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摇篮中窒息而死的女婴;她在战后凋敝的维也纳度过困顿的少女时代;她在政治上觉醒,投身运动,又在肃反中失去一切;她回到东德,成为人民作家,在掌握话语权的巅峰猝然离世;她活到九十高龄,失去了记忆,而养老院之外已是另一个国家 她在20世纪经历了三个帝国、两次大战、五次死亡,从世纪之交的加利西亚犹太小镇,到 一战 后的维也纳、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再到重新统一的柏林,有的她被热爱,有的她被背叛,有的她淡入历史,被人忘却。 全书五卷,每一卷都以她的死亡结束,其后每一卷又重新想象假如她活了下来,可能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婴儿小小的坟茔,本可以和阿尔卑斯山一样大。在看似不可避免的历史动能中,所有这些 假如 的总和意味着什么?一切终将逝去,句子被烧成了灰,足迹会消失,最后剩下来的是一个生命坚不可摧的
一个柏林人过着秩序井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闯入一群陌生人,他们说着混杂破碎的语言,从战火袭扰的非洲越海辗转来到德国。 二战 的早年经历让柏林人无比珍视秩序, 在混乱中没有自由可言 。然而作为前东德公民,柏林墙的记忆从未远去,在自己的国家过着一种移民生活也并非陌生的经验 三十年前,他的国家和属于它的未来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阴差阳错,他与难民们成了朋友,了解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过往,并且深刻地参与到他们的故事当中。 只有他们今天在德国生存下来,才说明希特勒真的战败了。 身处一个剧变的时代,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彼此相关。当战争在地球上制造出一座座火山,当巨大的绝望漫过愤怒之海,人们也在四面竖起高墙。但和平真的有可能独自存在吗? 《时世逝》是一个与他者相遇的故事: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
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作品(2008) ,入选《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2019)。 一位建筑师在柏林郊外的湖畔建造了梦想中的夏日别墅,但他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和将会经历什么:一个年轻女子发疯之后溺湖身亡;犹太邻居贱卖地产然后消失;长驱直入的红军征用了房屋;逃离纳粹政权的作家流亡归来,想从废墟之下拖拽出一方可以长久生息的理想家园;数十年后两德统一,她的孙女被迫放弃产权,接手方正是它初建造者的继承人 同一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居住者们离散又到来。历史巨大的无形力量不断侵蚀着人类建立持久价值的努力,而在所有激情、创痛、和解与命运之上,矗立着一片任何癫狂或动荡都无法真正改变的风景。 《客乡》 冰山一般超然 的诗意叙事是德国沧桑百年的回声,从魏玛共和国到统一后的岁月,十二块人生碎片构成一幅镶嵌画,过去与未来坍缩
《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部教育小说尽管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乏味,相反倒是十分引人入胜的,这在以思想深邃见长的德语长篇小说中可以讲颇为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歌德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讲究艺术性,是因为深刻的思想往往直接而自然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在歌德的所有小说里,《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结构是少有地严谨,情节是格外地生动、曲折、起伏跌宕,而且是悬念一个接着一个,隐约的伏线和神秘的暗示也很多,如迷娘和竖琴老人的蹊跷的行径和身世,演出《哈姆雷特》时自动前来救场的鬼魂和他留给威廉的警告,还有当晚来到威廉床榻上的不速之客等,都叫人一直要读到全书结束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歌德为了将复杂的故事情节编织得错落有致,耐人寻味,真是费了不
年轻的少年船长古斯塔夫 多雷 在出海旅行中突遇连体双生龙卷风,龙卷风过后,船骸上走出死 神。死神给古斯塔夫两条路 死,或者去完成六项任务。这六项任务是:从一头龙怪魔爪下解救一 位少女;横穿一座充满鬼怪的森林;猜中六个巨人的名字;从世界上*可怕的巨兽口中拔出一颗牙齿; 到未来去寻找自己;到月亮去寻找死神,然后给死神画一幅肖像。 古斯塔夫毅然选择了后者 古斯塔夫必须在仅有的一个夜晚穿越整个宇宙,从地球到月球一去一回,因为他与死神打了赌。 而这个赌关系到他的生命和灵魂,一点儿也不能含糊 本书21幅插图均出自法国插画大师古斯塔夫 多雷之手,他也是瓦尔特 莫尔斯*崇拜的插画大 师。这个故事 就是按照 多雷的插图虚构的少年多雷的故事。
