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 伍德的《小说机杼》是对于小说魔力的一次精妙探析。这位当代著名批评家将带领读者深入体察故事运作之机制,由此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当我们说自己 了解 某个虚构人物时,我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故事讲述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为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现实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技巧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 荷马史诗 到《让路给小鸭子》,从《圣经》到约翰 勒卡雷,詹姆斯 伍德取材之广泛,使得《小说机杼》既是一部研究小说虚构技巧的佳作,也是一部另类的小说史。 本书为再版,收入英文新译本中的增补部分(包含全新序言),并对此前出版过的章节进行修订,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也全面更新。
贾府的崩溃,说到底其实就是经济的崩溃。《红楼梦》故事的展开,无不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但是经济问题在小说中大多是一个隐性的存在,当情节需要时,它才显现出来,成为小说内容的一部分。《荣国府的经济账》一书以经济和与经济相关的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林黛玉的家产之谜、荣国府家政主持者的身份、王熙凤与月钱管理、探春治家除弊、贾府的管家阶层等八个问题。角度新颖,逻辑缜密,分析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绝。该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别具视角的研 红 佳作。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全书以 串珠体 写法,将鲁迅、汪曾祺、萧红等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深度解析,既是 读书地图 ,也是 写作宝典 。 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 颜色 容貌 等),将经典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提炼出模仿的技能点,从而行之有效的写作宝典。 此版为全网畅销30万册的增订纪念,新增批注篇10篇文章,通过全文精批的形式,手把手带领读者领受作家们的繁密招式,解锁写作难题。
本书聚焦于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在现代中国视阈下的嬗变,无论是英雄和斗士,还是 行者 或 猴孙 ,无论是反抗者还是皈依者,这一形象都折射出背后的 时代精神 。书稿不仅立足于 中国故事 孙悟空,亦有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认同与建构的讨论,不仅探讨 之前 ,亦关注 当下 ,是一部精彩的文化研究著作。
文学的概念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明确起来的,正确认识文学对象或划分文学范围,对研究文学史有实际意义。在编定《中国文学史1(修订本)》过程中,我们 努力依照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勾画出它们的面貌,同时还注意到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的源流演变。《中国文学史1(修订本)》除有 专章论述文学艺术的起源外,对文学形式的发展都有所论述,说明它们线索和继承关系
叶嘉莹先生从云间派的审美与意旨,着力叙述 词 这一文学体式背后的词人的遭际、历史文化的背景,串联从宋词到清词的发展理路。 云间派是明清之际诞生于江南的文学流派,这批文人除了诗作、词作有其文学特征外,在明亡之际,他们保守气节,慷慨奔赴国难。这批文人之中,有著名的云间三子(陈子龙、李雯、宋徵舆),还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等。 本书由四部分内容构成:评陈子龙词、评李雯词、夏完淳评传、云间派与明清之际的词风转变的关系。其中,夏完淳评传是叶嘉莹先生早年旧作的首次出版。其余三篇长文,是叶嘉莹先生的讲座整理稿。此次束为一册,为广大读者有所侧重地讲解了诞生在松江的这一文学群体及其作品,展现了明末清初一段刚烈的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刚柔并济。
研究、讲解《诗经》的著作浩若繁星,《鲍鹏山讲 诗经 》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本。作者力求避开繁琐的所谓 历史真实 ,而尽力去追求 心理真实 ;他不对诗的作者、诗政治意图等进行干巴的分析和解剖,只对其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做鲜活的解读和再现,让我们共情于祖先两千余年前的炽热生活。 《诗经》中的众多价值观念,已化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文化之根;《诗经》中的众多诗意描写,也已成为我们价值观念的经典表达。这些经典表达深入我们的记忆,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引用与遵照,成为我们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价值起点。它仍是活的,且还在指引我们,这就是 经典 的真正意义。
《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 西方文学思想与作品 课程的讲演实录。该课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从古希腊神话艺术、中世纪的圣经文学和骑士文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近现代的浪漫运动、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涵盖了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时期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同时注重联系当代生活现实,开掘西方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阐释,力求在中西会通、古今会通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开掘。首版广受好评,成为畅销教材和读物。本次出版修订版,订正了首版的错误,并增加了一篇附录文章:《保尔:新圣徒的理念与激情》,与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上映后即引发广泛讨论。1996年,苏力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首倡通过文艺作品透视社会现实,思索中国法治道路的未来,由是引发一批法律学人持续经年的关切与回响。本书精选十四篇探讨 秋菊 问题的中外法学文章,既从剧中人物的境遇,也从法学思潮的奔涌见证中国现代化转型进程的现实性与复杂性。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俗文学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 五四 运动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色所在。 外一种之《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尝试写作《中国文学史》的工作成果,从远古一直写到司马迁时代,或称断代文学史,其中既有对各时期文学情况的概述,也有以重点作家为论述对象,体现了鲁迅文学研究的另一种方向。
