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书系:空气动力学与航空工业》介绍的是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和飞机设计思想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航空工业的发展始终有赖于空气动力学的进步。空气动力学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可以使航空技术获得新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发展。
本书主要论述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传热和热防护问题。在总体内容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点,并注重工程计算和应用。 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阐述3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第2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9章,讨论传热理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室及喷管等主要受热部件的传热计算及热防护方法;第3部分是第10章和第11章。第10章主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传热具有的瞬态和高强度特点,以一维热传导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了非傅里叶效应,第11章介绍计算传热学的初步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火箭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航空航天院校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课程选用教材,系统介绍了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空间环境因素、环控生保系统的功能组成、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基础、供气调压分系统、座舱大气再生与污染控制、温湿度控制分系统、水管理技术、废物管理系统、火情探测与灭火系统、航天服系统以及生物生命保障系统等。为了便于对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航天用特殊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分类、切削加工性及切削加工特点、适用的刀具材料及机械加工新技术新工艺,重点介绍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淬硬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蜂窝夹层材料、工程陶瓷、石英、蓝宝石、(金属基、陶瓷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的制备及其加工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数据全面,图文并茂,语言精练,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学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涉及自由紊动射流的基本特征、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其中,第1章介绍紊动射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第2章介绍紊动射流的基本方程、紊流模型和直接数值模拟;第3章介绍平面自由紊动射流的基本理论;第4章介绍圆形自由紊动射流的理论;第5章介绍复合自由紊动射流的理论;第6章介绍自由紊动混合层的理论;第7章介绍可压缩二维紊流自由射流;第8章简单介绍合成射流。 本书物理概念清晰,理论推导严谨,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流体力学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因此,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生物超市”“储碳库”“物种宝库”“人类文明的摇篮”。我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丰富,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均有湿地分布,几乎涵盖了《湿地公约》所有湿地类型。 《中国湿地》主要介绍了湿地的定义、分类、分布情况,以及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经验和成效,旨在使公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呼吁全社会珍爱湿地,强化湿地保护意识,齐心协力保护好“地球之肾”。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可压缩液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议程和求解方法。全书共12章,分别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可压缩流体的属性、气动函数、超声速流中的膨胀波、激波理论以及一维定常管流理论;介绍了理想流体多维流动的特殊问题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有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机械、能源、船舶和化工等部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航天产品工程》以航天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继承航天50余年工程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分析了航天产品开发,生产、使用、完善等实践活动,提出了航天产品工程的概念、要素,航天产品成熟度模型和成熟度快速提升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航天产品成熟度、产品数据包、产品型谱.产品开发、产品定型、产品生产线建设、产品工程信息化,目的在于有效指导航天产品研制实践。 《航天产品工程》主要读者对象是航天产品研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可为其他行业产品研制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从机械振动基础开始,系统地介绍转子动力学的基础理论。针对航空发动机的特点,引入转子系统“可容模态”的概念,建立转子动力学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最后论述转子减振理论和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并展示大量的实验验证结果。 《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融人了作者在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领域多年的科研成果和经验,特别是转子进动分析理论、转子系统“可容模态”的概念、“可容模态”下转子动力学设计的方法和流程以及挤压油膜阻尼器和弹支干摩擦阻尼器的设计等,可直接作为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设计的指南。另外,《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包含大量的图、表、数据、示例和实验结果,增强了理论的透明度和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可用作飞行器动力专业、机械
