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教材侧重于系统介绍与我国各类标准密切相关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同时力求反映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全书共分为8章,分别为绪论、水质监测和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配合理论教学,本教材还附有12个实验。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环境监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检测等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具书。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环境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监测司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一套涵盖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和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重量培训教材即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该书是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中一个分册,主要内容包括法定计量单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框架、仪器的量值溯源等章节。
江志华、叶海仁编*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以环境统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述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标准操作程序,系统地论述了环境监测边界、监测参数、采样站点、采样时间频率等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限制和操作方法,提出了环境监测设计的文件说明格式。 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环境管理者、环境研究人员、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围绕环境监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安排内容,采用*的国家标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包括绪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城镇污水监测,工业废水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源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等。章末给出了相关的专业网址,方便学习者查询参考。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及环境保护类其他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产业共生是循环经济在产业层面上的实践应用,正在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特别是区域循环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产业生态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实现途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关于产业共生的研究角度过于分散,缺少系统理论框架,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而缺乏理论知道反过来又导致研究实践具有的盲目性。 《产业共生系统演化与共生效应研究:以金昌为例/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丛书》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系统发展特点,研究产业共生,以期完善和补充产业共生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环境评价作为一门集技术程序与方法学的学科体系,其理论、方法和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书内容涵盖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战略政策三个层次,总计15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评判依据和标准及其制定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与管理程序;第4章至第6章介绍了环境评价主要的方法学:工程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清洁生产评价;第7章至第11章分别论述了建设项目中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辅以案例说明;第12章至第15章重点介绍环境评价的进展,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核工业采用的各种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内容涉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预处理和中间贮存,压实和焚烧技术,水泥固化技术,沥青固化技术,聚合体固化技术,水力压裂处置中放泥浆技术,a废物处理技术,极低放废物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运输,辐射防护,以及我国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进展情况。同时,《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最后部分简要介绍了外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盐类涉及以锂、钾及盐碱地为代表的战略矿产和土地资源,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农业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盐类产业已经出现了发展不足的问题,本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盐类工程科技中青年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以“中国盐类工程科技的机遇、挑战、发展”为主题,围绕盐类地质、资源调查研究与油盐兼探,盐类化学化工,盐类矿山、采选、工业设计,盐类产业战略,盐湖生物与盐湖农业等5个专题展开讨论,呈现了我国盐类产业战略态势,阐述了我国盐类产业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中青年专家在钾、锂、硼战略矿产的勘察,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稀释成硼,锂、钾产业化工业设计、盐湖农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也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加强产
《冰冻圈科学概论》从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角度系统介绍了冰冻圈科学,内容涵盖冰冻圈各要素的形成发育、演化和研究方法,以及冰冻圈与气候系统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缘政策等热点问题。
《PM2.5沙尘气溶胶和干湿沉降物的理化特征及源解析研究》以我国西部城市和环境空气背景点的大气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沙尘气溶胶)、干沉降(自然降尘、沙尘暴降尘)和湿沉降(降雨、降雪)为对象开展了相关研究。全书共分18章,内容多与日常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工作相关,主要涉及我国气溶胶污染研究,兰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溶胶污染研究,气溶胶中水溶物、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和高氯酸分析研究,自然降尘和沙尘暴降尘理化特征,大气降水,城市和背景点大气环境,环境空气手工与自动监测,大气微生物,大气干湿沉降物对地表洁净水体的污染研究,大气污染能见度,金属材料大气腐蚀速率,建立大气颗粒水溶性离子标准分析方法,离子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PM2.5沙尘气溶胶和干湿沉降物的理化特征及源解析研究》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冰冻圈科学概论》从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角度系统介绍了冰冻圈科学,内容涵盖冰冻圈各要素的形成发育、演化和研究方法,以及冰冻圈与气候系统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缘政策等热点问题。
为使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以及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厂家及时、全面掌握和正确使用国家水环境保护标准,进一步推动环境水质在线监测仪器的适用性检测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了《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标准规范:水质卷》。《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标准规范:水质卷》分仪器技术要求篇和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篇两部分,仪器技术要求篇涵盖了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pH等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15篇;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篇包括了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与在线监测仪器密切相关的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21篇。
本书以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各种环境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在数理统计学理论分析及部分方法改进的基础上,以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等方法为主,将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处理、展示与分析功能进行有效集成,遵循系统工程中的数学建模以实现定量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并给出科学有效的对各种简单及复杂系统环境质量状况综合性、系统化、定量化以及动态性的评价方法体系,尤其是通过建立的将主、客观指标赋权方法相结合的环境质量评价分层构权主成分分析(PCA)及分层构权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模型,构造出有较强稳定性和实际意义的各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并加以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评价效果。 本书可供从事统计学、环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监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时的质量保证措施。凡进入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2001)主要做了如下修改:调整了颗粒物连续监测系统和流速连续测量系统的部分技术指标;进一步明确了颗粒物连续监测系统相关系数的检测方法;补充了烟气参数的技术指标和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90 d运行期间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参考了国外的技术标准、国内和国外部分生产厂家生产的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和企业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
《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由谢华生、包景岭、温娟主编,在总结国内外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汇总和梳理,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全书共9章,首先,系统介绍了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国际发展现状、工作程序与主要内容、承载力分析、指标体系、预测与评价;其次,分别以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陈塘科技商务区规划、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为例,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环评及综合类、商务类、农业类园区规划环评的实践及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后,从环境承载力分析、低碳理念、公众参与、新型环境问题、跟
1998年,隶属美国环保局研发办公室(USEPA—ORD)的国家开放研究实验室(NERL)获得资助,开发了大型(即深水型)溪流及河流生物评价的标准方案。方案开发的请求来自美国环保局地区办公室的科学家,他们认为各州及部落需要这些方案(我们命名为大河生物评价方案或者LR—BP)来满足监测及执法的目标。作为回应,我们针对这些大型流体的生态及逻辑需求,进行了数年的研发,对现有方案进行修改,或者设计新方案。我们系统地比较了备选方案并记录下它们的性能特征,同时与地区、州及部落的科学家进行广泛的合作,确保这些方案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实用。 我们初的设想是将本文做成研究成果的汇编。但是,应使用者群体的要求,我们将它拓展成了针对深水型溪流及河流生物评价的综合技术框架。虽然我们撰写LR-BP时保留了重点关注的,但是还有一些
董黎明主编的《轻工业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针对轻工各行业的生产及污染特点,选择典型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结合专家点评,重点分析各轻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本书在相关单位完成的环评项目中筛选出18个典型案例,涵盖轻工制造业11个大类,涉及食品加工及制造、酒类、造纸、皮革、日用化学品、塑料及陶瓷制品、电池、家电及照明器具、家具和电动车等主要轻工行业。所选案例以报告书为主,也有报告表;既有新建项目、异地搬迁项目,也有改扩建项目。案例分析便于读者从中深入理解各轻工行业环境评价的特点及主要关注点,掌握该行业环境评价的重点和方法。本书适读于环境评价人员、轻工业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环境专业师生。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报告汇总统计了2009年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和各省环境监测网络的相关监测结果,从污染物排放、城市空气、酸雨、地表水、近岸海域、城市声环境、生态环境及辐射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概括了2009年中国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本报告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不包括我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供环境管理部门和环境科技工作者及公众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