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凯利 约翰逊加入洛克希德公司。他通过72次风洞试验改善了 伊莱克特拉 的稳定性问题,后来又相继设计了 哈德逊 轰炸机、P-38 闪电 截击机和 星座 运输机。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洛克希德公司秘密承担为美国空军设计*种喷气式战斗机P-80的任务。为此,凯利 约翰逊召集23名工程师,成立了*个 臭鼬工厂 。 臭鼬工厂 推崇 14条凯利原则 ,打破大体制管理上的束缚,灵活独立,凝聚精英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计了许多惊人的飞机。U-2和SR-71便是其中的两个传奇。凯利 约翰逊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四十多年中,为四十多种飞机的设计做出了杰出贡献。书中着重描述了凯利 约翰逊设计各种飞机时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细节,以及他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 凯利 约翰逊主导设计的各种飞机对美国的航空发展和国防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可压缩液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议程和求解方法。全书共12章,分别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可压缩流体的属性、气动函数、超声速流中的膨胀波、激波理论以及一维定常管流理论;介绍了理想流体多维流动的特殊问题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有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机械、能源、船舶和化工等部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飞机发动机控制:设计、系统分析和健康监视》是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出版的航空发动机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基础理论、进展和成果,运用发动机控制理论和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发动机控制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并针对涡扇与涡轴发动机,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综合设计方法。《飞机发动机控制:设计、系统分析和健康监视》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教学使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因此,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生物超市”“储碳库”“物种宝库”“人类文明的摇篮”。我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丰富,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均有湿地分布,几乎涵盖了《湿地公约》所有湿地类型。 《中国湿地》主要介绍了湿地的定义、分类、分布情况,以及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经验和成效,旨在使公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呼吁全社会珍爱湿地,强化湿地保护意识,齐心协力保护好“地球之肾”。
本书主要论述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传热和热防护问题。在总体内容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点,并注重工程计算和应用。 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阐述3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第2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9章,讨论传热理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室及喷管等主要受热部件的传热计算及热防护方法;第3部分是第10章和第11章。第10章主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传热具有的瞬态和高强度特点,以一维热传导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了非傅里叶效应,第11章介绍计算传热学的初步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火箭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作者16岁被空军选拔为飞行学员,19岁飞行航校毕业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有着32年飞行经历。担任了11年的空军招收选拔飞行学员主管领导。本书作者以自身经历和感受,以通俗易懂、生动的语言文字着重阐述了如何对飞行学员的早期培养教育及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的要求。给予广大对航空知识有兴趣,热爱飞行,向往当一名飞行员的青少年一个启迪。希望对他们走进飞行员队伍,圆梦飞翔,飞向蓝天有所帮助。本书也是一本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国防教育和航空知识普及性读物。
本书主要介绍飞机的飞行原理和结构分析。在飞行原理中,介绍了飞机低速和高速空气动力特性、飞行性能及操稳分析,结构分析部分,在阐明飞机结构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对机翼、机身、起落架、操纵系统的典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飞机疲劳设计与损伤容限设计概念;后还安热电厂了飞机总体设计概述的内容。全书以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结构受力分析为重点,力图使读者对飞机的飞行原理和结构分析有一个基本而全面的了解。 本书为高等航空院校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飞机和基他航空飞行器设计及研究的人员参考。
本书为《“嫦娥”巡天看中华》丛书之三。主要讲述了“嫦娥一号”沿椭圆轨道飞行,从地月转移轨道入口,沿地月转移轨道飞行114小时,经过轨道修正,于2007年11月7日到达月球使命轨道的过程。 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探月之路、中国探月大事记、“嫦娥一号”大显身手的武器、中国FAST浮出水面等知识,全方位地展示了“嫦娥一号”亮剑飞天的全貌。