《飞机发动机控制:设计、系统分析和健康监视》是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出版的航空发动机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基础理论、进展和成果,运用发动机控制理论和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发动机控制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并针对涡扇与涡轴发动机,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综合设计方法。《飞机发动机控制:设计、系统分析和健康监视》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教学使用。
《仪表飞行程序》是按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专业教材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教材编写计划编写的,编写的依据是审定通过的“仪表飞行程序”教学大纲。本书为中国民航本面向飞行人员、航务人员系统介绍仪表飞行程序及相关知识的教材,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本书介绍了在仪表飞行规则(IFR)条件下飞行所需的机场环境、飞行程序、航图和航情报资料,及仪表飞行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本书可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飞机运营的航务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016年9月,随着天宫二号的顺利升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记录了中国人从万户飞天以来的太空探索历程,描述了在中国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进行的诸多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向广大读者立体呈现出了空间科学实验的无穷魅力。同时,全书描写刻画了多位中国空间研究与应用科学家代表,展现了我国科学家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对于航空业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目前很少有文献对其专门进行阐述。本书旨在展示一个多层面风险管理系统的理论背景及实施步骤,为那些没有大型运营人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复杂操作的小型运营人提供分级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描述了其在采用适应流程方面所具有的灵活性,并揭示了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之间的界限。针对具体运营人的规模及复杂性,本书描述了如何努力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并提出了以下观点:考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运行这样一个有着各种运行界限的系统。此外,本书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建立和持续运行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关所需时间投入的理念。具体而言,本书将安全管理系统、疲劳风险管理和空中交通控制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实际案例。 本书涉及航空业的所有参与者,如航空公司、咨询顾问和培训者。它为
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化学边界层理论、再入飞行器的热环境、烧蚀热防护理论与工程计算、大气中水生成物粒子对飞行器的侵蚀、飞行器气动加热的数值模拟和混合型传热的数值计算。 本书的出版对扩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气动热力不研究人员及立志于航天事业的广大学者、教授、读者和青年学生会有所帮助。
埃罗·沙里宁设计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是20世纪中期现代设计的典范。候机楼位于纽约的约翰·肯尼迪机场,是1956年委托设计,1962年竣工的。这个像展品一样的建筑形似大鸟,引人注目。它极具表现力的混凝土外部造型和高大的内部空间使公众产生丰富的想象,也使它成为极富魅力的建筑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建筑已陷入反复修缮的状态,已失去了作为一个现代新建筑的典范而具有的雄伟。看着埃兹拉·斯托勒当年以敏锐眼光拍摄的照片,想起候机楼开放时潇洒地在它那壮观的空间中穿行,人们仿佛故地重游。 候机楼开放前9个月沙里宁溘然逝世,赞扬和谩骂立即一齐涌来。对一些来说,沙里宁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大师,他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各样的设计问题。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美国的小丑,一个在设计上无聊地将风格变来变去的
本书以无人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主要线索,内容上侧重实操应用,首先以模型机为载体。全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的组装调试流程,可作为实际组装、调试无人机的参考;随后介绍了工业级无人机应用中关注的无人机选型及任务挂载选用的要素和基本建议,以及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为开展无人机行业应用提供了指导。 本书可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上无人机应用教育培训的教材。对于希望从事无人机应用领域的相关人员或无人机应用爱好者,本书也是一本较好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飞机飞行原理和飞机主要构造。在飞行原理方面,介绍了空气动力基础,含流体特性及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低亚声速和跨高速时的空气动力、飞机的飞行原理与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在飞机的构造方面,介绍了飞机发动机,机身、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和机载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另外,还介绍了微型飞机器、无人机的发展和机场设施的基本知识,本书力图兼顾科普性和一定的理论深度。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航空类专科专业教材,也可供航空高等院校非航空类本科专业教材。同时,可供航空科研所和企业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力求为精炼、先进。注重阐述飞机结构强度、刚度和气动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反映航空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本书共4章。第1章介绍飞机上的外载荷、各种强度设计情况、过载和安全系数,疲劳载荷和*载荷谱。第2章介绍飞机机翼、机身和起落架这三个主要部件的构造形式,承力特点、结构受力平衡和力的传递;并有专节介绍新型复合材料结构形式和承力特点。第3章简要介绍结构强度计算的演变情况和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重点介绍结构静强度、疲劳和损伤容限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第4章重点介绍气动弹性力学的研究领域,飞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气动弹性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本书可为不是从事飞机结构强度和刚度专业的航空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基本的知识,以便他们分析和处理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