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凝练了水专项“十一五”主要成果,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单项技术和集成技术的技术就绪度评价方法,建立了水专项技术评估与集成方法,并对洱海56项技术进行了评估分析。围绕污染源系统治理技术、水体修复技术两大技术系统,基本构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围绕着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全过程饮用水安全监管技术两大技术系统,基本构建形成了全流程、多层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监管技术体系;集成形成了水环境管理、总量控制、风险管理和政策保障技术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
本书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章介绍了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通过对太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水环境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总体特征,对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是流域环境管理系统性偏差所致,必须进行系统创新,构建以生态补偿体系为核心的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模式。第二章分析了湖泊流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描述湖泊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的六个基本假定。提出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双向付费”的理论框架,并构建了湖泊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结构描述模型。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跨行政区污染纠纷的产生机理,构建了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结构描述模型,提出建立流域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区域补偿体系是解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