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四季读诗》,是一册编排新颖、图文并茂的古诗词读本。从先秦时代的《诗经》,一直到近代大学者王国维的《蝶恋花》,本书收录了一百六十多首以唐宋诗词为主的经典名篇,加以精当评注,还精心选配了与诗词意境契合无间的传世古画。 与常见的诗词选注读物不同,我们将古诗词按照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时序、物候等特征,编织进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转当中。春花秋月,风物人情,各有各的妥帖安排。陶渊明、杜甫、李白、苏轼、柳永、沈周、石涛 这些大诗人大词人大画家,将用他们美妙的艺术创造陪伴我们走入四季风景,与花木相亲,与山川相遇
本书通过注释、语译、赏析三个部分详细解读经典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涉及唐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诗史演变轨迹,语言通俗、优美又不失严谨,特别适合作为古诗文赏析的进阶读本,供对古诗文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诗词格律三书 系统讲解了诗词的平仄、押韵等格律知识,通过王力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即使没有格律知识基础的人也能了解基本的诗词格律常识,从而对中国古典诗词加深理解。 《诗词格律十讲》简明扼要,抛开繁杂的关系,只将一些格律要点分门别类地清楚叙述,较适合初学者入门; 《诗词格律概要》较为系统深入,用作分析依据的全部为古典诗词,更偏向实用; 《诗词格律》则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是一本学术性著作,涉及面比较广,除古诗外,还用了*诗词来分析诗词格律。这三部著作历来都是古典诗词爱好者研习格律的入门路径。 书中插图,选自经典徽派版画《唐诗画谱》和《诗馀画谱》,画风质朴、简约,极能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之意,体现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美好境界,引领读者欣赏古典诗歌,探寻诗意生活。
《中国诗歌语言研究》以唐诗为研究主体,从中国表意文字的特点出发,以构成诗歌语言基础的宇宙论中的虚实、阴阳和人地天关系为依据,分别从词句、格律、意象三个层面,展现这一符号系统在对文字的探索中如何进行自我构成。在词句层,着重探讨虚词与实词之间的微妙游戏;在格律层,揭示乎仄和对仗等所体现的阴阳辨证关系;在上述两层次所导向的更高和更深的象征层,则显示诗人们如何借助 比 兴 手法组织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并充分发掘人地天三元关系。其法译 唐诗选 部分,采用独创的字对字翻译和意译,为读者提供了多途的审美享受。
《唐宋词人年谱》是夏承焘词学文献考证研究的代表著作。全书共分十篇,50余万字,考订十二位地位重要而未有年谱或相关记载极少的唐宋词人,如韦庄、冯延巳、晏殊、晏几道、贺铸、周密、姜夔、吴文英的生平,其中征引部分更涉及其他重要的诗人、词人。考证范围之广、论证之密不独前所未有,在此后的词学研究中也少有能溢出此范围者。此书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词学季刊》登载,50年代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出版后仅一年,影响遍及南北,远及海外。
本书为《宋词三百首全解》的典藏本。全书依据晚清词家上彊村民(朱祖谋)的著名宋词选本《宋词三百首》原本,进行注释、语译及赏析。全书注释简明扼要,语译紧扣原文,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历代的评笺,对各首作品做了精到的评析。全书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和欣赏。此次典藏本在原版基础上,增添了《宋词三百首》初版收入而为之后版本删去的词作,并在格式、体例上做了精心的调整。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国的高潮是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给后人以无尽启示,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这是林庚先生对于唐诗的基本看法,也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并潜心研究唐诗的根本原因。《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着的效果。
弱德之美 是叶嘉莹先生对词体的美感特质提出的一种本质性说法,其所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凡被传统词评家所称述为 低徊要眇 沉郁顿挫 幽约怨悱 的好词,其美感之品质原来都是属于一种 弱德之美 。本书以词人、词史为线索,从文学体式、性别文化、历史世变等多方面探讨词体的美感特质,是作者关于 弱德之美 之专论、讲演、访谈的结集。作者对 弱德之美 的欣赏和体认出于她自己平生之天性与不渝之持守,通过本书,读者还可以切地感受到学术与人生相融合而闪现出来的幽美与光华。
《阅 历:用阅读战胜时间》这是一本每天陪你读一点经典好书的日历。 李蕾读经典 精心选篇,编选自365篇经典名著,每日一金句。内容集结了李蕾老师解读过好书中的金句。大家熟知且有热度的中外经典名著都会一一呈现。 365天每天一本书推荐、每天从一个金句开始探知经典,每翻一页都有新启发。总有一句能够击中你的心灵。 有了这本日历,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经典名著背后的名家大咖是如何下笔描写人物心理与自然风物的,一天积累一个金句,了解一本书,一年就可以有365个金句的积累量,一年就可以了解365本经典书的大概风貌。金句内容均以权威底本精心勘校,严谨可靠。例如《红楼梦》《百年孤独》《金刚经》《十日谈》等中外经典,这些经典将以更加生动有趣、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传递给用户。
