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范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保证施工质量。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碾压混凝土单元质量等级的评定。
《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探讨的虽然仅是水土资源及其维护,但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却可视为当代生态问题讨论的缩印,其中包含了众多备受争议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生态危机是20世纪末开始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严峻问题。在世人认识到生态危机严重性的同时,随即也引发了一系列尖锐的论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理念出发,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所提出的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也是大相径庭。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背景下,《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一书的出版显然具有其特殊意义。因而,对《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作一个简单的述评肯定有助于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理解的深入。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导入、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直流电路、电容器、磁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瞬态过程。每单元列有具体明确的“职业岗位群应知应会目标”,每节后有针对性地设置“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后有“应知应会要点归纳”及“复习与考工模拟”;设计了“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由生产生活实例或实验作为单元相关学习内容的引导,改变过去从理论入手的知识讲解型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技能学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2]22号文)的安排,由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制订的。 2000年5月组建本标准编写组并开始编写工作,同年7月召开座谈会,编写组在广泛听取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调研,于同年12月完成初稿。2001年4月召开统稿会,同年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在收集到全国各有关院校、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反馈意见后进行了修改,2001年10月编写组邀请专家进行审查讨论后再次做了修改。2002年2月形成送审稿,2002年6月召开送审稿查会,2002年8月形成报批稿。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1部分:土建工程》(以下简称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文)的安排修订的。本标准是对原《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水工建筑工程》(SDJ 249.1-1988)(以下简称原标准)的修订。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为系列标准,目前发布的有以下8个部分: 1.土建工程 2.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3.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 4.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 5.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6.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7.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8.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原标准颁布17年来,对保证我国水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系统地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以及众多的工程实践经验。全书共分16章,分别概括了水库管理、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以及水电工程管理的内容,如水库库区的防护、库岸失稳的防治、水库的泥沙淤积及防沙措施、水库的异重流排沙、土坝和混凝土建筑物的养护和修理、溢洪道和输水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水电站建筑物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适合水利水电类学校的大中专学生学习使用,同时也是科研、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本书由北京动力经济学院顾慰慈主编。
本标准规定了立式水轮发电机(以下简称发电机)现场检修的等级、间隔、项目、试验和工艺质量要求。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增加了内水冷却、蒸发冷却发电机的检修技术要求,多点小支柱弹性支撑。多点弹簧束支撑推力轴承的检修技术要求,升流试验的内容,以及检修技术报告和检修完工资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功率在15MW及以上的发电机检修。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基层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为建好、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效地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建设一流精品工程,确保工程实现良性运行,保障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健康发展,我们按照水利部规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参照涉及堰坝建设、泵站建设、机井、灌溉排水、节水灌溉、排水等现行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本着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在依据上述规范不降低工程建设、管理标准的前提下,编制本技术手册。
本标准是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的委托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修订而成。 本标准共7章59条和6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水能设计基本资料、水能规划设计原则、水能指标计算、负荷预测、装机容量及机组选型、水能特征值选择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改变了适用范围; ——增补了对水能设计基本资料的要求; ——增补了考虑生态环境对小水电的制约影响,并对电站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提出了要求; ——在负荷预测方面,对设计保证率、装机容量选择、负荷预测等内容应作相应调整,简化了原规程中小水电承担的负荷备用、检修备用、事故备用等内容; ——增加了水能特征值选择的内容,以及具体水能特征值比较采用的计算方法和需考虑的各
本书在介绍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兴利径流调节、洪水调节、经济计算与评价、水电站及水库主要参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和水库调度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为高等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必修课教材,可供水资源水文、水资源技术经济、农田水利工程和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等专业教学参考,也可供水利水电技术人员参考。
为规范水电建设市场秩序,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完善水电工程建设定额体系,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定额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经贸电力[2001]712号)的规定,现批准《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2年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指南介绍了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日寸所需的相关资料,其目的在于:①确定所需考虑的数据类型;②描述评估、量化以及实施退役需用的工程、环境与经济方法;③确定比较评估退役成本和效益的技术类型。具体内容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退役研究、工程及环境评估、沉积物管理和案例研究。此外,本指南还对所用的技术、方法及流程作了详细说明。 本指南可供水利水电、环境、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研究人员、政府职员、大坝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灌浆技术的合理运用”共7章,概述了灌浆法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和在现代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分析并论述了在覆盖层和岩石地层中不同的灌浆机理、特点与应掌握的方法和相关标准;阐述了堵漏方案的选定原则、坝基排水的重要性以及二个好的灌浆规范应具有的内容等。下篇“对编制水工灌浆新规范的构想”共10章,是作者为今后修编灌浆规范所设计的一种具体模式。虽然它目前还只是“构想”,但因包含有较正确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思想,而且内容齐全、要求标准合理、规定做法适当,从而可为当前及今后坝工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以及科研、教学等作必要的参考。
全书共十章,分属于总论、工导流规划与设计、施工总组织、现代施工组织管理四篇。各部分既有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叙述了水工程技术经济的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水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给水排水工程投资估算、价值工程等。为适应读者的不同要求,在附录中增加了综合利用水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投资估算案例及其相关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环境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专业教材和水务工程部门的培训教材,以及有关工程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
笔者俞运煌长期从事三峡工程、锦屏工程等大型水电工程的施工监理,负责施工质量及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是上述工程质量管理创新的主要参加者。《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创新》是工程质量管理创新主要工作的总结。本书共分为十章:章至第七章介绍了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创新,认为:施工承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合同资质认证属于人员管理创新;大坝混凝土单元工程浇筑工艺设计、大坝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属于预控措施创新等。第八章介绍了工程设计成果定量化评价,属于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创新。第九章、第十章介绍了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和监理验仓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属于工程质量管理技术创新。
本书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专科起点本科)开放教学大纲,以及2003年3月在郑州审定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地下水利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首先介绍了地下水次源及其评价方法,主要有水文地质的一般概念,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水井出水量的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等内容;接着介绍了开采地下水的建筑物,主要有管井设计和施工,其他取水工程等内容;后介绍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划和井灌区的管理等。 为了适应开放式远程教育的需要,书中设置了学习指导、旁注、小结和习题等助学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并入电网运行的水力发电厂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技术性能与功能要求、涉网功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10MW及以上的并网运行水轮机调节系统,包括数字式、模拟式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其他容量、类型的水轮机调节系统也可以参照执行。
《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除绪论外,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自动监测技术、微机现地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以及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此外还有三篇附录,内容包括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站常用自动化检测元件简介和断路器操作箱和电压切换箱。本书的主要内容选自一个水电站的实例,并以此实例来具体说明水电站计算机监控设备和硬、软件系统的各种知识;内容先进,涵盖了当前水电站中的计算机继电保护、监测控制部分。《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主要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电力技术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的函授教材,同时可作相关技术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的原理和水电站的类型,水轮机及其选择,水电站进水和引水建筑物,水电站压力管道,水电站的水锤及调节保证计算,调压室,水电站厂房设计,地面厂房结构布置设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需要,突出实用性和特色性,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锻炼,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力求课程内容精炼,基本概念准确,文字通俗易懂,叙述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学习;全面采用新规范、新标准,适当反映水电建设新技术。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