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国内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国内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接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白志鹏、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的研究成果。本书论述了环境风险源分类、识别和分级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阐述了构建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体系与监控技术库的方法。阐明了基于信息采集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库与网络架构技术的重点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技术;详述了将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应用在典型化工园区和典型区域的案例;介绍了环境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行政体系、管理机制与管理原则等;展示了基于Web GIS的环境风险源识别软件系统、重点风险源动态监控系统的构架和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施以来,为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监理的发展历史、相关知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等;下篇选取了八个典型行业,分别从行业特点的角度说明了各行业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并且每个行业都给出了典型案例。
本书系统地提出基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水质评价与水华预测方法,以及水华应急治理决策方法,论述了水环境监测和数据远程传输技术,介绍了水华预警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藻类生长和繁殖的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粗糙集理论分析水华暴发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多属性决策理论在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基于petri网和Agent的建模仿真技术,分别研究BP、RBF和Elman等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水华发生的短期预测模型,研究基于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小波神经网络组合模型(WANN)、灰色?神经混合预测模型的水华中期预测方法,采用基于多元周期平稳时序分析方法对水华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因素建模和预测,提出了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小风险与*成本综合约束条件下的模糊?贝叶斯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其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本书针对粉尘、微生物及空气主要气态污染物如甲醛、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的治理分章予以阐述,重点围绕民用场合如室内居所、隧道、停车场、汽车、美容屋、打印社、医院等封闭、半封闭空间场所的污染特点,结合近十年来相应的空气污染管控标准,以及学界、产业界**研发动向,对涉及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做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著的《环境噪声测量标准汇编》汇编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并现行有效的的环境噪声相关标准55项,其中国标48项,行标7项。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本专著汇集了作者20多年从事海洋环境遥感的研究成果,以海岛海岸带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基于机载航空遥感与星载航天遥感系统地研究了近海水质监测方法(包括叶绿素a、悬浮泥沙与透明度等)、热带海洋的典型生态环境珊瑚礁与红树林的遥感监测、海岸线变化及发展趋势的遥感监测方法、海洋溢油污染监测等诸多方面。本书研究区域包括中国渤海的辽河口三角洲、杭州湾与马来西亚海岛与海岸带。本专著不仅包括国内外有关海岛、海岸带环境遥感研究现状的反映,而且是对在马来西亚开展相关遥感应用研究国际合作成果的一个体现与总结。 本书主要以MARS计划中海岛发展模块的研究内容为依托,并结合该领域的*发展综合集成而成。主要分析目前海岛与海岸带遥感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介绍支撑项目研究的飞行实验及主要设备;以近岸水质、悬
为把握各行业的主要环境问题,使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更具有针对性,规范评估行为,我们总结了这些年的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对有关行业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技术政策进行了研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指南,主要涉及行业包括:建材、轻工、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火电、水利水电和交通等,并提出了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原则和指标体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在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济宁同太环保科技服务中心作为第三方运营单位,自觉总结第三方运营的经验,编辑出版了《环境在线监测技术与运营管理实例》(作者张毅、王瑞强)这本书。目前国内有关在线监测运营管理领域的实例和资料较少,虽然本书还不尽成熟完善,但作者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例丰富,叙述简明,图文并茂,特别是总结了运营维护的经验教训比较难得,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值得广大环境管理工作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运营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借鉴。
《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汇编》分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相关国务院文件、环境监测有关部门规章、环境监测有关规范性文件四个部分,是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一部实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工具书,同时也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科研院校的研究、教学人员,以及其他与环境监测管理相关人员。
本书为《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丛书中的一分册。全书共分六章,整合了分层次的环境应急快速监测技术体系、环境污染事故快速处置的应急决策系统和环境应急保障技术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和阐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的《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译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九章。 上卷(第1~5章)系统地描述了颗粒物的属性、监测方法、污染来源、室外环境浓度以及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合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下卷(第6~9章)系统描述了颗粒物的剂量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内容,并对前面各章节的关键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适合从事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参数体系研究》是根据原建设部下达的任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参数体系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对基于行业、环境要素和环境影响受体等可能的三种参数体系构建方式之间进行比较,提出建议使用基于环境要素的参数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环境影响价值参数基准值及其相应的调整系数,课题组重点构建了环境影响价值参数基准值体系,包括大气污染物损害参数、水污染损害参数、土地损害参数和生态损害参数四大类。同时,环境要素的变化受多方面影响,应对参数基准值进行一定的调整,重点建立相应的地区调整系数体系。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世界生态系统正在日益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威胁。生态影响评价的作用是:预测以及评估开发活动对于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影响,为保证在开发计划中对生态问题给予充分、正确的关注提供必需的信息。在许多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因可以整合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因素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 《生态影响评价》一书对生态影响评价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总结了可用于理解、解释和评估开发计划可能引发的生态影响的相关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这本书是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生态影响评价的个人和公司准备的,也适用于那些需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开展环境管理的领域。这本书对于规划者、管理者、环境顾问以及科学家都是有帮助的,而且也为数量日增的
付强等编著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5册监测技术规范)》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虩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5册监测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规范、导则、规定、指导等。收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导则、规定、指导等30多项。本书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
《轻工纺织类环境影响评价》是本套教材中的一册。篇轻工,内容包括:制浆造纸,发酵工业,制糖工业,制革工业。第二篇纺织,内容包括:印染,织物涂层,涤纶纤维,锦纶纤维,氨纶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芳砜纶纤维。介绍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等,并结合教材内容提供了相关的案例。
本书全面论述了三峡库区目前调查清楚的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及分布概况。着重介绍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类、分布、栖息地特征等内容,以及这类物种面临的生存前景、受威胁现状分析和地区水平濒危等级评估。探讨三峡库区人类经济开发活动对库区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物种、群落和生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科学合理的有效保护措施。在阻止物种灭绝、期望恢复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动物物种的种群生存力、协调物种保护目标与当地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经济开发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书适合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生境研究(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关心三峡工程及其环境问题的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相关科学信息。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煤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与实践》顺应了时代对环境管理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其在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估体制预立未立,诸多研究出现却又缺乏系统性的前提下出版,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性和新颖性。《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煤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着后评估指标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管理体系这四大基础体系展开了系统研究,包括了环境影响后评估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全面而系统。《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煤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与实践》针对环境影响后评估目前无理论支撑体系的现状,从环境损伤和生态恢复机理出发,以恢复生态学为主线,构建了适用于草原区煤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单元,有别于大多数环境
为了帮助广大从业人员系统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特别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生态学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生态影响评价技术水平,我们在总结十余年实际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编撰了这本书。编写此书的原则就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其实用性。 本书以生态影响评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精选生态学重点概念与原理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在开发建设项目及规划环评等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重点分析或说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