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学短合集》是著名出版家、学者锺叔河编纂的短篇古文合集。全书共五卷,分别名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按53项主题,选入530篇不超百字的文言短文。 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至民国,几乎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每篇文章都简短凝练,大多在百字以内,最短的只有六个字。这些文章不仅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兼备,而且可读性极强,能够很好地展现古代文人的性格、品行、才学和建树。 选文内容广泛,涵盖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名人酬唱等多种文体,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官场、市井、家庭、朋友、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植物、药材等诸多领域,包罗古人生活的众多侧面。 本次修订,作者在第五卷《毋相忘》中增加
永远的白先勇,永远的青春版。 精装版《白先勇典藏集》一函五册,依据白先勇亲自增订的篇目,汇齐了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囊括所有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寂寞的十七岁》,长篇小说《孽子》,以及散文集《树犹如此》,附有白先勇文学年表、旧影照片、新增篇目,一览各个时期 社会众生相 的白先勇代表作。 从上海到台北,从台北到纽约,从百乐门到信义路,从霞飞路到中央公园,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永远的中国乡愁。美到极致,都有些凄凉。从白先勇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华文化的时空流转和社会延迁。 在越来越多的中文图书馆,白先勇的文学著作属于 核心收藏 ,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濡养意义,并长久被人们虔诚记忆。 其一,《台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也是一部故国
平装版《汪曾祺全集》在2019年1月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精装版的基础上,增补了近两年来新发现的散文4篇、谈艺文章3篇、诗歌9首、书信10封及题词、书画题跋若干条;以新发现的较早版本替换底本的有:小说《猎猎》《磨灭》,散文《蔡德惠》;补充题注中的出版信息;改正错讹。 《汪曾祺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 每篇以*初发表的报刊版本为底本(少量未发表作品以手稿、油印本为底本),以作者生前自己或他人编订出版的、比较优良的作品集或手稿作为参照校本,进行校勘,改正文字的错、漏、衍、倒置及标点错误。每篇皆有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保留作者原注;其他少量必
本套书为2010年至今作者在中国或世界各地游历的旅行随笔合集。第一册,上辑,作者沿爱辉 腾冲线横穿中国,在游历中重新审视当下中国社会的真实切片与历史的复杂面孔;下辑,作者在游历路程中寻访了贾樟柯、余华、刘香成、陈丹青等文化学者,展开 十三邀 式的漫谈与追问。第二册,作者的足迹跨越不丹、东欧、印度等不同文化属地,旨在呈现一个更多元文化的世界版图,从而打开看待自我与世界关系更多的可能性;第三册围绕2020年作者在马来西亚、夏威夷、日本三地的停留与辗转展开,不仅勾勒了各地在危机下的不同风貌与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更深入讨论了各地在历史上对危机的应对方式,揭开其背后被遗忘的历史。
《老舍全集(1-19卷)(套装共19册)(修订版)》历经七年修订,将于2013年1月与广大读者见面。在1999年首版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老舍全部作品,并吸收老舍研究的*成果,做了全面修订。 《老舍全集(1-19卷)(套装共19册)(修订版)》19卷,955万字。收入老舍一生创作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杂文、翻译等多个门类的文学作品,并收录书信、日记、工作报告、汉语教材等文字内容。
鲁迅日记(三册)收鲁迅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18日全部日记,1922年部分日记因手稿失落付阙。特别收录日记中出现的人物、书刊注释索引及条目。
况周颐(1859-1926),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 清季四大家 ,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著述繁富,尤其精于词学理论的阐发,其词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况氏著作不过数种,编辑整理和校订出版况氏的全部著作,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全面辑录今存况周颐所撰各类著作,包括专集、报刊连载而后人未汇编者,凡73种,包括词集编(收录词集14种,附集外词辑录)、诗文编(收录诗文集3种,附集外诗辑录、集外文辑录)、词学编(词话、词学研究著作22种)、词选编(3种)、词评编(10种)、笔记编(18种)、附录资料编。 本书是首次全部汇集校点况周颐作品的古籍整理成果。
本书收录吴宓先生文章近三百篇,主要来自民国时期出版的《学衡》《大公报 文学副刊》《国闻周报》《武汉日报 文学副刊》等报刊,亦有一些未刊稿。全书以创作方式为经、发表时间为纬,结合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编排,分为 著作编(上) 、 著作编(下) 、 译作编 三册。 著作编(上) 收录代表吴宓先生之文化观、文学观,和有关办学办刊思想、思故怀人等内容的文章; 著作编(下) 收录吴宓先生有关西学的介绍与评论文章; 译作编 收录吴宓先生的翻译作品,以期呈现吴宓先生学术及思想的大致面貌。本书编辑整理时,对收录文章尽量依据底本保存原貌。同时,对底本讹误之处做了改订,对文章来源出处、外文译名差异等问题做了必要的注释说明。
