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族劳动人民为征服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消除水害,开发水利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极其丰富的史籍中,记载着水利事业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水利技术是生产力,水利事业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总结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是研究我国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也会有的借鉴作用。我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我国水利发展的简要进程以及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分析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为了较好地阐明以上内容,本书采用以水利发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混凝土拱坝的勘测设计经验及成就。全书共分17章,~三章为总论,第四~七章讨论了拱坝枢纽的布置;第八、九两章讨论了拱坝的地基基础问题;第十~十四章讨论拱坝的计算与试验;第十五~十七章讨论拱坝的构造、观测维护及事故。本书的特点是:理论叙述系统精炼;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解决问题;强调了拱坝设计中地质、基础的重要性;收集并分析了大量外拱坝的工程资料。因此本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地质勘探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堤防工程建设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工作。说其古老,是因为堤防工程建设已有几百甚至上午年的历史;说其年轻,是因为只有到了近数十年人们才开始对它的勘察、设计施工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总结。本书就是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堤防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工程实践,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进行的系统总结。本书内容包括堤防概况、堤防的勘察方法、堤防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堤防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分析方法、堤防及堤基险情及隐患的处理措施、堤防施工、堤防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等内容。本书的目的就是在工程技术人员勘察与施工的过程中,一书在手,能基本了解掌握堤防工程地质工作全过程。因此,此书是实际工程中地质技术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同时此书对大专院校学生和有关技术书人员
《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一书,既是记述“75.8”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的史料书,又是总结、研究洪水规律、防洪方略及抗洪抢险的活教材。本书在搜集、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雨情、水情、水文测报、洪水调度、抗洪抢险、洪灾及抢救、经验教训、洪灾反思、黑色八月的记忆及灾后防洪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论述,具有资料翔实、论据可靠、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等特点,为防洪治水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工作参考。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一条世界闻名的万里巨流。几千年来,它曾经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成长,又给沿河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为了除黄河之,害兴黄河之利,勤劳勇敢的我国人民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斗争,并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治河的科学技术,兴修了众多的灌溉工程,开凿了驰名中外的大运河,取得了丰富的治河经验,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著名治河人物。虽然于由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前人并未能扭转黄河危害的历史,但他们在治河上的业绩,却是永远不能磨灭的。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根治和开发黄河,让黄河水利资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研究历代人民治黄的经验教训,把前人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继
余辉编著的《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力求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解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内深藏着的层层历史密码。根据宋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献材料,解读金代张著在《清明上河图》后题写的跋文,考证画家的基本生平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特质。根据历史文献和相关文物考证,认为画作的创作时间为北宋徽宗朝崇宁年间中后期,该卷的出现应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本书用模拟航拍制图的方式,“俯瞰”画中的城市结构,发现丝毫对应不了当时的开封地图,确定此图所绘系开封实情而非实景实地,其创作原理是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开封城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家出乎寻常地表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蕴含着深藏内心的隐忧,凸现了北宋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通过比较张择端在清明节期间目下所见与笔下所取之差异,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完成了’98洪水水文资料整编及野外勘测的基础上,编写了《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从流域概况、气候背景、水文站网、泥沙冲淤、水环境监测、水位流量关系等方面,对1998年洪水的成因、特点、发生发展规律作了准确而概括的介绍,并对水库、湖泊、溃垸分洪、排涝和森林对洪水的影响及中下游干流水位偏高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文字精练,有大量珍贵数据和多幅彩色插图,是准确反映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情况的专业书籍,具有性、资料性和可检索性。本书对实施灾后重建,修订长江防洪规划,指导今后的测洪报汛,发展水文预报技术,完善防洪调度和开发治理长江有着多方面的研究和使用价值。本书
堤防工程建设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工作。说其古老,是因为堤防工程建设已有几百甚至上午年的历史;说其年轻,是因为只有到了近数十年人们才开始对它的勘察、设计施工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总结。本书就是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堤防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工程实践,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进行的系统总结。本书内容包括堤防概况、堤防的勘察方法、堤防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堤防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分析方法、堤防及堤基险情及隐患的处理措施、堤防施工、堤防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等内容。本书的目的就是在工程技术人员勘察与施工的过程中,一书在手,能基本了解掌握堤防工程地质工作全过程。因此,此书是实际工程中地质技术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同时此书对大专院校学生和有关技术书人员
本书聚焦长江上游水库群防洪调度问题,深入剖析了长江川渝河段、荆江河段、城陵矶地区、武汉地区等防洪重点区域的防洪需求,全面厘清各重点防洪区域之间、长江上游水库之间,以及长江上游水库群与重点防洪区域之间的重要关系,运用水文水资源、数理统计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与局部相协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上下游与干支流统筹兼顾的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水库群防洪库容动态预留分配、多区域协同防洪补偿调度、适应不同类型洪水实时调度、水库群防洪调度风险效益评估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 本书适合于水利、电力、交通、地理、气象、环保、国土资源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河防一览》是明代总理河道大臣潘季驯根据毕生治河经验写成的一部水利专著,阐述了他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的思想、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本次整理以万历十九年初刻本为底本,结合《四库全书》本参校,每卷前各增设一篇卷前导读,介绍历史背景、剖析主旨内容、点明写作特色,使读者能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更精准地抓住重点,更有效地获取信息,更深入地理解潘季驯的治河思想,大大提升了文言文的阅读效果。
珠江是中国南方特别大的河流。流域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2°14?115°53、北纬21°31?26°49之间,总面积45.37万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km2。水土保持管理中所指的珠江流域通常泛指珠江流域片,即包括珠江流域和海南省、韩江流域以及广东、广西沿海诸河、云南红河和广西的国际河流在内的所有范围,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8个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