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生活垃圾的来源、分类管理及*终去向等内容分门别类地介绍给社会大众、保洁人员、环卫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着重向社会大众普及、引导和介绍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全书共分为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怎么分、垃圾到哪去三篇,内容主要包括:垃圾产生的来源、危害及分类管理措施,不同垃圾、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垃圾分类方法、措施或流程,垃圾资源化、填埋、焚烧等处理处置措施的流程、作业环节、二次污染控制方法等,内容通俗易懂,图表结合,易读性强。 本书可供社会大众、保洁人员、环卫工人、管理部门、关联企业员工等不同人群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参照依据、行为指南和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普及教育的科普读物,还可供环卫部门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管理参考和使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废物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部分物质的可资源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垃圾污染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匮乏两大问题,如何合理地进行垃圾处理并使其资源化已成为国内城镇化进程中日益重视的焦点。本书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出发,分章节对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全书共分八章。章为城市生活垃圾概论;第二章至第四章论及了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固体废物的预处理以及卫生填埋技术;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垃圾堆肥和垃圾焚烧两项工艺加以了阐述;第七章为小城镇垃圾管理、处理探讨;第八章列举了国内一些垃圾处理的实例。
为了提高环保设施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燃煤火电机组环保设施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高生产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适应员工岗位培训工作的需要,中国大唐集团牵头组织,由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写本套系列丛书。本系列丛书包含脱硫生产技术问答、脱硝生产技术问答、废水处理生产技术问答、除灰除渣生产技术问答。本丛书以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为主线,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培训体系,编写内容紧密结合现场实际,以仿真培训为训练手段,以技术问答的形式解决环保设施运营生产问题,知识点全面,突出理论重点,注重实践技能,实用性和技术性强,能够切实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污水处理;4深度处理;5污泥处理与处置;6臭气处理;7化验检测;8电气及自动控制;9生产运行记录及报表;l0应急预案。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章节设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兼顾了各种不同组合工艺特点的污水处理厂,健全了运行参数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2纳入了近十几年来出现并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3进一步完善了污泥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内容;4增加了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内容;5增加了臭气处理方面的内容;6增加了应急预案方面的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320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我国生活垃圾收集站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标准》送审稿通过了审查会议审查,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八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总图布置、主体设施、配套设施、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筑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从事固体废物教学、科研及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对工业、农业、畜牧业、市政和其它行业排放的固体废物的来源、类型、性质及其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危险废物的特征及危害进行了介绍;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破碎与分选,高湿物料的浓缩与脱水,固体的固化与建筑材料化等前处理方法,有机固体废物的热解、焚烧、微生物饲料化、堆肥化、已醇发酵、沼气发醇等处理技术以及无害化处理的堆肥和其它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深加工技术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叙述了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对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估做了深入讨论。本书是一本知识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大学本科教材和研究参考书。本书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科书,也可以供从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工
XB/T 612《钕铁硼废料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以下2个部分: 第l部分:XB/T 612.1-2009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2部分:XB/T 612.2-2009 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 谱法。 本部分为XB/T 61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赣州有色研金研究所、包头稀土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姚南红、陈婕。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单丽梅、郝茜。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铬渣的产生机理、成分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总结了目前铬盐业企业采用的铬渣治理实用技术,如铬渣烧结矿冶炼含铬生铁技术、液态排渣旋风燃煤炉附烧铬渣工艺技术、铬渣作矿化剂生产水泥熟料技术、铬渣作熔剂生产钙镁磷肥技术、铬渣生产玻璃着色剂技术、铬渣煤矸石砖焙烧技术-类质同像固化技术对铬渣进行资源化治理“的机理和特点”,该技术解毒彻底、工艺简单、吃渣量大、处理成本较低,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铬渣污染的治理和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书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具体实用技术的介绍。适合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特别是从事铬盐企业环境技术研究、开发、培训、管理等人员等参考,也可作为广、中专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专题阅读教材和硕士研究生教材。
