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公墓》被誉为埃科继《玫瑰的名字》之后*精彩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主人公西莫尼尼一觉醒来,发现忘了自己是谁,失忆的恐慌与不安让他决定仿效弗洛伊德,对自己进行精神治疗。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逐步从记忆的迷雾中寻回那个孤独的童年,被生活抽打的青年,以及在成为秘密警察的眼线以后,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背信弃义、随意出卖朋友、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他为各方所用,周旋于秘密警察、教会、阴谋家、革命者和御用文人之间,在半个欧洲从事间谍活动,策划暗杀,伪造反对犹太人和gongjihui的文书,谋取钱财。但正是他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成为十九世纪后半叶整个欧洲政治和历史发展的导向。
《悲惨世界》是维克多 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通过三个人物 让 瓦尔让、芳汀、柯塞特的悲惨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间地狱,被誉为 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 和 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小说内容丰富,具有史诗般的风格,传唱后世,经久不衰!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乡绅,酷爱骑士小说,终日捧读,手不诗卷,*后读昏了头脑,竟异想天开,想要做一名游侠骑士,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闯荡天下,便自称堂吉诃德,并说服村上一位农夫做他的侍从,乘马持矛,踏上冒险之途。 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书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贵妇,客栈为城堡;他同风车厮杀,将羊群视为军队;闹了许多笑话,出尽了洋相。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归西。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 潘沙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非常现实,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又象征人的双重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自1961年初版以来,《桑切斯的孩子们》被公认为深情而直白地讲述了贫穷所带来的极大不公。玛格丽特 米德说它 是对人类学的一次杰出贡献 并将永远如此 ;路易斯 布努埃尔说,制作出如此忠实于这部原著的电影将是他职业的 ;菲尔德 卡斯特罗说它 具有革命性 , 价值超过五万份政治传单 。它不但被《时代周刊》评为 近十年图书 ,也引发了 墨西哥为激烈的一次公共辩论 。 《桑切斯的孩子们》讲述了墨西哥城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目的是向读者们呈现,在经历社会和经济巨变的拉美大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住在一居室的出租屋里长大成人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奥斯卡 刘易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让读者对一个普通家庭进行更深层次的查看,每一个家庭成员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多人自传体的方法也易于减少调查者
《法国名家短篇小说选》精选斯丹达尔、凡尔纳、加缪、左拉等著名法国作家的短篇小说,有的揭示政治黑暗、宗教伪善、资产阶级丑恶,有的同情穷人的苦难,赞颂劳动者的坚韧,有的对统治阶级荣誉观念沦丧和普通人民的英雄主义进行对比写照,有的对小市民生活和艺术家的活动进行描绘,有的对婚姻、死亡、情欲等问题进行探究 题材和内容广泛而丰富,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法国纷纭复杂的社会百态。
《新爱洛漪丝》描写18世纪贵族姑娘于丽 岱当惹和她的年轻的家庭教师、平民知识分子圣 普栾的恋爱故事。于丽的父亲是个封建等级观念极深的贵族,坚决反对这一对情人的结合。于现起初听从自己的心声,已委身于圣 普栾,后又屈服于父亲的意志,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贵族阶级的中年男子德 伏尔玛尔。圣 普栾不得不离于丽。于丽婚后向丈夫吐露了自己过去与圣 普栾的恋爱经过,德 伏尔玛尔为表示对他们的信任,把圣 普栾到家中。这对旧情人朝夕相处,极力抑制内心的感情,但为此深感痛苦。后来于丽的儿子不慎落水,她投身湖中去救他。母子被救起,但于丽不久即病殁,死前遗书圣 普栾,说自己以生命为代价 《新爱洛漪丝》描写18世纪贵族姑娘于丽 岱当惹和她的年轻的家庭教师、平民知识分子圣 普栾的恋爱故事。于丽的父亲是个封建等级观念极深的贵族,
《爱达或爱欲》是《洛丽塔》作者、小说大师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的之作,创作于纳博科夫晚年,是他所有作品中篇幅长、他自己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与《洛丽塔》《微暗的火》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 反地界 的星球上。1884年夏天,14岁少年凡 维恩来到阿尔迪斯庄园姨妈家做客,初遇两个表妹 12岁的爱达与8岁的卢塞特。凡与爱达互相吸引,由此展开笼罩于家族扑朔迷离的历史背景之下绵延一生的不伦之恋,还意外地将卢塞特卷入他们炽热的命运轮下。纳博科夫以其娴熟的小说技法搭建了繁复的文字迷宫,将自己对激情的体验、对时间的哲思皆纳入其中,构造出永无穷尽的人生故事。
《法国名家散文选》精选维克多 雨果、左拉、罗曼 罗兰等著名法国作家的散文名篇、书信,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宗教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其中也包含了各位名家对彼此的评价。
暂无内容简介。。。。。。
《独抒己见》是《洛丽塔》作者、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的自编文集,以《巴黎评论》《时代》《纽约时报》《花花公子》、BBC电台等知名媒体的采访为主体。22则访谈,11封致编辑的信,14篇文论,勾勒出鲜明而坚定的自我肖像。不同于其他小说作品,《独抒己见》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自述;江湖上流传的独具纳式风格的 毒舌 经典语录,大多出自此书。纳博科夫面对着媒体提出的种种刁钻问题,提出一系列坚定见解,谈及生活、文学、教育、电影以及其他种种主题: 洛丽塔 如何险些付之一炬;对蝴蝶怎样迷恋一生;什么是心目中理想的旅行方式;何为翻译和创作艺术的终极标准 他毫不理会那些读不懂他作品的庸众,乐于宰杀那些他不认同的文坛神牛。读者可以藉由这些火花四溅的文字,读懂纳博科夫,踏上他脑海中那座迷人、险峻而富于挑战的精神岛屿。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庶出的标志》是纳博科夫移居至美国后写的部英文长篇小说,是他 和美国相互适应六年后的创作 ,也是一部构思精妙、语言丰富的杰作。作者在小说里虚构了一个荒诞不经的国度,人们信奉埃克利斯主义,追求整齐划一的埃特盟(普通人)式生活,浑噩无知又胡作非为是国民的通性。主人公克鲁格是该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享誉海外,领导人巴图克为了让他为新政权背书而百般尝试,始终不得其法,后挟持了克鲁格幼小的儿子大卫,通过这一小小的 爱的杠杆 撬动了克鲁格,主人公终却随着悲剧的发生走向疯狂。小说的主题是克鲁格那颗充满爱意的心的跳动,在妻子病逝、儿子被挟持后,他强烈、温柔的情感饱受折磨 这也是纳博科夫在前言里明示读者应该关心和感受的。
基本信息 书名: 三个火枪手(上下) 作者: 开本: *: 54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5-07 书号: 978702010197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作者: 大仲马( 1802 1870 ) 法国作家。 1944 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获得成功,奠定了他作为历史小说家的地位。次年《基度山伯爵》问世,再次引起轰动。他一生勤奋写作,留下几十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部小说,是法国十九世纪最多产、最受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 译者: 李玉民( 1939 ),黑龙江宾县人, 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1964 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深造两年。 文革 后进入教育界,任首都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