德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帕特里克 聚斯金德在《夏先生的故事》里展示的一段主人公的童年回忆,却让那富有诗情画意、略带怀旧伤感的字里行间多了一份作者对人生世界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 我 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上学,爬树,骑车,幻想着朦胧的初恋,害怕严厉的钢琴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会飞。 我 的邻居夏先生是个 怪人 ,沉默地拄着拐杖,背着空空的行囊,没有目的地奔走不休。我们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但这个敏感易怒、行色匆匆、似乎总在忍受痛苦的身影却构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一抹幽暗的底色。某天,他在 我 的注视下走向湖心,告别了这个始终令他惊恐万状的世界,而我也就此挥别了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夏先生的故事》被译成20余种文字,配有法国著名插画家桑贝的插画,相映成趣。
本书讲述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汉斯 卡斯托普在 山庄 国际疗养院治疗贫血症的过程中,不幸感染肺结核而被迫长期住在疗养院的故事。期间,他遇到各种各样的怪人,有隐秘的共济会成员,有狂热的耶稣会教士,还有殖民地的农场主等。各种思潮在这里碰撞、对峙,结果主人公不但思想开始变得混乱,意志也越来越消沉,并迷恋上一位有夫之妇。山庄成为一座 魔山 ,在那里他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人生的责任和使命。七年后,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炮火终于震醒了他,在所谓 爱国主义 的感召下,他奔赴战场。 作者试图通过对话、象征、梦境、辩论、独白等多种现代表达方式,充分凸显西方世界在精神上的混乱无序、颓垣废址。
1923 年,德国正处于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主人公路德维希 25 岁,热爱艺术和诗歌,他 17 岁时便应征入伍,和许多同辈一样参加过 一战 ,如今在一家墓碑公司里工作,黑色方尖碑是这家公司*有历史也*值钱的纪念碑。战争对这一代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战后的艰难生活中,正如本书副标题所揭示的,这是一个关于 被耽搁的青年时代的故事 ,这一代人的青春由于他们参加战争和战后过着迷茫的生活而被耽误了。 通过路德维希的视角,书中展现了通货膨胀下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和荒谬现实,规规矩矩做生意,生意做得越多越蚀本,而投机商人却能轻而易举牟获暴利。辛勤工作的普通人却都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选择自杀。在这种环境中,路德维希和他的好朋友墓碑公司的老板格奥尔格也不得不使用一些小诡计才能维持公司经营并
十八世纪的巴黎,格雷诺耶降生在城市*肮脏、气味*浓烈的鱼摊上。他天生没有体味,却是一个惊人的嗅觉天才,能够分辨并记住世界上所有的气味。为了追寻*完美的香味,并将之保存下来,少年格雷诺耶受尽磨砺,一步步从香水铺学徒成长为制香大师。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失望后,他终于发现,唯有某些红发少女身上才散发着他追寻的完美香气。为此,他不惜屡屡犯下罪行,萃取她们的体香制成一种神秘的 香水 ,将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然而,众人无尽的追捧和痴迷并不能给他带来满足,*终,他选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气味的短暂的王国 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离奇魔幻的情节,以及对于气味出神入化的捕捉与描摹,都被反复称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诺耶这个嗅觉天才的悲剧人生,反思了个体在理性驱动的现代社会中陷入虚无与异化的生存
施笃姆是 诗意现实主义 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称他为 一流不朽作家 ,巴金称其文笔清丽、结构简朴、感情纯真,足慰心灵。其成名作《茵梦湖》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弥漫着一种凄清柔美的诗意,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万千读者的喜爱。本书除《茵梦湖》外,还收入了《玛尔特和她的钟》《苹果熟了的时候》《迟开的玫瑰》《燕语》《木偶戏子波勒》《白马骑者》等十一篇小说。其中,他临死前完成的后一篇小说《白马骑者》于整个德语近代文学也称得上是杰作和名篇。此外还附有抒情诗选,作家冯塔纳曾说过 作为抒情诗人,施笃姆至少也属于歌德之后产生的三四个佼佼者之列 。读者可以借此书一睹施笃姆的整体文学面貌,深入了解其鲜明、独特和优美动人的艺术风格。
