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科学选用朝天椒农药、违规用药的法律责任及为害等。 本书内容精炼细致,图文并茂。写作形式为大量彩图配以简短易懂的文字,形式活泼,通俗易懂,适合从事朝天椒种植的广大菜农、农技推广工作者、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内容上本书也有自己的特色,图文全部来自于作者的一手资料,实战经验充沛,是作者在多年的科研成果和栽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朝天椒规范化的病虫害用药技术体系。同时,书中介绍每个关键环节时都配有大量来自生产实践中的彩色图片,更加直观、易懂,实用性、操作性强。
《中国的粮食安全》指出,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 连续丰产 ,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我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好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并明确指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已成为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动力。 葛为豆科(Leguminosae)葛属(Pueraria DC.),多年生藤本植物,全世界约20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葛是一种特色经济作物,素有 北参南葛 、 亚洲人参 的美誉,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病、美容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养生,葛相关产品逐渐受到普遍关注。当前我国含葛中成药约有290个,含葛保健食品有546种
我们奉献给读者的这部《农业志》,又译《论农业》的作者加图,是古代罗马共和时代的一位声名赫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以保守派著称的刚强有力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极富辩才、谈吐幽默的演说家,博学多闻的历史家,拉丁文学的奠基人,而尤其是一位亲身从事农业管理的农学家。他所著的《农业志》,是罗马历史上部农书,也是幸存于世的加图著作中完整的一部。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加图其人其书,我们谨就加图的生平、《农业志》所反映的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志》的结构及其历史地位和意义诸方面做一概括说明。
本书从土壤基础知识入手,系统介绍了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本书共八章,分别为土壤基础知识、土壤改良基础知识、盐碱土改良、酸化土壤改良、设施土壤改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技术指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知识,内容包括农业物联网的概述、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农业物联网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处理技术、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等内容。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成熟技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知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藜麦是藜科藜属植物,源自南美洲,因其籽实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众多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被誉为 粮食之母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目前在山西、陕西、青海、吉林、甘肃、河北、内蒙等地均有种植。本书从藜麦的基本情况,藜麦全生育期各阶段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藜麦高产种植技术,藜麦价值、功能和吃法,以及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其中藜麦高产种植技术是全书的重点,也是近年来对藜麦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成果,以期为农业推广人员、藜麦种植农户提供技术参考,同时对从事藜麦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本书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组织的全国农科院系统外事协作网会议论中所征集到的优秀论文汇编,其中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农业科技大开发大联合大协作,强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拓展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稿收录了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两会专题记者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和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内容包括中国农民丰收节、产业扶贫、“菜篮子”稳产保供、春季农业生产、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和生猪生产在内的共17场发布会的现场实录及媒体报道情况。
内容包括: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简介、外发生情况及趋势、暴发条件和原因、迁徙路径预测,不同生育期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发生规律、寄主植物和不同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值天气预报在智慧灌溉预报方面的应用,本书选取了中国五大气候区14个气象站点2020~2022年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设置不同的预报尺度,研究了1~56d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准确性,利用渐近曲线交叉法得出了预报精度较为合理的数值天气预报尺度。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区域与研究方法、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准确性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在ET0预报中的应用、Prophet模型和ARIMA模型在ET0预测中的应用、XGBoost模型和CatBoost模型在ET0预测中的应用、基于信息熵的混合模型在ET0预测中的应用、数值天气预报在灌溉预报中的应用等。 本书可供水利与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水利行业从业者、灌区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