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线 是生态学、环境学及地理学中的概念。它显示了树的生长极限。 在过去五十年里,全球北方森林一直在向北迁移。英国知名非虚构作家本 罗伦斯在 2018到 2020年间,穿越加拿大、西伯利亚、挪威、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具体追踪了六种能够经受高纬度严寒的树种。他还与生态学家和博物学家交谈,拜访当地居民,观察树木,讨论巨大的地质变化。 这是一次充满惊奇和敬畏的旅程。本书结合报告文学与最新的科学研究,讲述了即将消失的最后一片森林,以及它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基于农户需求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研究/绿色发展研究论丛》通过提高探索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旨在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的、能够充分满足农户需求的相关服务,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促进林业社会贡献率的大幅增加,加速农户增收致富步伐。同时,通过林业社会化服务多元供给机理、供需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挖掘林业社会化服务与林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丰富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理论和生产组织理论:对深化林业经济学理论具有一定价值。
大自然中有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植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认知,但是又很想去走近自然,了解植物,那么就从认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树木开始吧!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速查手册,是一本集结了多种树木的图鉴,内容丰富,方便查找。本书按叶形对我们身边常见的多种树木进行分类,如针叶类树、单叶树、复叶树、棕榈树,使读者根据叶形就能快速认识树木。本书的文字简洁、易懂,不仅介绍了树木的外观特点,还讲解了树木的食用价值和功效,更加生活化;图片清晰、直观,从整体到局部,分别有形态图、树干图、叶片图和花朵图,帮助读者全方位地认识树木。本书所选取的树木大部分生长于街边、公园,因此无论我们是在街边散步,还是去公园里游玩,都可以藉此书翻阅、查找、比对、识别。
本书结合园林实践,有选择地收录了全国常见的观赏特性较为明显、应用较多的园林绿化树种及其部分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针对每一树种分别介绍了其形态特征、观赏物候、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养护、园林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栽培养护部分,本书 做了重点的介绍。全书共收集我国各主要城市及风景区常见的栽培和野生木本植物819种,加上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和附加种,共计1166种,隶属于120科428属。本书中各科的排列,裸子植物部分按郑万钧系统(1978年),被子植物部分按哈钦松(Hutchinson)系统(1959年)编排,科中属、种按英文字母先后顺序排列。同时,为方便读者查阅、鉴别,本书附有大量彩图以及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研究与实践》在对外林业碳汇计量发展概况、广东省碳汇林业发展背景和研究进展、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构建框架,系统阐述了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广东省10年来的森林植物碳密度和碳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对长隆集团碳汇造林项目和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根据森林碳储量和碳排放现状对广东省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预测。
本书稿由北京农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组成的科考队,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历时两年的工作筹备、现场座谈、野外考察,同时进行资料汇集、图纸绘制和基础工作,在长期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书稿由总论、自然地理环境、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状况、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评价等部分组成。书稿全面反映了该自然保护区状况,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吴鹏程、汪楣芝、贾渝、魏江春编著的《苔藓名词及名称(新版)》对于苔藓植物学科靠前外近30年来发展的成果,就新增加的名词和主要与中国苔藓植物相关的名称作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汇集了科、属、种的所有中文异名及主要的拉丁异名。全书共计约10101条目,含1184条名词和8917条名称。本书是有关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区与林业考察调查、植物学教学和应用等相关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书。
邓鉴锋编著的《广东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执行--理论与实践》科学总结了广东省不同类型林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执行的效果,主要包括编制技术、信息采集处理、经营决策、类型组织等几大内容,为今后全省至全国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奠定基础并提供规范。本书内容翔实,观点明确,结构完整,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佳作。
周本智等编著的《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以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对庙山坞林区水文、土壤、气候和植被的定位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系统总结了庙山坞主要森林类型生态学研究成果;介绍了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特征,阐明了庙山坞主要森林类型小气候特征、水文过程特征、生物量和碳储量特征,以及养分循环特征,揭示了庙山坞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机理。
薛景、田世锋编著的《豫北地区主要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讲述了豫北地区主要林木的结实规律、良种选育、采种技术以及苗圃的建立、苗期的养护管理等内容,既有实际经验总结,又有的理论基础,全书通俗易懂,使读者能直观地了解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本书适合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的一线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十多年来通过对森林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架构。尤其利用理论研究的心得在大量的森林公园、城市森林、植物园、现代林业,以及森林养生保健园建设规划设计等项目中进行实践,体现了《森林生态文化》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
俞晖、陈秋华主编的《城郊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系列》通过对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对城郊森林公园运用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疏理和提炼,对全国各地在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发展中实践经验、具体做法、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森林公园从业人员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