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主观化是篇章修辞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是篇章建构的重要原则,也是构建篇章叙事结构的主要手段。对文学篇章的叙事结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加深作者对作品美学内涵的理解。 本书以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主观化为研究对象,在当代女性文学语境下探讨叙述主观化,揭示文学语篇的建构和俄语语言的发展变化,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俄罗斯社会的现实图景,感受俄罗斯女性在思想、审美、伦理、世界观、价值观和女性意识等方面展现的特点。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主观化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叙述视角、叙述内容和情感价值透析出语篇的话语特征和叙述技巧,挖掘出文学语篇的内在意蕴,认知和分析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揭示语篇的建构方式,提升读者理解语篇的能力。
本书围绕20世纪苏联文学“解冻”后的乡村小说叙事特点,对小说的叙事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探讨乡村小说的叙事转型。本书分别从乡村小说的历史文化根源、创作语境与作家思想变迁、形象叙事变迁、叙事聚焦演变、假定性叙事与空间叙事等角度进行剖析,展现乡村小说叙事手法在现实主义底色上的现代转型,阐明乡村小说作家在追求叙事艺术多样性的同时始终坚守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即对人的存在、道德伦理、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本书入围2019年拉斯博纳斯·弗里欧奖。霍雷肖·克莱尔在《观察家》称“这是我今年读过的的一部书”。雪,在日本,它是Yuki—onna——一位“女神”;在冰岛,它是“像狗爪一样大的薄片”;在夏威夷,雪是hau——“珍珠之母”,也是“爱”的意思。每一种语言和文化都有自己的词汇来形容从天空中飘落的羽毛般的、宝石般的雪花。从冰岛到格陵兰岛,从山顶到冰封的森林,从校园到公园,人们欢迎雪、害怕雪、与雪玩耍,也珍视雪。这是一本抒情、动人、优美的书,获奖作家南茜·坎贝尔在书中深入挖掘了全球50个关于雪的单词的含义、词源学和历史。在她的放大镜下,每一个语言雪花晶体都提供了一个充满神话、文化和故事的世界。这本书主题清新特别,文笔优美,兼具诗意和历史文化价值、语言学价值,适合在冬日出版,能够吸引自然爱好者、语言爱好者
大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无所不包,它展示了作 家对存在意义的理解。生成意义的文学世界既包括人 ,也包括他周围的实物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艺术世界是艺术家理念的客观具体化,是内在世 界与外在世界碰撞与融合的过程,由此产生文本潜在 的多重意义解读。 徐乐编著的《雾里看花--契诃夫文本世界的多 重意义探析》把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艺术世界分为物、 人、境、思四个部分,分别阐释它们的多重意义和产 生这些意义的文本结构。文学世界中的器物一方面具 有直观意义,赋予作品鲜活质感;更重要的是,器物 吸收人从直接的生活中收获的生命体验,其意义在于 反射人自身的精神价值。契诃夫在塑造人物时,拒绝 以身份符号为参照划分人物类型,人物“非典型”社 会特征摆脱了外部附加给主人公的意义模式,把读者 的注意力转移到人
本书作者佩兴丝阅遍地中海沿岸的山水,向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当地人取经,从食材的源头挖掘传统美食与地方菜——这些当地的农民与渔夫本着“吃在本土、食于当季、自炊自乐”的理念,几百年来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交替规律饮食。 本书珍藏了老饕的近200个食谱,介绍了上百种食材的处理及食用方式,作者以深厚的笔力将地中海文化的宏大叙事融入寻找美食的游历中,使人们再度认识到——“虔诚地对待烹饪是一种特殊的延续生命的方式”。 料理不是艺术,料理是真实的生活。料理的核心在于将吃的东西用的状态给的人。
在前作《盐之路》中,雷诺与丈夫茂斯因友人的背叛失去家园,而此时茂斯又身患绝症。绝境中二人决定进行一场无畏的徒步旅行,在行进中茂斯的健康状况得以改善,二人在异乡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然而,二人新生活充满着挑战:当雷诺的母亲中风入院,命悬一线,作为女儿的雷诺应选择全力抢救还是姑息治疗?身患退行性疾病、一度无法自理的茂斯是勉力完成学业还是就此放弃?面对突如其来的馈赠,遭遇背叛、流离失所的夫妻二人是否有仍勇气再度信任他人,接受陌生人的好意?雷诺又如何敞开心扉,用纸笔与茂斯的疾病抗衡,挽救丈夫的记忆?凭借坚强的意志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雷诺与茂斯勇敢地拥抱属于他们的生活……
“人类世”是一个取自地质学的概念。在这一时代,人类对全球生态产生了极为有力的影响,深刻重塑了地球及其生物多样性。在本书中,书作家约翰 格林以五星级的标准回顾了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星球的不同方面——从互联网和垄断主义到加拿大鹅和马达加斯加的企鹅,记录一些他的小生活与人类世的大力量发生碰撞的时刻。 在书中,作者着重阐释了在这一时代,人类的矛盾——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既过于强大又不够强大。例如我们有足够的力量从根本上重塑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但不足以选择我们如何重塑它们,我们已经逃离了我们星球的大气层。 但我们的力量不足以拯救我们所爱的人免于痛苦。 通过这些有趣、复杂、细节丰富的文章,把我们的记忆与这个人类世相连接。实现对人类的回顾,我们如何成长、我们如何建设、我们如何破坏以及我们如何观察
《伊莱莎小姐的厨房手札》改编自英国位现代烹饪作家的故事,讲述了一段跨阶级的女性励志友谊,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美食带给人们的超然乐趣与慰藉。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刚刚登基,伦敦充斥着令人兴奋的新食材。家庭突遭巨变的36岁女诗人伊莱莎 阿克顿不得已接受出版方的委托,开始收集食谱并自学烹饪。她雇用了贫困但心怀梦想的17岁女孩安 柯比来帮助她,她们一起撰写出了一本后来轰动一时的烹饪书。在伊莱莎小姐的厨房里,安了解了诗歌、爱和抱负。不过,当安无意间发现伊莱莎过去的秘密,并逐渐听到自己的声音,两个人的友谊开始出现了转变……
