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环境监测技术》结合环境监测岗位任务、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编写而成。打破了传统教材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按照“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重组教材结构。全书以环境监测对象为主线,基于环境监测岗位任务、项目和方法,分别介绍了水和污水、大气和废气、土壤、噪声的监测,并设计了环境监测的情境和监测项目,突出实用性,重点培养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岗位监测任务。 《环境监测技术》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各类学习环境专业、分析专业师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实际应用学科。本书是根据我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符合《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特征,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介绍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环境噪声等监测的基本方法和监测站、网、点的选择设计,还简单介绍了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书末附有各类标准可供查阅,并有《环境监测实验》与之配套使用。本书根据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监测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增加了“地质环境监测”内容,这也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地质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保护部门有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质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制和工作方法,可归结为三部分:篇为变质岩岩石学的基础,主要介绍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和基本概念;第二篇主要介绍变质作用类型及相应岩类的基本概念;第三篇按照等化学系列分别介绍了各变质岩类的成机制。另外,本书对洋底变质作用与蛇绿岩套岩石学、地幔岩石学,冲击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不同化学类型岩石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以反映变质岩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后附有相关术语的英中文对照和视剖面的计算机模拟步骤,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秦皇岛市环境监测保护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2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4年4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制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有关要求,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已发布的涉及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关国家标准,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时,为控制由其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及工程验收等阶段的规范性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及仓储性建筑工程。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考虑了我国建筑业目前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工业现状,结合我国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参照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 本规范共分六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验收。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浙江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和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2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五氯酚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五氯酚和五氯酚盐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8972—88)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本次为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毛细管柱分析方法; ——修改了定量方法; ——增加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3月26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8972—88)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
北京兴宏程建筑考试培训中心应广大应试者的迫切要求,组织了一批执业水平考试辅导名师组成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通过这些考试辅导名师在具体辅导和命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全面锁定考纲教材变化、准确把握考试新动向的基础上,科学安排知识体系架构,以独特方法全方位剖析试题的真实含义,采用多维的解题方法拓展解题多思路的编写理念进行编写。 《2010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编写体例是: 命题规律解读通过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对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规律的准确定位,深度透视命题规律,帮助应试者理顺备考思路。 命题点解读一种话题就是一种考点,一段材料就是一段积累。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将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点做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总结,帮助应试者有效形成基础知识的
《水环境监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质站(网)及采样断面、井、点的布设原则和方法;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水体沉降物、生物、水污染监测与调查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与资料整汇编的主要技术内容、要求与指标; ——水环境监测采样、样品保存、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对SDl27—84进行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规范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并更名为《水环境监测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 ——将原水质监测改为地表水监测,新增了地下水、大气降水、水体沉降物、生物监测以及水污染监测部分,补充了相应的内容; ——原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部分增加了有关计量认证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日常分析的质量控制允许差指标; ——对原污染源调查部分进行了较大修改,新增了人河排污口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书分为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环境系统*化等章节,每章均附有学习指导和习题。本书*特色在于将环境评价与系统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并将Excel软件引入环评,使许多环境评价问题不需编程就可以解决。全书涵盖了环评学科的基本内空,包含了当今环境学科中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本书对基本概念的叙述由浅入深;在内容安排上注意系统性和层次性;对方法和技术的介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书既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规划、给水排水、环境监测、环境科学与管理以及其他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技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针对兰州市城市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家庭饮用水、桶装瓶装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同时对饮水机的使用时间、加热等条件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作了研究与分析,并对兰州市的城市需水量进行了分析预测,也为国内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及其他各类从事水处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汞、砷、硒、锑和铋的监测方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94-2014):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94-2014):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规定了测定水中汞、砷、硒、铋和锑的原子荧光法。
《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 书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室内环境治理员》(试行)要求编写,是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 《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介绍了室内环境治理员(技师)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涉及污染评估、治理施工以及培训指导等内容。本书由吴吉祥主编。
北京兴宏程建筑考试培训中心应广大应试者的迫切要求,组织了一批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名师组成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通过这些考试辅导名师在具体辅导和命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全面锁定考纲教材变化、准确把握考试新动向的基础上,科学安排知识体系架构,以独特方法全方位剖析试题的真实含义,采用多维的解题方法拓展解题多思路的编写理念进行编写。 《2010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系列丛书的编写体例是: 命题规律解读通过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的准确定位,深度透视命题规律,帮助应试者理顺备考思路。 命题点解读一种话题就是一种考点,一段材料就是一段积累。辅导用书编写委员会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要点做了深层
本书介绍了环境地球物理这一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采用的方法和应用领域。目前,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地球物理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2.环境污染的调查、监测和防治;3.灾害的监测、预报和治理。本书对于从事环境保护、地球物理勘查及有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均有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73-2013代替GB/T14673-199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钒监测方法,修订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和废水中钒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健康,规范水中氨氮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7年,原标准起草单位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首次修订。本2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改为《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光度法》。 ——增加了比色皿的光程(10—20mm),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明自定了方法的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 ——取消了目视比色法。 ——规范和调整了标准文本的结构和格式。 ——在主要试剂配制和样品预处理的关键步骤增加了注意事项。
广东省地方标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从20lO年7月14日起实施,为配合宣传贯彻,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支持下,编写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释义。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电子、电力、通信、计算机、仪器制造、计量、声频j视频、气象、安防、规划和管理等专业技术。编者吴对林、黄云生和张远东力图通过多学科知识要素的有机结合,以简练的语句和契合主题的图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为读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技术内容(监测条件、要求、质量保证等)提供有效的帮助。《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释义一书是环境保护、电子、通信、机械、商检等行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