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编著的这本《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通过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芦山地震的实证研究,深入地揭示出应对灾害的制度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构成,从生产救灾到灾害管理,再从应急管理到灾害
《核辐射·地震·海啸120问》选取公众最感兴趣的120个问题,以问答形式,分核辐射、地震、海啸三个篇章,从基本知识、灾害预报、灾害防护等角度,向广大公众介绍相关地质灾害和核泄漏事故中防护与自救的基本方法。书中特别解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包括防辐射服有用吗、人体能够承受的辐射剂量是多少、辐射防护的方法有哪些、超级月亮会引起海啸吗等等,用科普知识帮助广大读者架起一面自我保护的“盾牌”。
应急指挥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地震作为灾害链很长的自然灾害,对应急指挥机构建立、运作的要求处于较高的层次,震后需要在一定时间的黑箱期内做出针对性的应急响应,并结合不断变化的灾情快速调整。 本书以地震应急指挥机构的震后应急响应为主线,全书共分为四章。首章绪论,介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应急响应;第2章为应急指挥机构,包括联合国地震救援协调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应急管理相关的体系、系统;第3章为地震应急响应案例分析,包括造成不同量级人员死亡的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三次地震,以及造成次生核事故灾害的东日本大地震;第4章则从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信息共享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书适合政府负有应急指挥和协调职能的各级人员、企 应急人员学习阅读,可作为了解地震应急指挥、应急响应情况的参
《常态与非常态风险视域的应急管理》告诉我们我国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势态也越来越复杂,《常态与非常态风险视域的应急管理》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主要对突发事件的类型、一案三制、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等作了较充分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对各类风险,包括舆情引导与社会控制、应急救援与志愿者参与、校园突发事件与预防、道路救援与应急联运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与救援管理、灾后保险与灾后重建、干预管理与心理恢复、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发展低碳经济与减少生态灾难、社会就业与国际社会动荡局势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论证与探讨。
自然灾害事件的形成和演化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无论是同一领域的灾害事件还是不同领域的灾害事件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引发、干涉、转化等复杂关系,从而形成灾害事件的链式反应过程,因此对灾害形成和演化机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关联性出发,统一地揭示各种灾害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共性规律。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重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挖掘灾害事件演化过程中的共性,达到有效预测灾害的目的。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探索利用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及建模的思想,在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网络关键参数和抽象标准,建立复杂网络模型来研究历史灾害。《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历史自然灾害的复杂网
本书为高等教材。“安全学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主线,以安全科学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目的,介绍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的控制原理和方法,是安全科学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安全学原理,深入领会其实质内涵,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与风险辨识能力,具备利用安全学原理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为6章,分别为绪论、安全哲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人性原理、安全社会科学原理、事故预测和预防理论。
本书分四部分。 部分“我的成长路”,讲述了作者的农家子弟成长经历和军营锻造历程,造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基本人生品格;第二部分“我的救援路”讲述了他加入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过程、参加 外培训训练的典型例子、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体会感受,成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理论过硬、专业扎实、技术精湛”的基本职业素养;第三部分“我的实战路”讲述了他参与及 的 外11次典型案例,成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业绩突出、功勋卓著、影响广泛”基本职业能力的现实路径;第四部分“我的思考路”讲述他对4个方面的思考和5个方面的总结,成就他成为一名优秀救援队员“智慧与力量、勇气与挑战、危险与生死”人生考验的成熟标志。
当今社会,我国的防灾救灾工作条块分割,一直实行的是单一灾种的救援模式,地震、消防、公安、交通、卫生、防汛等许多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都有各自的防灾救灾指挥机构,方案和救援队伍。而学生对于这样的意识还不够清楚,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的重视程度也不高,知识掌握较为匮乏。所以应为他们总结一套较为系统、详实、容易掌握的通识教材,从学生的视角着手,去了解与认识他们在急救方面的不足,并弥补他们的欠缺,从而掌握相关的急救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全书共分八个章节: 章 应急救援的概述.第二章 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三章 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五章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基础知识.第六章 意外伤害现场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七章 一般应急救护基础知识.第八章
无
本书记录的只是共和国成立60年来遭遇各种灾害侵袭的基本事实与经过,以及可歌可泣的抗灾经历,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记述一个伟大国家从灾难中走向强盛的史诗般的纪录片。祈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富国强!谨以此序和本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l临的规模、范围广影响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之~,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口大国也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承担重要责任。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全书将世界200多个国家分成四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路和参与全球减排协议的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减排承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与和平崛起。
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和火山,这些灾难都来自赋予我们星球生命的力量。地震给予我们自然的泉水,火山造就肥沃的土地。只有当这些力量超过我们的承受限度时,它们才成为灾难。总体来看,这些自然事件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城里的建筑,并影响了我们思考、感受、斗争和团结的方式。一部自然灾害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自身的历史。 在书中,露西·琼斯博士对于一些 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看法,这些灾难的“余波”直至 我们仍在感受。琼斯探讨了公元 1世纪庞贝的火山喷发,回顾了 1862 年的加州洪水,考察了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及2017年的美国飓风等,由此揭示了 化在发扬人性、治愈伤痛方面的潜能。 当危险地区的人口增长、整个世界的温度上升,自然灾害的冲击将变得 。《大灾变》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科学的著作,还是对行动的号
本书论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概念及评估目的,对中国从古至今的自然灾害灾情及灾害评估、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步骤及具体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制图的原则及一般性技术规范,并有具体的评估案例可供参阅,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新专著。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为从事减灾工作的各级决策管理者、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参考。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