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周围的一切依然如故,女作家坠入一个自认为永远不会落入的境地。没人能在历史、现实、亲者、仇人、爱与恨、逃避与面对的夹缝中独善其身。所谓想透了,无非就是伤透之后能在遍地灰烬中浴火重生。 女作家邵丽曾经红火地入围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被人误读为“官场小说”。这部作品虽然写官场上的事,却没有构陷,腐败,阴招,你争我斗,主人公苦恼、徘徊,被生活裹挟,却充溢着人性的温情。主人公在官途上越光鲜,他生活的底色越暗淡、反省的意识越浓厚,生活质量问题越突出。是“我”看到的官场。《我的生存质量》依然是官场,却是我“亲人们”的官场,两代人在官场上沉浮起落,内省中盘根错节,生存中翻云覆雨,亲人们愁肠百结。站在权力之外看我们的生存质量,繁华浮云过后的人生追问。
我们这些走上仕途的人,在任乡、县级官员的时候,把为官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遇事为个人、为家庭考虑得多一点,还勉强可以理解;在任地、厅、司、局、市一级的官员时,把为官作为一种光宗耀祖、个人成功的标志,还多少可以容忍;如果在任省、部一级官员时,仍然脱不开个人和家庭的束缚,仍然在想着为个人和家庭谋名谋利,想不到国家和民族,那就是一个罪人。 这是清河省省长欧阳万彤的话。他为官一任,履冰涉险。直到他去世,真相才逐渐显现 在当前反腐的大形势下,也许我们从新闻里知道了很多,但文学是新闻的纵深,它回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讲述官场和人性的深层逻辑,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