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水利部《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03〕546号)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写本标准。本标准分8章19节81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区;坡面治理;沟道治理;黄淮海平原沙土区治理;其他工程。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沈大军、张春玲、刘卓、肖伟华编写的《湖泊管理研究》是关于我国湖泊管理和保护的论著,全书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湖泊管理框架与存在问题、国外湖泊管理经验和发展趋势,建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定位,提出了我国新时期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对策措施。全书主要包括:我国湖泊现状;我国现行湖泊管理;国外湖泊管理和保护经验;我国水行政主管部门湖泊管理和保护定位;我国新时期湖泊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等内容。 《湖泊管理研究》具有实践性和政策性强、系统全面的特点,可供水利、水资源、水环境、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部门的科研、教学、管理及决策者参考使用。
本书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训练演练的组合,介绍了训练 场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堤防险情模拟出险、训练演 练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文件《关于配合做好2002和2003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3 2号文)的工作安排以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吸收了近年来我国寒冷地区凌汛计算的经验和较成熟的科研成果。根据凌汛计算的主要内容,分为总则、术语、基本资料、河流凌汛分析计算和工程凌汛分析计算,共5章19节97条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提出了收集整理的基本资料内容和对基本资料复核评价的要求; ——提出了河流凌汛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对热平衡因素计算、冰塞洪水分析计算、冰坝洪水分析计算、凌峰流量分析计算作了规定; ——提出了工程凌汛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所涉及工程主要有水库工程、引水明渠工程、堤防工程、分水防凌工程、施
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以海河流域的水利管理为基本原型,对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体系、重点战略与战略推进进。《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结合太湖流域的水利管理现实,将重点聚焦在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制定的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太湖流域水利管理未来的战略重点。 《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同样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体、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 《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主要从流域层面来研究水利现代化的战略问题,将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放在了一个独特的国
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是一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流域治理工程,对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进行治理,对于提高淮河流域内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意义重大。但本工程范围大,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共计20片平原洼地,治理总面积9742.9km2,工程施工、占地将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潘轶敏等编著的《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研究》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可能造成的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河道疏浚底泥环境影响、区域累积性影响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另外,本书以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为实例,对世界银行贷款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在90年代初已列人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明确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写。为适应当时大量新建和扩建堤防工程建设的急需,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以科教标[1992]27号文下达“关于编制行业标准《堤防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明确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规范的编写内容暂定为碾压土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93年4月10日水利部以水建[1993] 207号文将SL51-93《堤防工程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发布,并于同年7月1日起实施。 1995年4月22日~23日,水利部建设司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编写大纲审查会,并以水利部建技[1995]15号文下达了“关于组织编写《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规范编写组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
盛丰所*的《土壤优先流运动的示踪成像技术与 分形模型模拟》系统介绍了染色示踪成像技术和离子 显色示踪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这些技术开展 了试验分析,对入渗条件与优先流运动关系、入渗均 匀性和灌水效率以及土壤大孔隙发育特征与效应等重 点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介绍了土壤优先流流动分形 的本构方程,建立了本构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 和发展了土壤优先流的水流运动控制方程和溶质运移 控制方程,评价了分形模型模拟土壤非均匀水流运动 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对影响模型模拟预测 结果的参数和条件开展了敏感性分析。 本书可作为从事土壤水动力学、水土环境学、非 饱和带水文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的参考。
本书运用流体力学、冰水力学、水文学、气象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江河冰凌的形成机理及其冰凌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凌汛成因、过程、特点及应对冰凌洪水的防御措施。对防凌减灾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其在控制冰凌洪水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论述和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从事冰凌研究、江河凌汛防治、水利、航运、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参考使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里面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了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宣传好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进一步讴歌人民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
今年是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这是一个让治河人容易回忆往事的年头。6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是一辈子的经历,对4万治河人来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故事。本书编者走访了百余名老治河工作者,收集了上千幅老照片,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既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临黄河视察的历史时刻,又有谢会贵、刘同昌这样的普通黄河职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漫长岁月;既有治理黄河的重大事件,又有修防、勘探、水文等各条战线上治河人的平凡工作;既有黄河职工与惊涛骇浪、高寒缺氧奋力搏斗的画面,也有他们在工作之余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景…… 黄河,一条自然的大河,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大河上下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守护着这条河、并为之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的人。本书的出版旨在将一个个生动的人、一件
《黄河防洪钻孔灌浆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包括回旋钻造灌注桩孔、振冲防渗墙、锥探灌浆、堤防裂缝处理灌浆共4节及附录。 《黄河防洪其他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分为排水沟、机井、防洪工程植树、标志标牌、标志桩共5节及附录。 本定额适用于黄河防洪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和编制工程概算的基础,并可作为编制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参考。
曾越、陆隽、蔡旭东主编的这本《防洪抢险技术》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主要讲述洪水灾害与防御措施、防汛组织与工程检查、土质堤坝险情抢护、穿堤建筑物险情抢护、河工建筑物险情抢护和防汛抢险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列入了有关防洪抢险的法律法规。 《防洪抢险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工程、城市水利等水利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水利系统的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专业抢险队伍以及参加抗洪抢险武警部队指战员学习参考。土木、市政工程类专业,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本书。
《河道修防工(附光盘)》由杜云岭主编,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制定的《河道修防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要求编写。全书包括水利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包含了水力学、土力学、工程识图、水文、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堤防工程、土石方及混凝土施工、堤防观测、工程维修养护、工程抢险、植树种草、相关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操作技能部分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标准分级、分模块组织材料,包括工程运行检查、工程观测、工程养护、工程维护、工程抢险、培训指导等。 《河道修防工(附光盘)》和《河道修防工》试题集(光盘版)构成河道修防工较完整配套的资料体系,可供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使用。
姚福海、杨兴国主编的《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 坝关键技术》是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关键技术方 面的科研成果专著。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是目前 世界上在深厚覆盖层上已完建的砾石土心墙堆石 坝,被国际大坝委员会授予“堆石坝里程碑工程”称 号。全书共分3篇10章,包括勘测设计科研篇、施工 篇和监测分析篇。具体章节为绪论,宽级配砾石土用 作土石坝防渗料研究,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应力与变形 分析,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研究,高水头、大泄量、 窄河谷、土石坝泄洪消能新技术;深厚覆盖层基础处 理技术,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填筑施工技术,大坝截流 和蓄水初期的水流控制技术;深厚覆盖层上砾石土心 墙堆石坝安全监测研究,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变形控制 关键技术研究等。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 科研工作的人员使用
本书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工程测绘和勘探、室内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等手段, 系统开展 唐家山高速短程滑坡堵江及溃坝机制研究 ,对高速短程滑坡失稳机理、堵江 机制及可能的溃坝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唐家山顺层岩质斜坡 在强震下 后缘拉裂 中部岩块楔劈和顺层剪切滑移 底部锁固段脆性剪断 突发高速启 动 的失稳机理;探讨了顺层岩质短程滑坡 刹车 制动机制及制动类型对堰塞坝体地质 结构的控制效应,合理地解释了唐家山堰塞坝内部地质结构特征。通过Visual modflow 软 件模拟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堰塞坝体内部渗流场,分析了水位抬升对堰塞坝土体的渗流稳定 性影响及不同水位下堰塞坝体的渗流稳定性,推测出堰塞坝在漫坝后的破坏模式为漫坝渐 进式溃决,但整体稳定的结论。 本书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
本书是近年来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成果的系统总结,反映了黄河水沙数学模型建设与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水沙基本理论与模型库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及应用、模型标准体系建设以及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生产应用。本书附有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实例。 本书可作为水利工程、环境水利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