留住某个人的记忆有很多种,它或许藏匿在一起走过的街道、去过的餐厅、凹陷的沙发,又或者是那股曾经嫌弃、想来却又颇为怀念的刺鼻香水味......一旦在心中一一盘点这些碎片,便会建起一座坚固的堡垒,成为谁也抹不去的宝藏。 两位主角心中都有一个无法忘记的人,但她们应对的方式却天差地远:十岁的蕾扮起小大人,妈妈不见后,她严格自律假装一切如常,努力用正常塞满空荡的家;邻居奶奶莱缇则将失去幼女的悲痛埋在发臭的垃圾之下,逼自己不再想起美好的过往。两个被留下来的人,各自紧抓着房子的回忆不放。 因为理解旁人无法置喙的痛,让原本互看不顺眼的老顽固和小倔强走入了彼此的生活。她们都拒绝着来自外界的关心,却能够在彼此脆弱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对方守护在意的事物。 五十五天后,一场意外,让蕾精心筑起的
20世纪上半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等机构累计出版了数以百计的“诺奖作品”图书,与此同时,《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申报》等报刊策划过多种与之相关的报道或专号(特辑),客观上形成了“书报刊”出版传播联动形态。经过梁启超、鲁迅、赵家璧、傅雷、徐志摩、赵萝蕤、泰戈尔、罗曼·罗兰、萧伯纳、赛珍珠、T.S.艾略特、燕卜荪等诸多作家、学人、出版人、译者、编者的互动合作与跨文化交流,《荒原》《飞鸟集》《约翰·克利斯朵夫》《你往何处去》等“诺奖作品”得以在华译介传播并被读者阅读接受,为现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乃至抗日救亡、社会转型等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尤金·奥尼尔、黑塞等“诺奖”得主同样从中华经典文化中汲取着养料。这种多元、细致的中外文学出版传播互动,促成了世界文学共同体的建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一书在多元文化研究视野中,对英美文学这一重点内容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走向,然后梳理了美国华裔文学和中国文化视角下的英国文学,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对英美文学研究与教育的结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从而在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的理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英语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书针对当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过程中较多运用各种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的现状,提出了采用叙事学方法研究英美文学,以期丰富英美文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强调了英美文学研究方式在我国理论界的发展,以及叙事学理论的出现,使叙事作品分析摆脱了长久以来印象式批评或教条式批评的不足,使该研究更加理性化;同时还引入了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和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的理论,为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本书开拓了该研究领域在的视野,适合英美文学爱好者及相关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是对文学理论中关注度比较高的文化身份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文化身份问题受到学界关注。提到文化身份问题,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霍尔不可回避。但因为霍尔语言晦涩,加之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成果发表时间跨度较大并散见于各类刊物,对其深入梳理的成果并不多见。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研究》深入梳理了霍尔从1980年代到2000年间发表的以身份或文化身份为主题或主线的理论文本、相关访谈录和演讲文稿等资料,尝试探究“文化身份”的理论构成,理论发展和演进路径。
《一个婆罗门的葬礼:阿南塔穆尔蒂小说选》由(印)U.R.阿南塔穆尔蒂著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的“后战后作家”,其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容忽视。村上春树前期、中期作品中很少涉及父亲形象,但是在其后期作品中“父性存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本书以“父亲”为切入点,对村上春树后期到现在作品中的“父与子”主题进行了考察,对该主题“初现→凸显→淡化(隐现)→再现”的叙事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对于深入解读村上春树作品、把握其作品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一部力图把20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与传统童话文类相关照及比照,进而发掘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延展性的文学专著。本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英国女性小说进行了回溯性和总括性研究,重点考察了童话母题下20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书写特征的延续和变革;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既研究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女性小说家的叙事策略,也进行小说文本分析和小说叙事学分析;把文学研究与社会学、民俗学、发生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本书可供英美文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和学生参阅。
《泰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由刘俊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