《飞机制造技术基础:热加工、塑性加工及数字化制造/普通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是为航空院校飞行器制造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航空制造技术而编写的。主要介绍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航空钣金成形技术、铸造技术、锻造技术和焊接技术等内容,并从相关的基础理论、分类方法、制造手段、制造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和零件的工艺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书可作为飞机设计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人类在近50年载人航天的征程中,不断迈出新的脚步,探索未知的疆域,也小心地收拢步伐,调整着前进的目标。各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已经从单纯展示实力的政治秀,转向发展太空经济的竞赛和探索太空资源的竞争。21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已从20世纪的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站/航天飞机,转变为载人飞船、月球基地、载人火星探测。 本书讲述的是人类进入太空和在太空生活的故事。全书以独特视角来展现人类对宇宙这一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及通过回眸地球来审视人类自身的命运和未来,揭示太空探索人人有份的哲理。
本书作为一本介绍航空投送转运物流系统集成应用的书籍,瞄准应急物资航空投送保障需求,立足航空投送转运中心这一物流节点,从航空投送转运物流系统的内涵界定、作业解析、装备配置、技术应用等方面,对航空投送转运物流系统的集成问题进行系统阐述。本书共分五章。
本书主要介绍切削加工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装配工艺 , 从相关的基础理论、分类方法、制造手段、制造设备、制造工艺设计、零件的工艺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书是为航空院校飞行器制造专业学生全面学习和了解航空制造技术而编写的,可作为飞机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飞行员—飞机—飞行环境系统为背景,以人机结合为主线,对飞机驾驶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并阐明了建立飞机驾驶学科的基本观点,总结了长期以来飞机驾驶的实践经验,揭示了飞机驾驶的本质和规律,阐述了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本书是人们认识飞行的*理论成果,既有历史概括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理论前瞻性,又有实践指导性。对于丰富和完善飞行科学体系,推进飞机驾驶实践创新,指导飞行员提高飞得技术、战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适用于航空院校、团体理论教学和飞行、科研等专业人员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航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带动了民航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空乘服务人才市场呈现出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的状况:一方面,在数量上.经历了从短缺到过剩的过程,空乘服务人才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在质量上,仍不能达到民航服务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作为民航发展的核心要素,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的关键,如何培养合格的空乘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学历教育层次的空中乘务人才的培养起步于1999年。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摸索出我国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的一些规律,并为实践所检验。目前一批专门培养空中乘务人才的学校或机构应运而生,我国空中乘务人才的培养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崭新格局。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方面专家
本书是深空探测系统工程领域阐述深空测控网的一本专著。全书共分4章,分别论述深空探测及其探测方式、深空跟踪任务分析、深空网及其结构和深空网运行技术。为使论述的问题具体,本书以环月探测为例,根据二体理论,将地月转移轨道和月心双曲线轨道进行线性组合,运用二体理论,在轨道平面对探测器从地月转移轨道至月心双曲线轨道转移、中途导航及其策略和环月目标轨道捕获及其策略进行了分析、计算。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并力求与实际工程相联系,其特点是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实用性。适合于从事航天测控系统分析与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航天测控专业的教材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部分为GB/T 14410的第9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151—9:1998《飞行动力学概念、量和符号第9部分:沿航空器轨迹的大气扰动模型》。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洪冠新、焦志强、邵箭、屈香菊。
本书讲述了人类对国防科技的探索历程,旨在让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不忘前辈探索的艰辛,学习和运用先进的国防科技知识,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祖国国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为丛书之一。 用飞行缩小遥远的路途,用速度减慢飞逝的时间。依靠航空的力量,把山峰和河流踩在脚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直升机及武器系统的使用理念、直升机单机作战能力评估、对地攻击与空战、电子对抗等方面的知识;从直升机设计与运用工程的角度介绍了直升机战场机动与设计及作战区域与环境模拟等。适合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直升机设计与运用工程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埃罗·沙里宁设计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是20世纪中期现代设计的典范。候机楼位于纽约的约翰·肯尼迪机场,是1956年委托设计,1962年竣工的。这个像展品一样的建筑形似大鸟,引人注目。它极具表现力的混凝土外部造型和高大的内部空间使公众产生丰富的想象,也使它成为极富魅力的建筑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建筑已陷入反复修缮的状态,已失去了作为一个现代新建筑的典范而具有的雄伟。看着埃兹拉·斯托勒当年以敏锐眼光拍摄的照片,想起候机楼开放时潇洒地在它那壮观的空间中穿行,人们仿佛故地重游。 候机楼开放前9个月沙里宁溘然逝世,赞扬和谩骂立即一齐涌来。对一些来说,沙里宁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大师,他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各样的设计问题。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美国的小丑,一个在设计上无聊地将风格变来变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