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介绍器件、强关联电子系统、多层纳米结构入手,讨论了在多层纳米结构中的输运现象,而其贯穿始终的方法是动力学平均场论。具体内容包括利用动力学平均场论来计算电子格林函数、线性响应输运,约瑟夫森结、热电器件等中的输运现象等,最后还讨论了非平衡和非线性响应。本书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深入浅出,全面解读了 9001:2015标准要求 融会贯通,融合“基于风险的思维”“PDCA”和“过程方法”三个重要概念,透彻讲解依据2015版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路线和方法 联系实际,重点阐述依据2015版标准实施换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详实案例,具体介绍依据2015版标准策划与实施内部审核的技术方法 本教程回顾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对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和其中的主要术语作了解读,对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理解与实施要点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此外, 本教程就新旧标准的变化给出了提示,以方便读者对照学习 和理解新标准。本教程还依据GB/T 19011-2013/ 19011:2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的要求,介绍了与审核有关的概念,阐述了质量管理 体系内部审核的主要活动、步骤和要求;结合审核案例,重点介
《服务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论述了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装备制造业国际化人才内涵特征、培养现状、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从师资要求与现状入手阐述了服务装备制造业的高职国际化教师培养策略,从装备制造业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实时传感体系构建、人才培养途径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装备制造业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书主要讨论对象为低维关联电子系统。特别是以全面而明确的方式提供了一维强关联电子系统的准确结果。本书结合了电子宿主中磁和杂化掺杂的重要结果,并且包含了关于掺杂的相互作用系统的无序系综的准确的原创性结果。 这些模型描述了很多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电子学中的低维电子系统。本书适合凝聚态物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主要讨论对象为低维关联电子系统。特别是以全面而明确的方式提供了一维强关联电子系统的精确结果。本书结合了电子宿主中磁和杂化掺杂的重要结果,并且包含了关于掺杂的相互作用系统的无序系综的精确的原创性结果。这些模型描述了很多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电子学中的低维电子系统。本书适合凝聚态物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生阅读。
为了使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尽快学习掌握新的规则和理论,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标准化理论和长期参与国际标准编写的实践编写了《标准编写方法》一书。该书在内容上以GB/T 1.1-2020为依托,同时参考了《/IEC导则 第2部分: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还参考了我国已经发布实施的GB/T 20000、GB/T20001、以及GB/T 20002等标准。该书在内容的解析上具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尤其侧重于解决标准化工作者在实际编写标准时面临的问题。该书还配有大量的实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为“中国标准化发展研究丛书”之一,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深入研究和剖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际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经验,预测了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其提出了我国标准化发展总体战略,明确了以提高标准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指导思想,从技术创新、国际竞争、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保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站在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的高度,从标准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型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方案和实施举措;其充分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系统揭示了“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标准对综合国力的贡献率”、“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标
《光学相位编码技术及应用》主要介绍了光学相位编码技术及其在图像加密、信息隐藏、安全认证、光学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全书主要概括为五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光学相位编码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基于相位编码的图像加密及攻击技术;第三部分介绍基于相位编码的信息隐藏及隐藏信息的检测技术;第四部分介绍基于光学干涉加密系统的安全认证技术;第五部分介绍基于相位调制的强度关联成像技术及其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 《光学相位编码技术及应用》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展望了光学相位编码技术的研究前沿和应用前景。 《光学相位编码技术及应用》内容详实,并提供了当前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成果,可以供光信息技术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详细介绍了工业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关的工程基础,表现基础,视觉传达知识,产品设计,主要相关学科(如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与环境相关的设计问题),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全书理论体系完整、清晰,既包括经典概念和原理,又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探索和思想。为便于读者学习,选用了丰富精美的图例,并列举大量生动经典的案例对理论进行阐述。 本书既适用于高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作为授课教材,也适合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关心工业设计与创新发展的朋友作为系统学习工业设计基础知识的入门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