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是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探讨船舶航行性能的一门科学。 《船舶原理(第2版)》上、下两册,共分五篇,第1篇为船舶静力学,第二篇为船舶阻力,第三篇为船舶推进,第四篇为船舶操纵,第五篇为船舶耐波性。上册由第1、2篇组成:下册由第三、四、五篇组成。 《船舶原理(上册 第2版)》为上册,第1篇船舶静力学主要介绍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方法、船舶浮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抗沉性及船舶下水计算。对于船舶设计中所需要计算的专门问题,如船舶静水力计算、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浮态和初稳性计算、稳性校核计算、抗沉性计算及船舶纵向下水计算等都有比较详尽的阐述:第二篇船舶阻力主要介绍船舶在等速直线航行时各种阻力成分的成因、特性和变化规律、船型对阻力的影响、船舶阻力的估算方法等。对于船舶在浅水狭航道中
本书是职业教育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系列配套教材之一,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路径,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介绍了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程和发展趋势。本书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要求,共包括六个模块,分别介绍邮轮客舱的基本概念、邮轮客舱部各岗位职责、邮轮客舱清洁和保养、邮轮客舱对客服务、邮轮公共区域清洁及保养、邮轮客舱督导管理。书中配套二维码,扫码可获得相关教学资源、行业资讯以及邮轮旅游趣事。本书不仅适合高等职业学校邮轮服务与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及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专业使用,还适合行业及相关培训机构作为培训用书。
本书作者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总结,通过航海学基础知识、电子海图、船舶定位、航海图书资料、航线和航法等五个篇幅的编写,反应了现代航海技术在航海领域的具体应用;章节安排上兼顾《航海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范例节选时注重理论与航海实践的紧密联系。本书可作为教学用书,也适用于无限航区和沿海航区各等级的海船船长、大副、二/三副适任证书考试和评估培训教学等。
本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分为上、下册,共五篇,包括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船舶耐波性的相关内容。下册包括船舶推进、船舶操纵和船舶耐波三个篇章。本书既继承上一版教材的优点,又贯彻教学内容更新改革的精神,增加近期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新兴技术与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实践性,适合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 《船舶原理(下册 第2版)》为下册,第三篇船舶推进以螺旋桨推进为主。除阐述螺旋桨的基本原理、几何特征、水动力性能、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影响、空泡现象及桨叶强度外,着重讨论螺旋桨的图谱设计及船一机一桨的配合问题。关于螺旋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及螺旋桨的激振力等问题也做必要的介绍,此外还概略介绍了普通螺旋桨以外的
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围绕智慧港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生态形成,介绍了智慧港口发端、成长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历史过程,指出智慧港口是为现代物流业提供高安全、高效率和高品质服务的新型生态港口,提出了智慧港口生态体系的概念,指出了智慧港口生态体系的本质是创新,也是保障智慧港口可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从概念描述、发展现状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智慧港口建设中*主要的支撑技术,包括信息物理系统、数字中台、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视觉、AR/VR技术、仿真预演分析、数字化监测诊断等技术。*后展望了未来智慧港口的发展愿景与目标。
《船舶动力装置》是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优秀的轮机专业人才而编写的配套教材,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船舶动力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管理等内容。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蒸汽轮机动力装置、船舶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船舶核动力装置、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同时涵盖船舶轴系及推进装置等。 《船舶动力装置》可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广大轮机工程人员、大专院校轮机管理(工程)专业、船舶机械制造和修理专业学习船舶动力装置的教材使用。
本书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的相关要求而编写。 全书分为11章,主要介绍了磁场与电磁感应、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同步电机、特种电机、常用控制电器及控制电路、电机的典型控制电路、机舱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和船舶舵机控制系统。 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深浅适度、侧重应用、多方面和多层次地反映了船舶电机与拖动的技术。 本书可作为航海类高等学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师生和船舶电气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航海经历,用大量的案例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如何操纵船舶。本书共13章,驾驶员通过这本书,将有助于了解船舶的操纵性能及运动特点,培养何时进行转向或(和)制动操纵的安全意识观。本书的目测串视线章节将为驾驶员讲解如何不依赖航海仪器进行操纵的方法,以便应付船舶交通流量大或者水文环境复杂的水域。本书关于风浪流的讨论将帮助驾驶员正确认识水文环境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引导驾驶员如何在不利的水文环境中化弊为利。本书关于车舵锚、侧推或者拖轮如何运用,以及港内掉头和靠离泊操纵的分析介绍,这些内容对提高驾驶员的操船水平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也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安全航速、不同船舶间的会遇态势以及碰撞危险的三个阶段等问题,希望会对将来的自动驾驶有所帮助。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船舶结构设计方法的专业教材。书中不仅阐明了从事船舶结构设计的方法 ─规范设计法、直接设计法及可靠性设计方法,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有限元软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及基础知识、船体结构规范设计法、船体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船体结构直接设计法、船体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通用有限元软件及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领域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用书,也可供从事船舶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阐述了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与凝固技术及其新成果与进展。全书共六部分,内容包括:绪论、金属液态成型基础、液态金属的凝固及其组织与控制、铸件凝固缺陷及控制、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凝固技术。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既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金属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材料加工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及有关领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介绍船舶结构与制图的英文教材,主要针对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 本书共 10 章,内容包括船舶的基础知识、船体系统与总布置 图、节点图识读与绘制、船舶的载荷与强度、船体结构,以及五种主要图形,即总布置 图、中横剖面图、基本结构图、节点图及型线图的讲解和典型图纸的绘制,辅以软件及 手工制作舱段模型实践指导书,促进对 2D 和 3D 表达的理解。 另外简要介绍了船舶 数字建模的技术方法与软件。 本书也可作为海洋工程专业建筑师、工程师及船舶建造 人员的参考资料。
