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悄悄溜走》是迟子建最新修订的散文精选集,共分四辑,选取其在各个题材领域的代表性作品,收录《会唱歌的火炉》《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经典名篇,全面呈现出迟子建的散文创作成绩。其中有对故乡风物的怀念、对往昔逸事的追忆,有对自然美景的描摹、对人情世故的慨叹,也有游历世界的杂感、思索人生的体悟,洋溢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翻阅过去四十年间写下的非虚构文字,那些远行和尘封的日子,像月下的迷离树影,又在晚风中交错浮现了。 忘了是四季中的哪个日子,青春的我写下《好时光悄悄溜走》,已然感觉时光如流,美好难再。而一旦岁月的波痕让心起了褶皱,心语就多了沧桑。所以到了六十岁,编辑这本散文随笔集,在书名的选择上,我和出版社的编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这一篇。仿佛它是岁月之河的网,一旦撒下,昨日就会
阿来2024最新随笔集。 十个把心交给旷野的故事 。 水泥在生长,自然却在退缩,生活里的拧巴和褶皱,寄存在高楼大厦的方寸之间。 生命是一次山重水复的旅程,当内心的时钟以万年为单位,世界就变了模样。 在阿来笔下,旷野不止是独特的山脉水文,也是自己深藏的内心世界。
庆山(安妮宝贝)2021年全新散文集。《一切境》留下了庆山近几年生命活动的痕迹与标记。伴随作者数年的日常观察、旅行、阅读和思考,作三言两语的灵光一现的直觉式表达。仿佛与知己之人谈话,诚恳、单纯而率性;也是在跟自己对话,倾听并调驭内在的自我。在这本书中,所有隐秘而深刻的记忆和情感袒露无余,而思省的成分在日益增加。作者一直向内,退回到灵魂的深处,寻找让生命自在、宁静的丰沛源泉。 那光亮与能量还是如此真挚而强烈 ,经历二十余年写作,从安妮宝贝到庆山,文字的力量一直都在,影响无数读者并抵达他们的精神生活内核。前方路途迢遥,相信所有相通的心灵终将相遇。
1956年,二十四岁的卡普希钦斯基成为社会主义波兰的一名新闻记者。一年之后,他被 意外地 派往印度,这是他数十年驻外生涯的第一站,在这里他将发现自己一生的志业 前往罕有人至的遥远角落,从那里理解和讲述世界的多样性,并在参差多态的现象中寻找普世真理。 在长达四十余年硝烟弥漫、跌宕起伏的全球之旅中,卡普希钦斯基永恒的旅伴是一本希罗多德的《历史》。两千五百年前,这位被誉为 历史之父 的古希腊作家游历了当时已知的世界,描述其部落和国家的多样性,记录了它们的战争与和平。 卡普希钦斯基视希罗多德为伟大的先驱和导师,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记者和全球主义者。从中国到伊朗,从尼日利亚到刚果,从安哥拉到亚美尼亚,希罗多德教会这位年轻的记者在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故事,并理解他所处的日益全球化的现代世界。 在本书
《很多年:北岛散文选》是北岛最新的散文精选集,收录诸多经典名篇。北岛在散文中梳理了发生在20世纪末珍贵的人和事,他的个人书写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北岛以凝练的文字回顾了与外国著名诗人学者如艾伦 金斯堡、艾略特、苏珊 桑塔格等人的往来,其生动性不亚于珍贵的历史影片。他还以当事人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成立 先锋派 等文学事件,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和深刻思考,是当代文学史、思想史的绝佳补充材料。此外,北岛回忆了自己的老师、工厂师傅、长辈与晚辈,提到自己搬家、饮酒的生活趣事,北岛在这些人与事中寄寓了对故土亲友的眷恋,使得诗人独有的浪漫气质与生活气息跃然纸上。
《我们仨》: 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专享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很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走到人生边上》: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 灵性良心 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群国家被统一在同一个身份之下 疆域横跨十一个时区的苏联。本书是卡普希钦斯基关于这个超级大国的私人报告和回忆录,从1939 年苏军挺进他的家乡平斯克(当时属于波兰),到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穿越荒凉的西伯利亚、南方的外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各共和国的旅程,再到八九十年代穿越整个苏联的广袤地域,走遍十五个加盟国 从阿塞拜疆的油田到土库曼斯坦的沙漠,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到巴什基尔的山区,从北极圈的雅库茨克到咸海附近的定居点 在本书中,卡普希钦斯基行走数万公里,见证事件发生的现场,与上百名苏联公民交谈,呈现他们人生故事与命运的瞬间,并将来自路上的思考、洞见与历史叙事编织在一起。
