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工程由工艺与设备两个要素构成,两个要素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实际中却总能见到不能有效运转的工程案例,虽然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工艺人员思考:一是工艺不合适;二是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工艺无法得到实施;三是工程的运转费用高,企业无法承受。因此,对于一个工程,工艺技术人员不仅需要会选用合适的工艺,同时也要会对设备进行选型,选择合适、合理的设备来实现工艺,降低运行成本,本书是鉴于这一目的而编的。 全书分为两篇。篇为设备篇,共分十章,包括阀门、流量计、筛滤设备、吸泥机与刮泥机、水处理用填料与滤料、污水处理用风机、曝气设备、潜水搅拌器、消毒设备、泵,主要阐述了以上设备的分类、原理、结构、参数、适用范围与应用等。第二篇为工艺技术篇,共十章,从应用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沉砂池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基本规定;3.规划选址与设置;4.规模与类型;5.工艺、设备及技术要求;6.建筑、结构与配套设施;7.环境保护、安全与劳动卫生;8.工程验收;9.运行与维护。
本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方案设计基本规定;污水再生利用分类和水质控制指标;污水再生利用系统;再生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安全措施和监测控制。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并对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相互间的对比,指出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是一门学科,介绍了应用生态工程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方法及对垃圾处理工程的评价原则。 本书可供城市发展决策者及有关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阅读。
本丛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z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本册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处理与安全利用技术》。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铬渣的产生机理、成分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总结了目前铬盐业企业采用的铬渣治理实用技术,如铬渣烧结矿冶炼含铬生铁技术、液态排渣旋风燃煤炉附烧铬渣工艺技术、铬渣作矿化剂生产水泥熟料技术、铬渣作熔剂生产钙镁磷肥技术、铬渣生产玻璃着色剂技术、铬渣煤矸石砖焙烧技术-类质同像固化技术对铬渣进行资源化治理“的机理和特点”,该技术解毒彻底、工艺简单、吃渣量大、处理成本较低,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铬渣污染的治理和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书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具体实用技术的介绍。适合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特别是从事铬盐企业环境技术研究、开发、培训、管理等人员等参考,也可作为广、中专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专题阅读教材和硕士研究生教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物环境防治法》,在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过程中保护环境、防治污染,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就废塑料的回收、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等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提出了要求,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化工大学、越谷凯(北京)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9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急剧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令人堪忧的汽车排放状况,正在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20世纪90年代,我国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水平虽然很低,但是,由于汽车生产和使用规模不大,汽车污染问题并不突出,城币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燃煤造成的煤烟型污染。近十几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初,今国汽车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纺织业,成为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量由1991年的70万辆增加到2005年的573万辆,15年间增加了8.2倍。汽车保有量也由1991年的606万辆增加到2005年的3 270万辆,增加15.4倍。2006年全国汽车产量又创历史新高,达到了728万辆。时至今日,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一些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类型也已由煤烟污染型转变成机动车污染型。 为此,国家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改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 总则;2 评价内容;3 评价方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院;邮政编码:100029)。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E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方案设计;4.堆肥;5.石灰稳定;6.热干化;7.焚烧;8.施工与验收;9.运行管理;10.安全措施和监测控制。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控制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促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保护大气环境,缓解温室效应,制定本标准。 在保证煤矿通风安全的前提下,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瓦斯排放限值以及煤层气地面开发系统煤层气排放限值。 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E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处理技术;5.分散型污水处理;6.集中型污水处理;7.施工与质量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编:10008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造成的二次污染,特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HJ/T18-1996《小型焚烧炉》即行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此次为首次发布,于2000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专著是国际水协厌氧消化工艺数学模型课题组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它采用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统一的命名法及开放式结构,建立起一个厌氧消化工艺建模和模拟的通用平台,作为厌氧工艺研究、运行不口优化等方面广泛应用的有效工具,从而促进厌氧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市政工程、化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运行管理人员参考学习,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教材。
本书内容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所给予的的极大关注。就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开展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就清除CO2的技术的措施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着重介绍了从烟道气中回收CO2的各种工艺,如化学吸收、提取CO2、膜技术分离CO2以及利用双气体汽轮机和蒸汽与CO2气体气轮机循环等方法回收CO2及其部分工业应用实践。将对环境环境有害的CO2气体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是本书介绍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将CO2转换为汽油、甲醇、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培养驯化小藻作为减少烟道气CO2排放的的措施、用CO2代替水代理用的酸和碱、以碳酸钙矿物形式清除大气中CO2以及CO2分解成C再转换为CO4等方面。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选址;5 总体设计;6 垃圾接收、输送与预处理;7堆肥工艺;8检测;9辅助与公用设施;l0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11工程施工及验收。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修订了标准名称; 2对堆肥处理原料的适用范围作了补充; 3补充和增加了适用于所有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的技术内容; 4新增了基本规定、总体设计、垃圾接收、输送与预处理、检测、辅助与公用设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章节。
导语罗安程主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知识160问》编辑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实用而简约,通俗而易学,不失科学性和先进性,对于广大乡镇、村、社区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具有较好的参考、指导价值,也可作为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设计、施工人员的培训教材。内容提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这20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因此,普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知识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
本书是“绿色乡村”丛书之一,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农村节能减排的基础知识、能源产品质量鉴别及安全注意事项;从省力、省物、省资源、环保等多方面解答了节能减排常见问题,多种农用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施工技术;给出了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维权途径和维权案例。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方法实用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供农民朋友、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基和基础;5.多层砌体房屋;6.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7.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8.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9.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10.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11.烟囱和水塔。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相配合,明确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加固要求。2.在保持原规程“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加固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按设计规范方法进行加固的内容。3.新增了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绞线网一聚合物砂浆、消能减震加固技术。4.加强了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