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湖州市竹子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简要介绍了湖州市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主要防治方法,以满足广大竹农了解竹子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也可供林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参考。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林地间作的科技书籍。由林粮间作、林经(经济作物)间作、林菜间作、林菌(食用菌)间作、林药间作、林草间作六大部分组成。对于每类林地间作,都从立地条件和应用范围,树木和果树种类选择,与之进行间作的各类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选择,具体技术要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特别强调了在退耕还林地区严禁林粮间作。全书自成体系,既反映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生产成就。《林地间作》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应该有广泛的读者范围。
杂草与植物病虫害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农田杂草阻碍作物生长发育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马承忠、刘滨、许捷、颜玉树编著的《图说农田杂草识别及防除(第2版)》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杂草防除技术,从杂草特别是幼苗的识别人手,介绍了我国农田常见的215种杂草及防除技术,包括幼苗特征、成株特征、识别提示、本草概述及防除指南,并有幼苗和成株形态图,为识别提供方便。 《图说农田杂草识别及防除(第2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供农业生产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农业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玉米是粮食、饲料、加工、能源多元用途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2001年,玉米已成为****大作物。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5亿亩',占粮食作物**位;产量突破1.9亿吨,仅次于水稻。饲料、加工业的需求,特别是近期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迅速发展,决定了**玉米需求将持续增长的基本格局。加速玉米*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玉米的单产和总产水平,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2年是**农业科技促进年,农业部将在东北地区组织实施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为配合科技行动的实施,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玉米增产增效活动,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普及现代玉米生产科技知识,实现**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玉米田间宝典丛书》(以下简称《
本书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马奇祥等专家编著和修订。本书自1998年10月出版以来,重印10次,发行75 000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根据近年来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编著者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农田杂草基础知识和防除概述,除草剂的作用原理、分类及实用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等。并附有农田常见杂草彩色图片。全书综合介绍了化学除草新技术,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彩照有助于识别杂草,正确选择除草剂。该书适合广大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织专家,在浩如烟海的农谚中采撷精华、科学注解,编辑了《农谚800句》。张桃林编写的本书图文并茂,努力做到既符合农事规律,展示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气息,利于社会传承。
《秸秆还田沃土实用技术》为《生态循环农业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针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满足基层农业生产应用的实际需求,本书主要介绍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实用性技术,包含秸秆资源的利用,还田的技术特点以及注意事项等。秸秆资源的利用,还田的技术特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代替GB 15671—1995{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 1567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术语和定义; ——取消了包衣种子质量分级; ——修订了包衣种子质量指标; ——修订了包衣种子包衣合格率检测方法; ——增加了有关种子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研究中心、河北省种子管理站、山东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浙江省种子公司、天津北方种衣剂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铁城、宁明宇、李健强、王荣芬、马淑慧、董小平、陈小央、张保友、李放、何艳琴、马继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
《服务三农·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丛书:果品贮藏与加工技术》主要介绍果品采后损失原因及其控制技术,果品采收与商品化流通,果品设施保鲜与贮运保鲜新技术,常见果品贮藏保鲜技术,果品罐头加工、果品干制、果品糖制、果醋与果酒酿造、果汁与果粉加工、果品速冻、果品综合利用等技术。从我国国情出发,通俗系统地讲述果晶贮藏与加工的设施,加工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标准。附录还介绍了国内果品贮藏加工研究机构与部分龙头企业名录、果品贮藏与加工主要专业网站目录。 《服务三农·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丛书:果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可供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果品经营管理人员、从事果品贮藏与加工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从现阶段我国青壮年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出发,突出讲解现代农业技术与技能的传授,注重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书中详细讲解了水稻农艺工、小麦农艺工、玉米农艺工、大豆农艺工和油菜农艺工的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为新型农民队伍的壮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能为现代农业技术与技能培训积累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本书设七章,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灰树花生产与加工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注重实用技术,如菌种的分离制备、菌袋的生产、栽培管理技术、产品贮藏加工、病虫害防治、生产的设施设备等方面内容。本书可供食用菌生产者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供农林专业的学生补充实用技术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肥料登记管理方法》、《肥料登记资料要求》,帮助广大肥料管理、执法人员和肥料生产、经营、推广使用者学习、了解、掌握肥料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肥料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指导管理部门做好肥料登记工作,方便企业申报肥料产品登记,增强肥料生产、经营、推广使用人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肥料登记规定、农业部登记肥料产品申请程序及相关知识。同时,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与肥料登记有关的其他情况,还刊载了已经获得农业部登记证的肥料产品名录,摘录了8个肥料标准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平菇是世界性著名食用菌,目前在全世界均有栽培。平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栽培方法相对简单,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李国贤、郁建强、钱长根等编著的《秸秆生料无农药栽培平菇实用技术》在总结平菇栽培经验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先进技术编著而成,实用性强,可供初学者参阅。