本书选取了19世纪初德国天才作家霍夫曼的四篇志怪小说 《胡桃夹子》《赌运》《克雷斯佩尔顾问》《外乡孩子》。霍夫曼在德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视为歌德之后、海涅之前重要的作家。他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且备受非难,其作品自然而然地体现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冷峻观察,揭露社会和人生的阴暗面以及种种扭曲、异化现象,并予以鞭笞。从艺术特色上来看,他的小说情节充满奇思异想,写的都是奇人异事,气氛情调也都奇异诡谲。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受着不可抵御的自然神秘力量的支配,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大多思想平庸、性情乖张、心理变态、行为荒唐;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是离奇、怪诞甚至恐怖,却又不时出现滑稽可笑的场面。本书选取的四篇小说无一不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
本书精选德国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海因里希 冯 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 1777 1811)富代表性和影响的五篇中短篇小说,即智利地震、圣多明各的婚约、义子、决斗、侯爵夫人封 O。这些小说不只具备情节生动曲折,富有传奇性、戏剧性和结局出人意表等德语中短篇小说共有的特点,而且人物的个性和形象鲜明、突出,读起来引人入胜。另外,上述小说尽管取材自不同的时代、地域和社会阶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密切结合现实,反映了作者生活那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富有现实的批判精神。
小说描写了一位不得志的乐队低音提琴手的内心世界,全剧自始至终由独白构成:我有一位当官的父亲和一位音乐家母亲,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做个官员,而不是当什么艺术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丑陋、*笨重、*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提琴生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我既渴望摆脱乐团保守严苛、等级分明的秩序,又对未知的前景感到恐惧而固步自封。同时,我暗恋着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却对其望而却步,倍感痛苦 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内心的孤寂,以及被群体漠视的失落与无望。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为黑塞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少年辛克菜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此书于1919年首版,署名是埃米尔 辛克莱,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反响,其受欢迎程度唯有上个世纪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能够与之相媲美。
《但泽三部曲》是格拉斯的惊世之作,本书是其中的部。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在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重要的作品之一”。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父亲或老师惹了他,他会大声尖叫,震得窗玻璃和老师的镜片稀里哗啦地变成碎片;他还以此来“扰乱”社会秩序,给纳粹分子集会造成麻烦。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面对他的洞察力,母亲羞愧忧郁去世,父亲成了纳粹军官,表舅在战乱中毙命。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人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技
