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贡献不安全行为、事故和英雄回归》的写作目的是探索人类对于复杂防御可靠性和鲁棒性的贡献。处理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将人类看作危害、看作组件,其不安全行为隐藏在大多数灾难性崩溃中。Reason教授在《人类的贡献不安全行为、事故和英雄回归》中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即人类是很多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转危为安的扭转者。人类在很多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中充当的是英雄回归的角色,正是人类在关键时间节点的积极作为、临危不乱和正确决策,才避免和遏制了很多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社会工作案例丛书》对十个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进行了叙述与点评,这些案例都是在全国社会工作案例评选中获得奖项的案例,对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老年社会工作都具有积的作用和意义。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的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是如何具体、有效地设计、组织与开展的,同时,在阅读和解析中也能够获得对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思路、组织方法、协调沟通和需要考虑因素等的认知。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致癌行为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癌症患者日益增多。癌症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策略的优化,很多癌症患者往往能生存5 年以上,癌症开始成为我国较大的慢性病之一。癌症患者的苦痛被社会广泛承认,却很少进入学术研究。癌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涉及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面临巨大挑战。然而,生物医学往往只关心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治疗进展情况等,局限于对病的治疗,忽略躯体和心理是统一的整体。如何改善癌症患者的疾病体验是当前正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书基于在一所肿瘤医院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呈现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疾痛故事。书中展现患者从发现疾病、找寻原因、经历治疗、
中国的高原有中部的黄土高原,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云贵高原,的就是西南部闻名于世界的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原只分布于南部山地,包括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均属青藏高原的北部组成部分,所以这里先从青藏高原谈起。
《低碳能源论》共分为9章。第1章绪论。重点阐述了低碳能源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章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回顾了我国能源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低碳能源发展现状,探讨了低碳能源发展的必要性、低碳能源发展方向等问题。第3章低碳能源与环境、经济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低碳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低碳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章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机制。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机制,探讨了改革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价格体系改革的作用机理、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调整能源结构的作用机理及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等。笫5章低碳能源发展战略。重点探讨了低碳能源战略思路与目标、低碳能源生产战略、低碳消费战略、低碳城市战略。第6章低碳能源发展的路径选择。重点探讨了能源生产低碳转型、能源消费低碳转型、低碳
《环境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青少年科技绿色营与创新大赛成果》内容分为科技绿色营概述、活动方案及评价、插上创新的翅膀三编,讲述如何把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灌输进孩子们的脑海。
《中国区域环境健康与发展综合分析》主要论述了环境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我国面临的环境变化与健康风险,以及从环境、社会经济、人口、健康、管理与制度、社会认知等各个层面筛选与环境健康相关联的指标,建立环境健康与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环境-健康发展进行测度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管理对策。
本书前两章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能源的种类、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介绍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这几种传统能源的资源量、生产和消费状况;第3章讲述了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技术,并指出,多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 “节约与开发并重”是我国的基本能源政策,也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涉及各种技术原理和方法。本书第4、5、6章重点讨论了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基本原理、能量系统的分析方法、工业过程节能的途径与方法,其中还介绍了一些节能新技术.
本书将张坤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教育、环境经济、国际合作等领域的丰富经验融会贯通,结合近年来关于低碳发展的手调研资料,就中国面对低碳经济挑战,为何要加强紧迫感,如何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独到见解。
本书对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居住环境的模式、评价体系、保障体系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和论述,然后以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方式分别从各个侧面对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书可供政府决策部门、人居环境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复杂的系统关系,而系统动力学这一通过结构-功能分析构筑模型,研究动态反馈性复杂巨系统问题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正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手段之一。 本书共分11章。全面地总结了系统动力学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简要地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两种建模方法与步骤;构筑了系统动力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模型整合的重要性,提出了系统动力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应向安全与预警方向发展的建议,探讨了系统动力学未来重要的应用领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我国最为流行的系统动力学免费软件Vensim-PLE的使用方法。 本书可以作
我们能够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大气圈。伯顿·里克特的《拨开迷雾(诺贝尔奖获得者告诉你能源未来与气候真相)》就是围绕保护地球大气圈这个问题而展开的,其中涉及大气圈的什么信息为我们所知;我们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确定;我们应该如何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本年度报告在延续以往报告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山川河流、生态文化等新内容。总体上分为综述、构筑山区绿屏、编织平原绿网、营造城市绿景、重塑河流山川、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化与附录8个板块。 本报告编写工作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区县经济处(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织,由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具体承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农业局、市环境保护局等相关部门及16个区县发改委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环境功能区划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是在上述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整理完成的,包括环境功能界定与划分、环境功能综合评价、红线管控体系、基于区划的环境管理体系等内容。作者认为,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空间差异划分不同类型的环境功能区,提出不同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和对策,实施差异化的环境管理政策。基于空间尺度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全国环境功能区划以战略引导为主,是各专项环境区划编制和实施的基础和依据。地方环境功能区划以落实细化为主,明确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管控措施。在以2413个县级行政单位作为评价单元进行环境功能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类型的体现形式,把全国陆地范围分为五类环境功能类型区,其中,以保障自然生态安全为主的环境功能区
赵凌云、张连辉、易杏花、朱建中编著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重点研究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什么道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内涵是什么?本书具体论述了世界和中国进入文明转换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两型”社会;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参与国际互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支撑体系;生态文化:发达国家生态发展。
本书为影印教材,其原版教材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本书以“可持续性”为主线阐述了人类及其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全书包含6个部分的内容。部分介绍人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理念;第三部分为人口、资源与可持续性的关系;第四部分主要阐述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农药与害虫防治、固体及危险废物;第五部分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城市发展等问题;第六部分为环境与社会。全书资料极为丰富、数据新,并配以生动、形象、有趣的插图,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以致于该书连续再版,至今已达到13版。本书配有光盘1张,利用彩色的图表和动画生动地表现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 此外,为便于教师教学,该书另配有电子教案、习题库;为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网上设
2009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不断丰富和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予计划,在推动经济全面复苏的过程中,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促使中国经济率先出现回升向好的趋势。2009年,中国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崭新形象,同时也对未来中国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召开了2009年年会。会议以“能源、环境与发展”为主题,着重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危机以及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等相关问题。*总理在会见出席年会的外方代表时明确指出,中国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为了帮助社会各方准确认识和把握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把思想统一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战略部署上来,促进实现国家 十三五 发展规划确定的环保目标,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组织编写了《环境形势与政策问答2016 》。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编的《环境形势与政策问答(2016)》紧密联系我国环境保护实际,以问答的形式向公众讲解我国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措施与对策,是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环境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是国合会的年度出版物,报告以国合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政策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反应国合会中外委员和专家学者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重要领域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供国内各级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公众参考。
2004年提出“生态长江口”(Eco-Yangtze RiverEstuary,EcoYRE)这一概念,作为长江三角洲近岸海洋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和谐、繁荣”的三大主题之一,但一直以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定义和深入的研究。本书受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上海市908专项)和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专项联合资助出版,以上海市长江口海域为评价范围,比较系统地研究建立了以绿色GDP核算体系为核心的生态长江口评价体系,并提出了长江口生态建设的具体对策与措施。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包括绪论、长江口海洋产业分类与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长江口滨海宜居环境评 2004年提出“生态长江口”这一概念,作为长江三角洲近岸海洋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和谐、繁荣”的三大主题之一,但一直以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定义和深入的研究。《生态长江口评价体系研究及生态建设对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