区分卷,分卷编写组织工作按当前水行政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划分,各卷对所含大、中、小水系及所属河流湖泊进行具体阐释,水系相对完整、独立。《综合卷》是对全书内容的总览和概述,以沟通各卷关系,它反映了中国河湖水系的总体概况、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综合卷》与各水系卷共同构成今天中国河湖的全貌。
《中国河湖大典黑龙江、辽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松花江、辽河河湖自然状况,真实记录松花江、辽河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历史以及松花江、辽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本书的编纂出版,将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松花江、辽河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便于人们了解和认识松花江和辽河,分析和研究流域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进松辽流域水利工作和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党连文、敬正书主编的《中国河湖大典(黑龙江辽河卷)(精)》以我国黑龙江辽河的当代水文水资源状况为主、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为辅,涉及地理、历史、环境、生态、农业、文化、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以现有权威水文资料、史志资料为依托,借鉴《水经注》的行文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装帧版式,对我国黑龙江辽河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和提炼,客观描述当今中国黑龙江辽河的基本状况,反映21世纪初人类对江河湖泊利用、保护、治理的新理念,是一部具有重要存史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权威工具书,可为水利部门、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人士提供新颖、系统、准确、便捷的参考信息,为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和决策实施的生产与科研任务为基础,首次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可调水量、调水影响和调水安全等水文水资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