这不是童话故事,因为王子杀死了白雪公主!一个雨夜,警探奥利弗和皮娅奉命调查一起离奇交通事故。一个女人从人行天桥坠亡。目击者称,她是被人推下去的。 两位警探来到死者丽塔出生的小村庄调查,发现11年前,这个小村庄有两个年轻女孩忽然失踪,无迹可寻。丽塔的儿子托比亚斯被判入狱。奥利弗和皮娅发现,托比亚斯已经出狱回家。托比亚斯出狱,和他母亲遭袭,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么? 村民们对警探的调查三缄其口。接着又有一个女孩失踪,过去的灾难似乎再度重演。调查变成了与时间的赛跑,因为村民们很快便知道犯案者是谁,而这一次,他们决定自己解决这件事…… 《白雪公主必须死》是作者系列小说第4本,荣获德国“2010年度*好书读者奖”推理及惊悚类第2名,畅销欧美。
《现当代世界文学丛书》选收现当代、重点是当代世界文坛上的名作,暂定三十种。这些作品有助于读者了解现当代外国社会和主要文学流派的风貌,并有助于我们对世界优秀文学的借鉴。 它是一部寓言小说,讽刺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克乃西特是一个孤儿,由一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后成了这个团体象征的智慧的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和地位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的生活,认为在这样的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后他离开这个精神王国,来到现实世界,企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的事业未竟,在一次游泳中溺水身亡。德国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称此书为“成熟而丰富的、象宏伟的纪念碑一样的小说。”黑塞因本书而获奖第46度诺贝尔文学奖。
大卫·瓦格纳曾因肝病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他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生命》。 作者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讲述了一个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病人前前后后的生活与心路历程。主人公在病房中经历着各种生死事件,同时也思考着自己的生存与死亡。病房就像主人公身上的导管一样,是一个接口,连接着生存与死亡,身边不断有病友进进出出……主人公终成功移植了肝脏,在康复期间,他又无数次的想起捐献者,想到两个生命彼此依存而获得生命的延续,想到生命的种种色彩……终,主人公选择拥抱生命,在生与死的竞争中获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获得了一次新生。 《生命》是一部难得的真诚的作品,大卫·瓦格纳写的就是自己的切身体会,他把自己怎样被病痛折磨,又怎样一步步战胜了死亡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主人公以强大的毅力
本书是《但泽三部曲》的第三部,描写主人公从一个共产党员堕落为一个纳粹分子,后又竭力报复纳粹分子等一系列的故事,反映德国那段“狗年月”里人性被扭曲的一面。 磨坊主儿子马特恩和犹太混血儿阿姆泽尔从儿时起便是一对歃血为盟的好朋友,马特恩体魄强壮,为人仗义;阿姆泽尔聪明过人,有艺术天赋。两人形影不离,互相关照,令人羡慕。可希特勒上台后,马特恩摇身一变,投入了纳粹的怀抱,同阿姆泽尔之间的友谊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在法西斯猖獗的时候,马特恩甚至还当上了冲锋队队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居然对昔日的朋友下毒手。之后他因没能继续得到重用而离开了冲锋队,他反思自己的恶行,失望、懊悔和内疚折磨着他,泯灭的人性又开始复苏。他只好去当兵,可不久又当了英国人的俘虏。法西斯投降后,他从战俘营回到德国,开始到处
《雷曼先生》以弗朗克 雷曼为主线,讲述了两德统一前发生在克罗伊茨贝格地区的一连串故事。雷曼先生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执着于细枝末节的文字游戏,习惯于解构一切宏大命题。他周围的朋友们或许比他多了一点追求,比如雕塑或音乐,但也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好青年。弗朗克到了而立之年,突然发现原本的生活状态无法持续。路遇恶狗仿佛是一个征兆,随之而来的是父母造访带来的麻烦、女友卡特琳劈腿、好友卡尔精神崩溃,随着雷曼先生在絮絮叨叨中不断拆解难关,读者迎来了他的三十岁生日,摇摇欲坠的柏林墙也 波澜不惊 地倒塌了
英果·舒尔策编著的《简单的故事》共29章,没有连贯情节,每章讲一个故事,故事都发生在小城阿尔滕堡;20多个主人公中有店员、女秘书、的士司机、记者、教师等,他们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有夫妻关系的,有情人关系的,还有仇人关系的。作者巧妙的构思在于,叙述随意,每个故事看似独立,但同时又与其他故事相互关联,它们拼图般地合成一个整体画面,大背景是一个处于过渡阶段的社会。在新的消费社会里,阿尔滕堡的居民不断遇到他们不理解的事情,他们一直生活的地方陷入了混乱。 《简单的故事》通过不间断的、平行的蒙太奇组成了一个时代的全景图,反映东部德国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