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红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红层滑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造成严重威胁。《降雨诱发红层滑坡研究 以四川盆地为例》以四川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红层滑坡的孕灾环境、主要类型与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和失稳破坏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红层滑坡分析评价、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利用的技术方法。
自然灾害风险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社会经济损失严重。本研究成果对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安全预警体系,对加强灾害防治,保障沿海地区安全,规范灾害风险与应急响应研究方法,促进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和分部工程分步论述设计原理与结构设计,着重于地质分析与参数、设计思路与方案、工程结构与计算,还论述了震后山地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治对策。全书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体,辅以勘查要点和施工技术,共分滑坡与边坡、预应力锚索、崩塌落石、泥石流和勘查设计工作要点等5部分。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就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近些年基于振动台的部分试验案例做了汇总。内容包括振动台系统在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振动台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振动台的设计与分析,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测量仪器选择,及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一些典型实验教学案例汇总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可供从事地震模拟试验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的70%为大型滑坡。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预警已成为科学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当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采取工程措施对灾害体进行应急处置,是有效化解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作者在亲自参与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数十起重大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二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大型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理论和技术方法。本书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滑坡监测方法、滑坡动态演化规律、滑坡时间-空间综合预警预报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所研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第三部分介绍了大型滑坡应急预防体系、应急处置原则思路和主要工程措施;第四部分介绍了近年来成功监
随着气候变暖,暴雨、高温、干旱、雾霾等气象灾害性事件频发,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气象服务作为应对自然和环境灾害的重要工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气象服务效益与灾害风险评估》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下,采集数据、认真研究,引入统计学、投入产出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多个工具,创新已有的气象服务效益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并对所设计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实证。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气象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内容涵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风险评估、气象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等多个方面,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性研究。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
在总体阐述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介绍灾害研究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最后,就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防灾措施、高新技术方法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里氏7.2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由神户大学组织学者开展了历时十年的研究,出版了“阪神大震灾研究”系列丛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日本神户大学从这6卷书中编选了29篇论文,汇集成本书。书中不仅包括了城市型大地震的特点和受灾情况,还具体再现了大地震后避难、救援以及应急临时住宅建设,受灾者的健康、心理状况,住宅重建,震灾教育,对未来的影响以及从中获取的经验、教训等详细情况,以期对中国的震后重建有所借鉴和启发。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3》是一本反映2002年全国火灾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内容共分四个部分;1.全国火灾情况;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及重大、特大火灾案例;3.铁路、港航、民航火灾情况;4.附录。2002年是实施新的火灾统计方法的第六年,全国“分地区火灾综合情况”和“分月季火灾综合情况”中,每起小火损失按5000元计算,其他全国汇总表均为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数。 “全国火灾情况”均按照各地上报的火灾原始登记表汇总编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是根据各地上报的汇总表编写的;“特大火灾案例”和“重大火灾”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案例编写。
《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是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本书统合古今黄河流域洪涝、干旱及研究成果,以总体特征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流域内水、旱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与演变规律,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可行对策。 本书共分四篇十五章。是一部资料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专著。本书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领导,水利,防灾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外关心黄的各界人士参考应用。
于得江编著的《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介绍了生活中常见自然灾害、户外活动伤害、家庭事故的错误处理方式和正确的急救措施应对方法,强调了如何简单而有效地自救,通过增添丰富有趣的知识链接,补充必要的急救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急救法则,在关键时刻把握时机进行自救和对家人的救护。《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还重点阐明了防患于末然的道理。这些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但一旦灾祸袭来,人们就能够有效运用书中的原理实行避险,从而轻松逃生。这对于——切真正热爱生命并认识到生命根本价值的人来说,是具有启迪性和实用性的。
灾难来了,怎么办?答案显然是镇静有序、忙而不乱地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而不是手足无措,听天由命。那么,城市居民应如何镇静有序、忙而不乱地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请翻阅《灾难来了怎么办(城市防灾减灾自救互救)》(作者桂莉、顾申、厉瑛、张静)。《灾难来了怎么办(城市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部分,共19种城市灾难,每种城市灾难都通过“事件回放、相关报道、事件解析、防护方案”4个小标题,概括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城市灾难事件,并给予客观分析。进而推荐防灾减灾可行方案,可读性和实用性强,适合大众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防灾减灾培训的教材或辅导读本。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荒漠化形成、分布、发展和防治模式的科学专著,由慈龙骏等20余位专家根据多年来综合研究和科学考察成果,结合生产实际撰写而成。书中准确地阐述了荒漠化的基础理论及其防治模式,特别是总结了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履行《公约》、与国际接轨方面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全书分三篇:荒漠化概论、荒漠化各论和荒漠化防治,包括各种科学研究及科学考察照片79幅,试验研究分析图169个,表格339个。全书内容丰富,数字翔实,治理模式科学具体,理论依据充分,思路新颖,可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和环境规划设计和防治荒漠化工程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可为国际防治荒漠化的行动提供经验。本书亦可供从事荒漠化防治、自然地理、景观生态学、农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部火灾现场物证分析的学术专著,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教科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火灾调查中火场物证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情况,具体包括:火灾现场调查的步骤、火灾现场勘查、火场物证的收集和保存、火场物证实验室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等。本书可供希望获得该知识领域的法庭科学家、公安机关的侦查和刑事技术人员、消防部门的火灾调查人员和消防指战员、检察官、律师以及公安院校、消防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