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本书从行政管理学、环境科学、行政法学的结合点入手,以全新的思路、开阔的视野,系统地对环境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环境行政管理的主体、环境行政管理的过程、环境行政责任、环境行政救济、环境行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构建了环境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本书吸收了国内外环境行政管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经验,结合当代中国的环境管理现状,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行政管理的公务员及行政管理学爱好者学习参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规范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通用术语和定义、制订的原则和工作程序、制订内容和方法以及格式体例的要求。 本标准中附录A、附录B和附录E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陛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3月2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神奇而美丽的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世世代代得以从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各种能量。如今,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可怕的天气灾害,时刻都伴随着人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灾害。跟随本书中的50件小事,一起为为保护地球做贡献!
本书是“靠前本”将管理视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书籍。本书从三个方面来描绘企业:首先,作为一个机构,企业生存的目的是对外(在市场上为顾客)产出经济成果。(关键词:绩效、实践) 其次,企业是雇用人员、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必须培育员工,支付员工薪资,组织员工以发挥生产力,并因此需要程度的治理,构建价值体系,建立权责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人、贡献、责任) 很后,企业是扎根于社会和社区的“社会机构”,因而受公众利益所影响,本书也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品格)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中总铬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中总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的修订,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次发布于1997年12月8日,本次是次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 ——增加了微波消解的前处理方法; ——简化土壤前处理步骤; ——增加了铬储备液的配制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年12月8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这本关于中国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系统全面地总结了2006—2009年的欧盟“在中国实施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的经验,并在南京、西安和克拉玛依3个城市的14个大型工业企业开展自愿协议式管理的实践活动。
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碳减排活动,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继发布了与碳减排、碳足迹相关的标准,发达国家也发布了一些标准,我国也在积极转化国际标准。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理解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碳减排、碳足迹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国际公约和标准,理解低碳生活,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落实具体低碳行动,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本面向广大读者的《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介绍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矿区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在工矿区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矿区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矿区岩溶陷落柱的综合探测技术、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矿区环境灾害的数理分析与模拟,工矿区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价和环境调控。 本书可供从事工矿区(城市)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走进石油》科普系列丛书从石油勘探、开发、储运到炼制与化工,涵盖了石油工业上游、下游全过程,而且还包括了石油经济、环境保护。像这样比较全面系统地向社会普及石油知识,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是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这套丛书基本上涵盖了石油工业的全过程,包括石油地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测井、石油钻井、石油开发、石油开采、石油储存与运输、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经济及石油环境保护等10 个分册。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述石油知识,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环境史的叙述范畴,国内外学者已有共识,那就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在2001-2005年发起组织了一个新千年全球生态系统评估研究,千余名专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了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情景分析以及相应机制的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以下简称《评估框架》)就是该研究报告之一,其中指出:“传统生态学家只研究自然生态系统,而社会学家只研究人类福利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胁迫,同时生态系统在人类胁迫超过它的承载能力以后,往往以灾难的形式,对人类行为做出反馈和响应,人类又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保育、恢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维系天人关系得以持续发展。,,这一段文字描述的自然生态系
托玛啉除作天然宝石外,现亦用于绿色环保与健康领域。这种新材料集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生物电现象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有广泛用途,特别是改善水质、空气、环境、拓宽纺织品功能、提高生活品质等更具应用价值。 本书可以作为科技人员、医务人员、企业家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保健知识的科普读物。
本书作者在总结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紧结合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问答的形式从理论体系层面、实际操作层面和支撑知识层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国情介绍了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原则、措施、支撑与保障条件,同时还收集、整理和介绍了当前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管理办法。本书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的培训教材及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时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管理体系理解与推行培训丛书”之一,是根据我国近年来推行管理体系认证的实际情况,参考了部分组织在管理体系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编写的。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ISO14000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环境保护基础知识,ISO14001:1996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本书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主管领导、部门主管和各部门执行人员学习,也可供从事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咨询人员以及其他对环境管理工作感兴趣的管理人员作为参考资料。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彩色显像(示)管生产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彩色显像(示)管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清洁生产指导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8月6日批准。
1999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在生态建设领域内推行的一项巨大工程,有力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但仍然面临着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态建设成果能否长久保持的两大难题。 本书作者针对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措施解决生态建设工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使生态经济转入良性循环,并提出了补偿的原则、目标和完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