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金比玻璃贵得多?为什么早期炼金术被视为一种神秘的艺术?最早的化学教科书是哪本?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如何破土而出?元素周期表是怎么诞生的?谁“抓”住了光?能阻挡子弹的物质是什么?抗生素是如何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横空出世的?人类在对抗病毒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带着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这本书描绘了化学这门学科演变的历史过程,揭开了化学的神秘面纱。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写成,对关键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并配有丰富的全彩插图。无论你是化学学科的“小白”,还是专业学生或化学教师,你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令你振奋的有趣内容。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中国建筑史》 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梁先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清晰梳理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它既是一部迄今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张清平先生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设计师,尤其擅长进行大平方米数房屋的规划和设计,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基于他的实践经验和美学素养,从平面配置、艺术陈设和材料选择三个部分做了详细且深入地介绍。 第一部分,平面配置。一个好的平面图决定设计方案的成败,绘制平面图时应该将生活的想象转化成设计思维并融入其中。第二部分,艺术陈设。艺术品的陈设装饰能为空间带来价值,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让艺术品为空间加分而不是扣分。第三部分,材料选择。生活的质感是在细微的体验,并非外在表现的形式,即使是廉价的材质,透过设计手法和用心琢磨的工法也能有非凡的呈现效果。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金属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下(第4版)》共收入33项标准,包括硬度试验、冲击试验、断裂力学试验、高温长时试验、其他力学性能试验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