松浦章所著的《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广泛搜集珍藏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的资料,从中文、日文和英文等文献文书中贡献给学界大量而又系统的手资料,并对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和新视角的考察,清晰地展示了清代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和上海沙船字号主的实态,大大地推进了相关专题的研究,《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从而堪为沙船航运业研究的集大成者。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及工程设计技术的论著。全书共10章,前4章讨论了喷水推进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的相关内容,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的理论、喷水推进装置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和喷水推进主要参数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技术。后6章介绍了喷水推进装置分系统,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轴流泵环量理论设计方法、喷水推进混流泵三元可控速度矩设计理论和方法,前瞻性地对两种新泵型 高比转速前置导叶喷水推进轴流泵及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进行了探讨。 有关喷水推进的专著国内外较为罕见,作者将四十余年专业从事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研究、技术设计、试验以及工程应用的积累和心得,总结归纳撰写成本书,提出了喷水推进的新思想与新技术,把握了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供舰船科研设计单位、船舶工业主管部门、舰船使
《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从工程实践和物理概念方面做些探讨。其中,*部分包括螺旋桨的几何形状、桨叶剖面翼型的变化:在复杂运动状态(变速、调速和不同方位角时)中,螺旋桨的流体动力状况和相应工程技术对策;空泡现象和船后伴流场的模拟试验和评估等。为应对现代各种用途船舶对螺旋桨的要求(控制空泡、减振、降噪等),出现了现代径向变螺距、周向侧斜、轴向预置纵倾的翼形剖面桨叶船用螺旋桨。第二部分包含一些经过实验检验,证明可用的新的螺旋桨系列图谱,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类型船舶所需载荷系数各异的螺旋桨。 《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可供从事船用螺旋桨研发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智能控制与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了国内外智能控制与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船舶自动舵智能控制、船舶减摇鳍智能控制、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智能控制、船舶运动与主推进装置联合智能控制、船舶智能导航系统、船舶智能避碰系统和欠驱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智能控制等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力求体现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在现代船舶工程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港口物流是指以港口为物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综合物流服务的活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船舶进出港、集装箱进出港、货物进出港的物流活动,重点研究港口物流货物的装卸搬运、运输、拆装箱、仓储管理、包装加工、信息处理、保税、通关商检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运作,以及货物在港口的流动过程管理,同时注重研究港口大物流、一体化、虚拟物流链等港口物流管理的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紧扣本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教材的先进性和实训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及 工学结合 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吸取高职高专和应用性本科院校在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来确定课程内容。本教材共分十章:认知现代港口;认知现代港口物流;港口物流企业与港口
本书从危险货物码头、仓储区、配套设施区三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了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常见安全隐患,剖析了隐患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介绍了不同隐患的相应排查方法,指出了国家法规、标准相关具体规定;同时还强调了需特别关注的安全注意事项,并辅以事故案例进行说明。本书不仅仅着眼于所列隐患,更在于给读者提供隐患排查思路,充分运用本书中所提安全原理,开展类似隐患排查。本书主要供港口危险货物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阅读使用。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介绍;第2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第3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第4章介绍水下航行器导航与控制仿真技术;第5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协同导航技术;第6章介绍于信息熵的协同导航算法;第7章介绍滚动时域估计的多AUV协同定位算法;第8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图像伺服跟踪控制技术;第9章介绍 基于视觉的AUV协同运动技术;第10章介绍多AUV协同运动水池试验,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川团队研发的三条雷体AUV进行水池试验。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吸收了原著者在过去几十年的实际潜艇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展示了该领域前沿研究成果。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系统梳理了潜艇在水下行驶所需的水动力学知识,详细分析了潜艇建模、不同行驶状态下的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现象,并逐步深入探究,建立了完整的潜艇水动力学体系。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涵盖了潜艇的水静力学、操纵、阻力与推进等内容,简要论述了在船舶水动力学中涉及的概念,具体阐述了如何将这些概念与潜艇相结合,是一本专门深入探究潜艇水动力学的专著。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可供流体力学、船舶设计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阅读、参考,相信他们通过阅读《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能够对与潜艇水动力学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有一个清楚的
本书结合年以来我国耙吸、绞吸挖泥船*研究成果,以耙吸、绞吸挖泥船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新船型、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重点介绍了耙吸、绞吸挖泥船的总体性能、结构、动力、疏浚、集成监控等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兼顾了泥泵、闸阀、泥管等专用设备的有关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本书为疏浚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专业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船舶海洋工程的经典教材,理论体系完整性系统性、难度深度安排循序渐进,非常适合船海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参考。全书共 12章,内容涵盖船舶运动的力学和数学基础、船舶在波浪上的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研究了船舶微幅摇荡的辐射问题、绕射问题、切片理论、船舶在波浪上运动的时域计算等关键问题。本书可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技术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