《问题与方法》初版于 2002 年,是作者在北大课堂的讲稿。当时正值新旧世纪之交,人们充满世纪未的反思与困惑、憧憬与展望。如今当我们阅读此书,重新审视今天的当代文学时,会发现这部讲稿持久的生命力,依然可以助益我们的研究与思考。 本书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社会思潮变迁轨迹为考察对象,从当代文学体制、生产、资源等观察视角,关注当代作家生存和文学生长的环境:并从学科的建构和生成等问题出发,把当代文学纳入相关学科的研究序列中加以探讨。通过对一批海内外卓有影响的文学史家研究状况的考察,提供了自己的思索和见解,既有书斋专著严道务实:思路清晰的特点;又保留了课堂的轻松氛围和亲切的口语风格。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 文学爆炸 ,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 马尔克斯、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列莫 卡布雷拉 因凡特、何塞 多诺索、胡里奥 科塔萨尔等极富创作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 巴拉尔和卡门 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 文学爆炸 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 文学爆炸 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 文学爆炸 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 文学爆炸 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
如果要挑选一位最受现代人关注的古代文学家,也许非苏东坡莫属。作为中华奇人,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 苏东坡是北宋第一高产作家,有关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言说其人遂成为至难至易之事:难在海量资料披览无尽,作业俱已周备;易在几成共识相互借鉴,最可敷衍成书。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 苏传 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 概念 :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 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全书分七章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苏东坡以华采越千年,
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配置、结局。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玩法。
自古希腊以降,西方文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批评传统。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被人们称为"批评的时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纷至沓来,异彩纷呈。本书将系统描述从柏拉图到德里达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深入辨析各种理论问题。在勾勒其发展脉络的同时,尤为注重对那些伟大批评家进行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基础上。本书视野开阔、论述谨严、资料丰赡、文笔流畅,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
全书分七讲,分别是:李杜望长安,嗜酒和炼丹,李杜之异同,浪漫和现实,遭遇网络时代,批评的左右眼,苦境和晚境。每一讲又分众多小节,每一小节分别处理一个议题,共计130小节。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两位天才诗人各以其旷世的创作力与魅力,而成为后世艺术家、诗人们隐形的榜样。张炜先生在本书中通过时代和生活的细节,走近李白与杜甫:诗人的家庭、身世、游历,诗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渴望,诗人与女性的关系,诗人与炼丹、嗜酒的关系,诗人观念谱系的构成,诗人受前代诗人的影响,诗人的性格特质与生命韵律 张炜先生通过其匠心独具的解读,使两位大诗人的光华与魅力向当代读者充分敞开。 张炜先生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分,对 史诗 概念等诸多诗学问题都进行了犀利的评析,深富洞见,并以富有时代感的穿透力,给当代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 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 言文一致 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 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 风景的发现 内面的发现 儿童的发现 病的意义 自白制度 等,考察它们如何以 颠倒 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重要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 岩波定本 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 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坛经》是六祖惠能讲说、弟子法海集录的禅宗经典。张勇教授撰写的《坛经详解》包括前言、正文和附录三个部分。前言介绍惠能的生平,《坛经》的自性论、解脱论、修行论、方法论以及《坛经》的版本情况。正文共十卷,每卷设置题解、注释、译文、讲解四个板块。 题解 概括各卷的主要内容, 注释 解释正文中的生僻难解字词, 译文 将正文内容译成白话,方便普通读者阅读理解, 讲解 对正文内容进行串讲,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附录收录了宗宝、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坛经》撰写的题跋,有助于了解前人对《坛经》的认识。张勇教授对《坛经》的解读比较贴合原意,讲解比较深入,有利于读者掌握《坛经》的精华,是一部非常有利于大众阅读《坛经》的入门指导书。
本书以极具现场感的方式,呈现了两位学者之间的对谈,轻松率性的言语中透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和独到观察。对于村上春树所述说的美国的留学经历、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学生运动、奥姆真理教事件和阪神大地震对个人的冲击,河合隼雄给予了深层的理解,并谈论了他对箱根疗法以及每个人独自坐拥的 故事 的重要性的看法。
本书中,三岛由纪夫化作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将世界文学的佳作随手携来,以客观的立场,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类型的文章之美。从小说、戏剧、评论、翻译至写文章的技巧,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得出文章的理想之所在。
《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的六堂公开课讲稿。对写作的兴趣从什么地方源起?如何建设一个小说的世界?为什么要关注类型小说?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小说写作能不能教与学?作为小说家和教育者,王安忆在课堂上坦诚分享自己的经验,带领读者探寻小说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体验阅读与创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