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王国维的作品。于晚清词里中独具一格。卢前(冀野)在《饮虹簃论清词百家》中赞王国维: 人间世,境界义昭然。北宋清音成小令,不须引慢已能传,隔字通圆。 本书由叶嘉莹先生亲自参与、指导,与安易女士共同撰著。全书将王国维词按发表时间的次序排列,即:甲稿的61首、乙稿的43首、《观堂集林》之《长短句》中新增加的3首、《观堂集林》之《苕华词》中新增加的8首,共115首。每首词均有叶嘉莹先生细致讲评。另外,开列了王国维词各种版本附录于书后。还将69家作者的86种有关王国维词的文章或专著,以发表时间为先后次序,并列表附于书后,以供读者参考。
宋人选宋文推动了 文章学 的成立,体现出宋 代 文章 观念的成熟,是推动宋代 文章学 成立 的机制。宋人选宋文建构了 经典 的雏形,与唐宋 古文运动 相适应,建立起一批文章典范,反映出 宋人对于当代经典的原始认知。宋人选宋文展现了文 章审美的变革,摆脱了中世以来的文章观念与文章传 统,名义上追寻古代文章的写作方式,事实上为近世 文章写作开创了新传统。
科幻小说是一种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叙事形式,在叙事中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乌托邦能量。《科幻乌托邦:迈向乌托邦诗学》结合具体的科幻文学作品,分析了科幻的文本基础、未来要素、当代意识、书写形式以及具体的结构方式。具体的科幻乌托邦具有一种基于希望的想象辩证法,它所指向的是一种未知的东西,超出我们过于熟悉的日常经验之物,从而出人意料地变成了对于我们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展望。
酬唱(唱和)诗歌是诗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艺术书写。对酬唱诗歌的多维度研究构成了酬唱诗学。本书选择从文学维度、社会学维度与文化学维度构建酬唱诗学。文学维度力图突显的是酬唱诗歌的本质、功能与意义、审美取向与标准、文学性,建立其不同于独吟诗歌的酬唱诗歌理论;社会学维度考察的是酬唱主体之社会身份、关系、目的与社交场合等社会学元素,并论及这些元素对评判和阐释酬唱诗歌的作用和价值;文化学维度探讨的是在诗歌酬唱中形成的酬唱文化以及酬唱诗歌所负载的文化质感与厚度等文化学问题。三重维度的相对独立及互补构建,将对主要建立在独吟诗歌基础上的传统诗学进行全面地补充、修正,甚至颠覆其中一部分诗学观念。
唐代 乐府 一词范围含混,学界至今尚未厘清。《唐代乐府诗体研究》选取唐人旧题乐府和新题乐府,将其视作 乐府诗体 ,从文体学的角度予以探究,认为它导源于魏晋之 乖调 ,在南北朝辞乐疏离的进程中得以发展,至唐代蔚为大国,但绝大部分不再入乐演唱,属于拟歌辞或准歌辞。唐人创作乐府诗采用拟效方式,既继承前代程式,又加以 己才己意 ,使乐府诗由乐工之辞变成了一种文人化的诗体。乐府诗体题目简短,多写大众题材,形式自由多样,注重歌辞造型,风格通俗直露,其功能主要有讽谏、正乐、言志、交际和培养等。唐代乐府诗体的演进,实质上是乐府诗失去音乐桎梏之后又逐渐摆脱拟辞传统并与徒诗合流的过程。
彭玉平编著的《唐宋词举要》精选唐宋时期62位词人的219首词,按时代厘为上(唐五代)、中(北宋)、下(南宋)三卷。每位词人名下,先之以生平小传,继引录词作,然后注释其中典故、名词等,并重点对词作的创作背景、基本意蕴、词心词境等进行分析,对学术目前有争议的问题略加辨析且折衷裁断,以合 举要 之义。 作者旁搜远绍,取精用闳,既注意直接的词心感悟,又注重从学术史中裁出新意,从寻常作品中发掘出不寻常的内蕴,从而体现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敏锐的学术眼光与宏阔的审美视界。 分析细致而精准,语言雅洁而自然,结论新颖而深稳,选择词人词作有代表性,历史覆盖面广,词学发展主线突出,足一部颇见作者才、胆、识、力的唐宋词选本。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 ,诗的鼎盛在唐朝。 无诗不成唐 , 抑或,无唐不成诗。关于唐朝的故事总是绕不开唐诗的。《全唐诗》中,记录了唐朝 289 年间,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从皇帝到臣子,从嫔妃到尼僧,从翰林学士到农民领袖,几乎能在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一生总有那么几首诗传世。而情感丰富的诗人,总是或叙事、或抒情,将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映照在字里行间。可以说,读熟唐诗与诗人的故事,就可以看清整部唐朝历史。 本书将唐诗鉴赏、诗人年谱故事、唐朝历史三者综合起来,从角度上来说比以往任何一本讲唐诗、讲诗人的书都要更为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为丰富。立体地从历史的角度来理顺那些诗人与诗作,也从诗人的角度来解读历史,将唐诗放回到其产生的时代社会等外部环境,以及诗人经历、心境和个性的内部环境中去,从而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一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中古诗歌的发展过程,着力还原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诗歌发展的实貌,是中古文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全书共约40余万字,分绪论和十一章,按历史发展顺序,逐一探讨了建安诗歌、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等足以影响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重点研究了陆机、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庾信等重要诗人的思想、作品风格、影响,全面考察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内部规律。
《唐诗一百零一夜》仿照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故事结撰101首唐诗,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唐诗名篇的写作因缘与唐代诗人的生命气象。 书中收录了72位诗人的佳作,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代顺序和诗歌发展逻辑归为四辑,通过讲述诗人生平际遇、交游唱和,及诗作背景与情境,让唐诗故事回到历史现场,展现了唐代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幽微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