《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是蒋勋全新散文集,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书写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的省思。二十四节气不仅蕴藏着自然流变的节奏,也提醒着我们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立春聆听春天的声音,惊蛰使孤独者从梦里醒来,清明安静等待自己花季的时刻,在芒种相遇和告别,立秋专心凝视一朵花,小雪储存隐忍 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不动声色,静看山静云闲,静听鸟啼花开,山河岁月长,随着万物生长的频率,内观自己,默默记录生命的处变不惊。这是蒋勋自己的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功课。
本卷收录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建筑、美术领域的全部作品,分上下两册,部分林徽因建筑、美术文稿系首度面世。编注者为陈学勇、崔勇、于葵。其中外文部分翻译者为王烨炜、王骁勇、赵一诺、石媛。
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他是林徽因的挚爱的父亲。世上第一部《林长民集》面世;林长民携林徽因欧游日记,致林徽因、梁思成等书信首度完整呈现。 林长民,字宗孟,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林徽因之父。中国近现代史上那段新旧交替的岁月里,他矢志报国,力主宪政,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1919年,更以一篇《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檄文,引发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他的书法承袭晋唐,兼收魏碑,在书坛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为人和思想,也对长女林徽因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长民集》系林长民作品的首次结集,由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林徽因外孙女于葵联手编注,其整理、编选、注释耗时多年;收录迄今可以发表的林长民全部诗、文、日记、书信和翻译文字,是林长民作品
宗璞,少年时期开始写作,展露才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小说《红豆》、散文《西湖漫笔》等成名于世。中年时期,她的散文《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哭小弟》《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等,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因为精雅考究,情感深挚,有些成为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文和辅助教材。宗璞作品追求 诚 与 雅 ,艺术品位和思想品位之高,被誉为 兰气息,玉精神 。特别是创作过程迤逦三十多年,克服体弱年高等重重困难在垂暮之年完成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等),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师生生活为背景,全面描写亡国之灾降临时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精神气节,是她背负使命的心血之作,是中国当代不多见的长篇精品。《宗璞文集》全面收集她写作八十年来的优秀作品,编为十卷,包
本套装 收录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明细: 商品名称 作者 额尔古纳河右岸(精装) 迟子建 芙蓉镇(精装) 古华 白鹿原(精装) 陈忠实 英雄时代(精装) 柳建伟 长恨歌(精装) 王安忆 钟鼓楼(精装) 刘心武 将军吟(精装) 莫应丰 野葫芦引(全四卷)(精装,即东藏记第二卷) 宗璞 繁花(精装) 金宇澄 张居正(全四卷)(精装) 熊召政 无字(全三部)(精装) 张洁 第二个太阳(精装) 刘白羽 黄河东流去(精装) 李准 你在高原(全10册)(精装) 张炜 李自成(全十卷)(精装) 姚雪垠 牵风记(精装) 徐怀中 抉择(精装) 张平 秦腔(精装) 贾平凹 黄雀记(精装) 苏童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精装) 周克芹 冬天里的春天(上下)(精装) 李国文 暗算(精装) 麦家 湖光山
《博尔赫斯全集:第三辑》收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和西班牙语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文学随笔作品,以及博尔赫斯与阿道夫 比奥伊 卡萨雷斯等人合著的幻想故事、游戏文章、电影脚本、文学评论、演讲实录等,共12册,充分展现了博尔赫斯在大众熟知的文学领域以外的写作探索和成就。 附12册分册作品名:《文稿拾零》《英国文学入门》《美国文学入门》《市郊人 信徒天堂》《布斯托斯 多梅克纪事》《布斯托斯 多梅克故事新编》《伊西德罗 帕罗迪的六个谜题》《两个值得回忆的幻象》《死亡的样板》《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语言》《关于〈马丁 菲耶罗〉》《日耳曼中世纪文学》。
封面、版权页、条形码: 内容介绍: ◎故宫学者祝勇经典作品《故宫的古物之美2》《故宫的古物之美3》合璧升级版 ◎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 ◎以故宫馆藏国宝级古画为引,以精美的文字解开中国古典艺术的 达 芬奇密码 ◎收录两岸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古画高清详图,全彩印刷,精装典藏 走进一座纸上的故宫,再现一段段艺术传奇 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 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宋徽宗的《听琴图》到明宣宗的《武侯高卧图》,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柳如是的《月堤烟柳图》 祝勇从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撷取了激荡人心的几枚浪花,以抽丝剥茧、解剖燕雀之术,将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