本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建标[2010]147号通知联合批准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改、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相关工程建设标准也日趋完善。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由CJJ17—2004修订而成,即将颁布实施)是一本重要的通用规范,指导着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建设、运行、评价等活动各方的技术行为和管理行为。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及相关文献,并结合几十座卫生填埋场的工程设计经验,由规范主要起草人编写了本导则,对规范主要条文进行解析和对条文规定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4.场址选择;5.总体设计;6.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7.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8.防渗与地下水导排;9.防洪与雨污分流系统;10.渗沥液收集与处理;11.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12.填埋作业与管理;13.封场与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HBC3-2001)废止。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在起草本标准过程中,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及美国国家环保局出版的《EPA Test Method: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in the Atmosphere(High vohlllle Method)》(美国环保局检测方法: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检测参考方法(大流量采样器))部分内容,并参考了国内外部分厂家生产的采样器技术指标及企业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3
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还需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共同抵制固体废物的非法越境转移和加工利用。《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知识问答》较系统地梳理了固体废物进出口的相关概念、管理规定、鉴别、加工利用及其污染控制、风险防范和公众参与等基础知识,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阐述有关科学知识。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应用实例》结合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况、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实例、污泥预处理应用实例、污泥循环卫生填埋应用实例、污泥生物处理应用实例、污泥干化与焚烧应用实例、污泥资源化利用实例等内容。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应用实例》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丛书》中的一册,可供从事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工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革与人造革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为质量浓度。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的污染,促进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窑的设施技术要求、入窑废物特性要求、运行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生产的水泥产品污染物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中排放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为基本要求。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Q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有色金属冶炼厂收尘的设计经验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并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生产等单位的意见,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章及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工艺流程、收尘工艺设计及设备选择、设备配置、烟尘输送、管道与烟囱等。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水泥工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水泥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将适时修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3月2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实用的角度着手,介绍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各项技术内容,具体包括:基本知识,固体废物的收集、压实、破碎、分选、固化和稳定化等预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焚烧、堆肥、厌氧发酵等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以及各类固体废物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环保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于在校学生、在职人员培训时的参考。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综述,对规范的主要演变过程、制定背景、编制原则、编制过程及规范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本规范。第二部分是条文释义,共13章,按规范的章节顺序,从要点概述、释义和本章提示三个方面对每一条中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论述。第三部分是附录,附录一为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扩建的卵形消化池工程简介;附录二是规范全文。
《生活垃圾焚烧厂安全性评价技术导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所编写的《技术导则》系列之一,编号RISN-TG010-2010,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部分生产设施安全评价细则;第二部分安全管理评价细则;并介绍了安全性评价方法、程序、评分办法、评价标准依据等的基本要求。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中工业水处理主要分为原水处理、锅炉水处理和冷却水处理。 原水处理包括降浊处理技术、除铁处理技术、消毒处理技术和原水节水技术;锅炉水处理包括锅炉水软化技术、脱盐处理技术、除氧技术、炉水处理技术和炉内化学清洗;冷却水处理包括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腐蚀的抑制、结垢的防止、微生物的控制和清洗与预膜。 本书采取问答式叙述,对于每种工业水的处理,根据其特征,分别又从不同的技术,或者不同的目的出发,进行归纳总结,旨在用精简的语言反映实际的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工业废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污泥表征与预处理技术》共分10章,主要介绍了污泥的来源、性质与特点,重点阐述了污泥样品的采集、制备以及与污泥性质和特点相关指标的分析和表征方法;详细表述了各种污泥预处理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污泥预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污泥预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参数;介绍了新型过滤技术在高炉除尘污泥、转炉除尘污泥中的应用;另外,还针对油田含油污泥、医院废水污泥和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泥的特点及危害,介绍了特殊污泥的预处理技术。 《污泥表征与预处理技术》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丛书》中的一册,对从事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和有害成分的日常监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验收、环境污泥事故调查与仲裁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人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这20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因此,普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知识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益,有效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罗安程主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知识160问》采用问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实用而简约,通俗而易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知识160问》编写人员大多来自基层环境保护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部门,具有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