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书系:空气动力学与航空工业》介绍的是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和飞机设计思想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航空工业的发展始终有赖于空气动力学的进步。空气动力学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可以使航空技术获得新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发展。
本书主要论述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传热和热防护问题。在总体内容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点,并注重工程计算和应用。 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阐述3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第2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9章,讨论传热理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室及喷管等主要受热部件的传热计算及热防护方法;第3部分是第10章和第11章。第10章主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传热具有的瞬态和高强度特点,以一维热传导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了非傅里叶效应,第11章介绍计算传热学的初步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火箭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肩负党和人民重托,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取得了以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了杰出贡献。 发展航天事业关键靠科技创新,根本上要靠科技人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高科技战略型企业集团,在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在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代航天人白手起家;在航天事业成长时期,以孙家栋为代表的航天英才延续辉煌;在新时期,新一代航天高层次科技人才更是群英荟萃,为
本书是航空航天院校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课程选用教材,系统介绍了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空间环境因素、环控生保系统的功能组成、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基础、供气调压分系统、座舱大气再生与污染控制、温湿度控制分系统、水管理技术、废物管理系统、火情探测与灭火系统、航天服系统以及生物生命保障系统等。为了便于对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航天用特殊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分类、切削加工性及切削加工特点、适用的刀具材料及机械加工新技术新工艺,重点介绍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淬硬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蜂窝夹层材料、工程陶瓷、石英、蓝宝石、(金属基、陶瓷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的制备及其加工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数据全面,图文并茂,语言精练,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学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涉及自由紊动射流的基本特征、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其中,第1章介绍紊动射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第2章介绍紊动射流的基本方程、紊流模型和直接数值模拟;第3章介绍平面自由紊动射流的基本理论;第4章介绍圆形自由紊动射流的理论;第5章介绍复合自由紊动射流的理论;第6章介绍自由紊动混合层的理论;第7章介绍可压缩二维紊流自由射流;第8章简单介绍合成射流。 本书物理概念清晰,理论推导严谨,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流体力学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用航空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飞行生理学和当下机上医疗设备现状,并通过列举航空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旅客提出乘机的建议和策略,同时也为旅客安全舒适的出行和航空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本部分为GB/T24741-2009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5845-2:1995《技术制图 紧固组合的简化表示法 第2部分:航空航天设备用铆钉》。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