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焦化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回用技术》共分六章。章介绍焦化废水来源及其水质、水量与特征;第二章论述焦化废水有机物种类及其COD组成;第三章介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第四章论述焦化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技术途径;第五章介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第六章总结与论述焦化废水无公害化处理技术焦成与应用。《焦化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回用技术》可供科研、设计与企业从事环保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与管理干部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该书概述“生态文明”概念的起源,辨析“生态文明”的涵义,论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和哲学理据,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人类之所以必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因为工业文明“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为走出深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即实现文明诸维度的联动变革:改变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取代矿物能源),改变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线性经济走向循环经济,谋求非物质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变自然观、科学观(知识论)、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改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本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粉煤灰的特征和危害,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及概况;粉煤灰的来源、收集和排放,粉煤灰的储存、运输及优化加工;粉煤灰的成分和性能;粉煤灰在房建材料中的应用;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粉煤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粉煤灰在工程填筑中的应用;从粉煤灰中回收有用物质;利用粉煤灰生产功能性新材料方面的应用;粉煤灰综合利用标准。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煤化工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数量生态学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数量生态学(第2版)》内容涉及到数量生态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过去半个世纪来有关数量生态学的主要发展,全面介绍现代数量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介绍国际上最常用的和近年来发展的新方法。《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数量生态学(第2版)》反映了数量生态学发展的概貌,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有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数量生态学(第2版)》的内容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空间辐射环境工程》重点讨论空间辐射环境工程,系统地从空间辐射环境与模型、空间辐射机理与效应、空间辐射与效应标准、空间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地面模拟试验设备、飞行试验、数值仿真、航天器抗辐射加固以及空间辐射生物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航天器设计与研制、航天器空间辐射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技术、飞行试验及深空探测等具有的指导意义。
浅水湖泊是重要的陆地水资源,对地区的生态水文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湖泊的形态和水文水动力条件等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湖泊从动态自然水流条件变为几乎静态水库控制入流和排放,失去了与河流及其他水体的自然水力联系,湖泊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蓝藻水华暴发日趋频繁和严重。开展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刻不容缓。 治理和修复湖泊的富营养化需要对影响富营养化的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众多因素中,除了人为作用外,气候的变化和湖泊水文水动力的变化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对于浅水湖泊来说,其水.土界面的稳定性较差、无稳定温度分层、水体生产力高等特性使得水文水动力等因素的作用尤为明显。因而,在研究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的过程中,应该
《泥石流》通过多个灾害实例,叙述了泥石流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各灾害发生的前兆,介绍了这些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并针对各种灾害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及互救方法,最后对人们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做了的分析,介绍了有关心理干预的常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半挥发性、持久性和高毒性的全球污染物。温度影响下的气一地交换过程驱动着POPs的全球循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海拔高、气候寒冷,而且毗邻污染严重的南亚地区,因此很可能成为POPs全球迁移中的“冷富集区”。目前,青藏高原POP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气、土壤、草地和森林等陆地生态系统,而水体POPs的研究相对缺乏,高原水体在POPs区域循环中的作用仍不明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纳木错环境多介质中的迁移与归趋》选取青藏高原的大湖——纳木错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POPs的多介质观测与模拟研究。首先,通过大气和湖水的协同观测,探讨不同POPs在气一水界面的交换过程。同时,运用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对POPs的迁移和归趋进行模拟,量化各介质在POPs存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集“浮游生物一无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系统阐述了森林、草地、荒漠、沼泽、农田五大类生态系统的生物长期观测指标体系和方法规范。内容涵盖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全过程,主要包括生物长期观测的目标与规范导则、样地布局与设置、观测指标体系、野外观测方法与规范、样品室内分析方法、数据填报格式与规范等,并对生物观测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主要用于规范CERN的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观测,适用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各类野外台站。也可作为观测研究方法参考书供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农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既沿袭了前几版的写作宗旨和风格,同时又对火灾动力学和电气火灾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并新增了一些照片和案例。本书内容丰富、论证严谨,主要介绍了火灾的性质和行为;液体、气体和固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建筑火灾,草地与荒地火灾,汽车、机动车辆和船舶火灾,电气火灾的调查;实验室鉴定等。书中列举了许多化学实例,并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便于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可作为火灾调查人员开展火灾调查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也是火灾调查领域研究人员的读物。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系统阐述了森林、草地、荒漠、沼泽、农田五大类生态系统的生物长期观测指标体系和方法规范。内容涵盖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全过程,主要包括生物长期观测的目标与规范导则、样地布局与设置、观测指标体系、野外观测方法与规范、样品室内分析方法、数据填报格式与规范等,并对生物观测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主要用于规范CERN的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观测,适用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各类野外台站。也可作为观测研究方法参考书供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农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使用。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系统阐述了森林、草地、荒漠、沼泽、农田五大类生态系统的生物长期观测指标体系和方法规范。内容涵盖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全过程,主要包括生物长期观测的目标与规范导则、样地布局与设置、观测指标体系、野外观测方法与规范、样品室内分析方法、数据填报格式与规范等,并对生物观测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主要用于规范CERN的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观测,适用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各类野外台站。也可作为观测研究方法参考书供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农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使用。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从实际需要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电离辐射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电离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供辐射防护、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用书。
《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与实践》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学术界对碳足迹评价的讨论已经很充分了。但是针对碳足迹评价应用、典型产品碳足迹评价较少有专著和论文涉及。本专著计划立足于课题的研究成果,提炼研究精华内容,形成一本既包含碳足迹评价基础理论,又包含行业(电子信息行业、造纸行业、印刷行业)典型产品碳足迹核算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著。《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与实践》作者提供出版费用7万元。《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与实践》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系列丛书之一。对我国企业碳排放制度的推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机膨润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评述了有机膨润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有机膨润土的合成方法及其结构特征,水中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机制及规律,有机膨润土对voc的吸附特征及机制,有机膨润土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效应关系,有机膨润土合成废水处理一体化工艺,有机膨润土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机膨润土的生产及工程应用,有机膨润土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及研究展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