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部《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03〕546号)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写本标准。本标准分8章19节81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区;坡面治理;沟道治理;黄淮海平原沙土区治理;其他工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河流在自然情况下及在修建有跨河或沿河建筑物条件下的河床演变过程及治理方法,以国内外40余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论述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书可供治河、港口、航道工程、铁道工程及水文、地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何为民编著的《城市河流防洪生态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一书研究了城市河流生态破坏的影响及生态修复的基本需求;从水资源配置、岸坡修复、河道减渗、砂坑处理、景观营造等方面,研究了城市水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并研究了三维设计手段。在城市河流防洪生态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本书共分三章,包括生态环境修复布局、生态修复技术实例、三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水资源、水利等工作者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研究对象为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采用合理评价方式对河道现状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合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找出变化,分析河道长效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实现程度,讨论长效管理过程中的管控措施是否合理,为下一步河道长效管理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本书读者对象为城市河道治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学者和学生。
本书研究对象为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采用合理评价方式对河道现状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合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找出变化,分析河道长效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实现程度,讨论长效管理过程中的管控措施是否合理,为下一步河道长效管理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本书读者对象为城市河道治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学者和学生。
《淮河志》是中国江河志的组成部分,共分七卷,各卷独立成书。内容包括《淮河大事记》、《淮河综述志》、《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淮河规划志》、《淮河治理与开发志》、《淮河水利管理志》、《淮河人文志》。 本卷为《淮河水利管理志》,全书共分水政、基本建设管理、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资源保护六篇,主要记述淮河水利管理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古今淮河水利管理工作成就。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卷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参阅。
范天印、汪小刚主编的《堰塞坝险情特征与应急处置》重点分析了堰塞坝的形成条件与机理、险情特征,以及险情勘察、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置。主要内容包括:堰塞湖与堰塞坝的概念与分类,不同类型的堰塞坝形成条件、机理与可能性判断,堰塞坝的特点、险情特征与灾变过程,堰塞坝险情勘察与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险情研判、溃决洪水计算、坝体稳定分析,堰塞坝的应急处置工程、非工程措施与组织实施,堰塞坝险情的应急管理,*后,通过国内外堰塞坝险情的应急处置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了堰塞坝险情应急处置各方面的内容。 本书立足于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需要,提升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技术研究及实战水平,为服务广大官兵而编写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防灾减灾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近年来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成果的系统总结,反映了黄河水沙数学模型建设与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水沙基本理论与模型库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及应用、模型标准体系建设以及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生产应用。本书附有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实例。 本书可作为水利工程、环境水利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在大量水电工程泥石流沟勘察与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和提炼的技术成果。全书系统地研究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分类、流体特征及判别方法等,提出了泥石流勘察和预测的方法,建立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原则、标准与布置等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并提供了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水电行业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专著,可供从事水电行业和其他行业泥石流防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关于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的研究,包括崩岸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对崩岸研究的现状与护岸工程技术的发展,崩岸与防治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崩岸与河道平面变形的关系及河势控制,崩岸形态分类及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等,并重点就崩岸机理中的水流泥沙运行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以及特殊形态——“口袋型”崩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在根据护岸工程类型、材料、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抛石护岸机理的研究成果和新材料护岸的试验成果,并全面提出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指标,后又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经验,并展望发展前景。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学者、河道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中小型堤防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堤防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堤防工程“人水和谐”时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堤防工程的概念与分类,中小型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抢险和质量评定与验收等。 《中小型堤防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在90年代初已列人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明确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写。为适应当时大量新建和扩建堤防工程建设的急需,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以科教标[1992]27号文下达“关于编制行业标准《堤防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明确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规范的编写内容暂定为碾压土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93年4月10日水利部以水建[1993] 207号文将SL51-93《堤防工程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发布,并于同年7月1日起实施。 1995年4月22日~23日,水利部建设司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编写大纲审查会,并以水利部建技[1995]15号文下达了“关于组织编写《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规范编写组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洪水设计与防洪基本知识、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洪水设计的统计学方法、用流量资料直接推求设计洪水、用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洪水设计的基本方法、水库防洪的计算方法、可能*洪水的估算、水利防洪工程、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等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列举很多相关工程实例。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具有突出的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不仅可以供河道和水库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辅助教材,还可供防汛、桥涵、渡河工程及给排水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菏泽牡丹黄河大事记(1986-2005)》记载了1986年至2005年的牡丹黄河发展史,主要记载了在此期间牡丹黄河发生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管理等较大事件。是功在当今、利泽后世的重要文献。 《菏泽牡丹黄河大事记(1986-2005)》,是牡丹治黄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是对黄河史志资料积累的又一大贡献。是今后指导牡丹黄河的治理、建设、开发、利用的重要参考文献,牡丹黄河建设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也必将提升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利用价值。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沈阳市蒲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的专著,是在“十一五”期间“蒲河流域雨洪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方案研究”、“蒲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蒲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河道拦蓄水建筑物调度运行方案”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本书结合蒲河流域的特点,从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面向雨洪利用和生态调度的中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系统提出了蒲河雨洪资源利用和河流生态修复综合技术与实施方案。 本书可供水利、环境、农业、国土资源及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超过国土面积50%的山地、丘陵、黄土高原存在大量裸露坡面,侵蚀相当严重,这些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在修公路、铁路,采石、开矿.建水库、电站等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裸露坡面工程创伤,针对这些裸露坡面工程创伤进行治理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以裸露山体矿山为例,石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有击石取火,今有石材建筑等等,这些都使人类与石材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工程相继启动,对于建筑材料特别是各种石材的旺盛需求,促使各地形成了许多裸露山体。众多
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033 546号)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一2002)要求,制定《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共8章7节65条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资料、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采砂分区规划、采砂影响分析、规划实施与管理、报告编写以及附录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编制目录。 本标准中5.2.1条、5.2.2条1一5款为强制性条文。
沈大军、张春玲、刘卓、肖伟华编写的《湖泊管理研究》是关于我国湖泊管理和保护的论著,全书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湖泊管理框架与存在问题、国外湖泊管理经验和发展趋势,建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定位,提出了我国新时期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对策措施。全书主要包括:我国湖泊现状;我国现行湖泊管理;国外湖泊管理和保护经验;我国水行政主管部门湖泊管理和保护定位;我国新时期湖泊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等内容。 《湖泊管理研究》具有实践性和政策性强、系统全面的特点,可供水利、水资源、水环境、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部门的科研、教学、管理及决策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