作物模型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精准管理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和研究进步的标志之一。国外已发表了较多的作物模型,但国内独立开发的作物模型还不多。本书介绍了作物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系统地对作物生长发育模型中的发育与形态发生、碳衡、水分平衡、氮素平衡等机理过程进行理论描述,重点结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的棉花模型COTGROW进行具体建模过程阅述。引外还介绍了GOSSYM、DSSAM、APSM、OZCOT等几个国外典型作物模型。 本书适合于从事农林业、气象、生态、自然地理等领域模型和信息技术研究的科技与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大学高年级学生参考。
本书包括概论和个论两部分。概论包括中药材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现代中药材生产的一些概念、中药材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各论包括根和根茎类药材、叶及全草类药材、花类药材、种子、果实类药材、皮类药材、真菌类药材、小品种野生类药材。
本教材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信息技术,从温室作物生理生态和栽培管理特点出发,以温室外气候一温室内环境一温室内作物生长发育一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主线,系统地介绍有关温室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模型和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并针对我国的气候和温室作物生产特点,介绍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温室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和专家系统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为设施环境调控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奠定专业理论基础。本教材在内容编排及结构体系上注重知识的先进性和系统性,理论分析与实验介绍相结合,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既可以作为有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科书,也可以用作设施农业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为推动肉牛产业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作者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肉牛生产和疾病防治的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科研、牧业新技术推广和生产实际,撰写了本书。 本书共十章,主要介绍肉牛品种及改良、繁殖技术、饲养管理、饲料加工、牧草栽培、育肥技术、疾病防治等有关方面的技术。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通俗易懂,适用性强,具有科学性、成果性、实践性,适合农村广大养牛户、规模养牛场(小区)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以及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一书总结归纳了耳类珍稀食用菌的种类和高效栽培技术,较为全面地对耳类珍稀食用菌的基础知识、菌种制作、高效栽培、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控进行了介绍。《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一书书设有 提示 注意 小窍门 等小栏目,并配有耳类珍稀食用菌的高效栽培实例和生产过程中近20个操作技术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内容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以帮助有关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菇农等更好地掌握耳类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 《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一书书适合从事食用菌菌种制作和高效栽培的企业、合作社、菇农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是对我国近几年蔬菜种植技术及经验的总结。本书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用书,作者力求全书内容通俗易懂,全面、实用,针对性强。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而各地经验层出不穷,本书挂一漏十,并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一地成功的技术经验就具有较大的地域局限性。因而,在使用本书时,作者希望各位能够在通读全书的情况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对照本书,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种植水平。获得*的效益。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是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肥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将肥料分为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目前,生产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无机肥料,其次是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所占份额较少。 所谓无机肥料,是相对有机肥料而言,由无机物质组成的肥料,又称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在化肥中按所含养分种类又分为氮肥、磷肥、钾肥、钙镁硫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肥的施用量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贡献率为35%一40%。但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而发达国家为50%一60%,不仅造成财力上的巨大浪费,也给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大力推行平衡配方施肥;强调化
本规范主要包括土钉支护技术的基本规定,工程勘察,抗静载设计,抗动载设计,耐久性设计,土钉支护施工、测试和施工监测,施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工程维护等内容。 本规范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本规范已作规定外,还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钢纤维混凝土规范》(JG/T 3064—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兵种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归口。
本教材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系列教材"之一,是针对农村生产实际,总结近年来农业科技推广的基础编写而成的。 近几年来,沼气户用迅速普及,沼气生产已经成为热门技术,本教材以沼气生产技术掌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单元,具体分为沼气生产基础、户用沼气池的建池技术、沼气输配系统安装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技术6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若干个实施项目。后,本教材还链接了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知识,链接的知识点有农业能源问题、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有利于学生宏观了解沼气生产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本教材图文相辅,知识点清晰、操作规范,方便学生掌握,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