《西伯利亚一年》是精通俄语的芬兰记者尤西 孔蒂宁记录了他与妻子和三个孩子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雅库特共和国生活一年的经历。孔蒂宁以幽默风趣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他们适应雅库特的生活、面对挑战和体验的点点滴滴。他们在原始森林中采越橘,和雅库特人一起打猎和钓鱼,参加埃文基人的骑鹿旅行,在白令海峡看7万头海象与灰鲸,在堪察加观看欧亚大陆最高的火山的喷发,记录现存的萨满文化和通灵仪式,采访集中营的幸存者,探访猛犸象遗骨淘宝客营地,以及,尝试独自一人在极地搭顺风车旅行。 作者开着传奇的俄罗斯越野车 瓦滋旅行者 带着全家穿越了森林、雪原和冰面,体验异国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也给雅库特村落带来冲击。 本书不仅是一部西伯利亚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人类适应能力和探险精神的探索。通过孔蒂宁一家的经历,领略到这片永
著名作家、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洁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经历了不少坎坷的岁月。困难的时候,母亲曾经上街卖冰棍贴补家用。张洁一心期望给母亲一个幸福的晚年,不想因为脑垂体瘤手术后引起血栓,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世界上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张洁真切的文字,她写下了母女之间磕磕碰碰、琐琐碎碎的真实情感,椎心泣血、如泣如诉,一唱三叹,情意深长。 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 母亲去后,张洁大病。几度痛苦挣扎,书稿即将完成时却奇怪丢失,历经一年多,她终于写完了这些不能不写的文字,追念后的日子里,母亲对女儿的顺从、依赖、忍让,女儿对母亲的体贴、埋怨、痛悔 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 书中的照片
本书为余秋雨四十年散文创作精选集,包括史迹、文脉、记忆、生命四部分。选文 32 篇,附余秋雨小序一篇,江迅代跋一篇。全书以蕴藏宇宙与生命中的 天地元气 钩玄,阔大深邃,将寻觅史迹的无尽对话、探寻文化的追问思考、回忆人生的切真感受、反刍生命的美学惊讶,拼融于一体,情与势互拖,心与道共振,道尽读书人立命与追求的本真。 天地元气 为余秋雨大师笔墨,封面及版式由知名图书设计师陶雷设计,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精装精印,值得阅读收藏。
本书是锺叔河先生从《念楼学短》中精选而出的文言短篇合集,每篇分为三个部分,即 学其短 念楼读 念楼曰 。 学其短 部分是短小凝练的文言散文,体现了作者一贯提倡的向古人学习把文章写短的宗旨; 念楼读 部分是作者以流畅的现代汉语对文言短文的创造性译写,亦可作为独立的白话小散文来欣赏; 念楼曰 部分则是作者的感想或评介,幽默、智慧,妙语迭出。文言短、译文妙、点评绝,可称得 绝妙好文 。
内容简介: 杨绛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 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此次出版的《杨绛散文》收入杨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和文艺性的随笔作品共 18 篇。杨绛的散文多采用白描手法,或追忆往事,或记述亲友及个人的生活经历,用真的生活做底子,习惯 让事实说话 ,不多发议论和抒情。她散文创作的功夫主要在剪裁上, 笔则笔,削则削 ,没有丝毫堆砌修饰的成分,一切都是均匀的,这就尤其难得。读者可以通过杨绛散文的创作,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历经的历史时代的特有面貌。此次出版的《杨绛散文》是杨绛生前确认并认可的一个版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是比较难得的杨绛散文选本。
《雨中山果落》是傅菲自然文学、生态文学作品精选集,全书21万字,计39篇,分四辑,篇目选自傅菲的《深山已晚》《风过溪野》《大地理想》《森林归途》《鸟的盟约》等书。 该书以诗性、典雅、清丽的语言,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叙述自然个体生命之美,塑造自然万物的生命价值,描写四季物候变化及大地原始之美,展示荒野的奇异之美,集中呈现了傅菲的 新山地美学 ,并提出了 自然道德 的概念。 全书洋溢着宁静、哀婉、朴素、高雅、通透的气息。
《母亲的料理时代》是美学大家蒋勋 2024 全新散文集,首度集中回忆母亲,厨房里的物与事,是 向 庶民百姓平安过日常生活的谦卑致意,蕴藏着无尽的人生智慧。蒋勋以小见大, 用 五行 的观念认识厨房,给予生命深意。那是日复一日踏实生活里和木、火、土、金、水充满活力的互动。 从冰箱的使用到对现代性的思考,从分子料理到饮食的选择,从燃料的迭代到生 存 的危机, 在变化中寻求不变,在芜杂中寻找本真。娓娓道来的生命细节,火候的恰到好处,饮食的恰如其分,皆饱含着去芜存菁、素朴为家的人生哲理。 平凡日常的料理,是庶民百姓认真生活的自信,做菜里也处处是做人的本分, 蒋勋 说 母亲厨房料理的气味,是我一生学习不完的人生功课。
李泽厚的文章,意蕴之深厚,情感之饱满,文辞之清丽,一直以来备受学界称颂,即便是那些周正的学术类文章,亦文字凝练,余味悠长,有时引用诗句来推进其论题,全然没有学院派枯燥繁琐之病。 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正处于 笼罩性影响 (甘阳)之际,文化界就有人称他为 当代梁启超 。李泽厚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深刻而新颖的思想常常包裹在清新流丽的笔墨之中,情景中饱含时空玄思与人生哲理,这或许也是李泽厚的思想、论著,能在青年学子中迅速而广泛地接受和喜欢的重要原因。 何谓哲学?李泽厚曾答: 我以为就是研究 命运 :人类的命运、中国的和个人的命运。 收入这本随笔集里的文章,其所记、所议,与人的存在或本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命运和诗情纠缠在一起,正是探索 命运 的路途上之 寻求意义 。晚年,李泽厚把他的哲学归
《树犹如此》,白先勇亲自编选的散文集,收入代表作,谈同志,谈师友,谈艾滋,谈亲情。纪念对人生影响深远的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人间悲悯,蕴藏波澜;辗转桂林、上海、南京、台北、纽约,文化乡愁叠加,归于何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篇篇可见白先勇内心最真的大爱大恸。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白先勇作者说: 我想我们一生中都在追求各种理想,尤其是情感方面的理想。对我个人来说,我不是一个肯随便妥协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对于艺术,对于感情,追求至善至美,那么就容易产生幻灭,遭受到幻灭的痛苦,而且我也发觉到很多人如此。
独乐寺 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 ,以建筑、泥塑、壁画 三绝 享誉中外,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 无上国宝 。本书即全面介绍独乐寺的导览书籍和古建文化的科普书籍。 全书共分5 个部分。(1 )一眼千年,旅游博主以深沉的视角感悟独乐寺的千年之美;(2 )源起,涉及唐、辽有关独乐寺的历史;(3 )发现,梁思成、陈明达等建筑学家对独乐寺的挖掘;(4 )探索,深入介绍独乐寺三绝,建筑(含观音阁、山门、报恩院、白塔、乾隆行宫等)、壁画(十六罗汉、两明王、四大天王)、泥塑(十一面观音、哼哈二将等),这部分内容不仅有景区导览,众多的小贴士内容还介绍了古建筑、彩画、泥塑的相关科普知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建文化;(5 )诗选,帝王及名人为独乐寺留下的精彩诗句。(6 )小红书博主5 个视频总计56 分钟对
《必有人重写爱情》是著名诗人北岛的作品精选集,46篇经典诗歌与散文作品,呈现诗人、散文家、画者、摄影者北岛的创作全貌。 一诗一文 的编排特色,如同中国诗话传统之传续。从 暴风雨的记忆 到 词的流亡 到 大地之书 ,三辑诗文作品完整展现诗人自童年至今的人生行旅,映照二十世纪下半叶激荡的时代风景。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北岛的诗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镜像。自我与时代,他乡与故乡,历史与现实,在种种悖论与断裂中,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北岛把词语垒进历史。北岛的散文则简净有妙趣,从艾伦 金斯堡的纽约到卡夫卡的布拉格,从阿拉法特的拉马拉到洛尔迦的西班牙,他在漂泊的世界行旅中与身份各异的诗人学者等相逢相际,所见所闻鲜活亦惊心;也忆少年往事、亲友挚交,浓烈乡愁与尖锐疼痛常不期而至。诗人之笔写作散文,
厄休拉 勒古恩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传奇人物,也是人文精神当仁不让的守门人,《我以文字为业》是勒古恩的非虚构选集,收录了她从2000年到2016年一系列关于人生和文学的文章,共67篇短文加1篇手记,主要分为演讲、散文与评论文章。 诚如勒古恩所说, 我以文字为业 ,在本书中,她畅谈自己的文学观念,深度关切文学在当今世界的位置,以及我们时代的阅读状况,具体剖析阿特伍德、波拉尼奥、卡尔维诺、萨拉马戈等前辈作家及当代大家的代表作品,展现当代小说的深度与广度,将自己的阅读与经验、写作与思考和盘托出,呈现了一幅极为珍贵的思想画像与文学自传,同时一部无与伦比的私人科幻文学史与女性文学史。与此同时,她也通过文学的镜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周围世界的可能视角。
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 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 、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976年,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
本书是贾平凹走出书斋,行走山河大地主题散文,其中,《定西笔记》为经典名篇,将行走时所看所思描绘得尤为详细。开篇就可看到,作者亲身走访目前尚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定西,他用心去关注、用眼去观察当地的生存环境和风土人情,将乡村中有关民生、土地等国计民生的问题一一展现,也将当地人民的朴实、智慧与乐观等心性娓娓道来。 在定西之外,本书还收入作者其他小众的行走路线,他用文字记录那些很少有人关注的地方,像是 三边 静虚村 云观台 条子沟 等等,寻找一些清净、朴拙的空间,感受土地的气息。
本书为祝勇经典作品《故宫的书法风流》上卷(单行升级本)。 祝勇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选取两岸故宫收藏的书法名作,以李斯、王羲之、李白、颜真卿、怀素、张旭、蔡襄、蔡京等古代书法家为线索,讲述了这些艺术品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再现了这些书法家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这是一座 纸上的故宫 ,让我们知道那些比远朝代更伟大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你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