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在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初刊,1998年第七次印本)和《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9年二版)基础上重新校订,以目前可及的早刻本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参校诸本进行覆核。 本书为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运用传统的评点形式研究古代小说的首次尝试,由前言、夹批、回评三种形式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批评体系。前言犹如昔日之 读法 ,以使读者对其人其书有一宏观了解和认识。夹批主要对词、句、段进行批评,间有串评,着重阐发其中隐而不露的讽刺和寓意。回评着重对整部书的主题、回与回的联系与过渡、人物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说,兼亦涉及本事勾稽,以史证文,以文引史,文史互补,务求有助于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并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论题、新的视角和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在红学界被称为 蔡本 ,周汝昌先生说: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喜欢的一个本子。 20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全新再版。全四册,内容包含:一,蔡义江根据十二个版本互校的《红楼梦》原文;第二,精选脂评、新评以及注释,与《红楼梦》正文分栏排版,一一对应,精细解读,鉴赏艺术价值;第三,一百二十回均回前题解,细论回目原貌,探讨回目精义;第四,前八十回均有回后总评,从整体上赏鉴该回内容,品评人物,分析鉴赏。 附赠:蔡义江著《曹雪芹与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宁荣二府奴仆表、孙温红楼梦原画书签。
本书收录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民国时期图书封面300种,以展示新文学的装帧艺术。名著(影响广泛的文学艺术作品)、 名家(新文学名家)、名作(知名设计师版本)是本书展示的重点。如鲁迅先生的著作(含译著),尤其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版本。当时重要的装帧家、艺术家陶元庆、钱君匋、丰子恺等设计的图书,都尽量收录其中,可使读者一览当时书籍装帧设计的流派和水平。本书怀旧风格的设计与内容十分贴合,用料讲究,印制精美,可读可藏。
一份理想藏书的清单 一部图文并茂的小说编年史 本书由牛津大学文学教授彼得 伯克赛尔主编,全球165位作家、文学评论家或学者参与撰稿,推荐书目横跨五大洲,上下两千年,涉及67个国家的812位作家。每部作品配有详细出版情况介绍和简明的作品评论。全书配有680幅图片,包括300多幅珍贵的作家肖像画或照片,如 既是作家又是鳞翅目昆虫学者 的纳博科夫正在捕捉蝴蝶、托着脸庞趴在打字机前的萨冈等,为我们独特呈现了不为人知的作家生活图景,还有300多张相关的海报、封面插画、油画等,展现出多元化的文学面貌。此外,还甄选了近300部作品中的金句,关于爱情、孤独与哲思等。 本次中文版增加 拾遗篇 和 中国篇 ,将推荐作品的数量从1 001部增加到1 342部。 中国篇 由南京师范大学何平教授撰写,推荐了从鲁迅、张爱玲、金庸到王安忆、余华等中国现当代
美国汉学界知名学者蔡宗齐教授,从繁富纷杂的文论资料出发,历经二十多年艰苦的深度归纳研究,建立起既面向汉语世界,又能让西方读者理解的中国文论体系。《中国历代文论评选》选录八百余条重要文论资料,详加注释与评述,以此展示这一体系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发展,勾勒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大文论结构的生动样貌。为便于阅读与教学,书中充分发挥文献编号与内容索引的功能。借助本书,读者可在熟悉丰富文论材料的同时,对古代文论的术语、脉络、结构获得整体且深刻的认知。 《中国历代文论评选》将浩如烟海的古代文论资料,按照既符合传统文论客观实际,又能与现代文论思想衔接沟通的全新理论框架,分为 文学论 创作论 理解论 审美论 四类。在各类型内,再按照时间顺序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注释、评点。以 总述
本书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此书虽然充分吸收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的优点,但却已是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精装典藏本)上下册,内容包含五部分:第一,《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正文,蔡义江根据十种脂本和两种程高本互校;第二,旁批,批前八十回,包含重要脂评、蔡义江对《红楼梦》正文逐字逐句的点评和对脂评的评;第三,一百二十回均有注释,为生僻字注音,解释字词,解说诗词、名物、典故等,点评鉴赏正文文字,提示佚文情节线索,对不同版本文字的优劣加以对比说明;第四,一百二十回回前题解,细论回目原貌,探讨回目精义,提示佚稿线索,品评续书得失;第五,前八十回回后总评,从整体上赏鉴该回内容,品评人物,分析情节,既作小结,又是导读。 附赠 别册:蔡义江著《曹雪芹与红楼梦》,内含金陵十二钗人物拉页、四大家族关系表、宁荣二府奴仆表。 《好了歌》《好了歌解注》诗词卡一张。
本书是一部关于《金瓶梅》版本研究方面的权威性著作,在2015年10月我社出版的平装本的基础上增订而成。该次增订增加了若干章节和图片,详细介绍了《金瓶梅》从问世抄本到2014年齐鲁书社重印张评本在内近百种版本,涉及了《金瓶梅》现存的主要版本系统,论述了各种版本之间的差异及特点,兼及校勘考辩。同时,对《金瓶梅》的现代出版、海外传播、续书等情况有所论述。全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金学著作。
《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脂砚斋评点也是与其正文内容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历来为学界所重。这些评点不仅为研究《红楼梦》及曹雪芹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理论批评价值。但目前所见十余种脂评本的文字,或同或异,或详或略,情况极为复杂。为此,本书将各脂本的评语汇集、配齐、校订,旨在为读者呈现一部完整、统一、简便的脂评本《红楼梦》,以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欣赏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系统研究外国神话史诗的专著。全书分绪论以及外国神话学研究、外国史诗研究现状通论、苏美尔神话史诗研究、古埃及神话研究、赫梯神话史诗研究、古印度神话史诗研究、希伯来神话研究、古希腊神话史诗研究、古罗马神话史诗研究、伊朗古代神话和史诗、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主题研究、德国神话史诗《尼伯龙人之歌》研究、西班牙语史诗研究、拉丁美洲神话概述等十四个专题。本书既有总论式的神话学理论研究,也有按国别或语言分类的专题研究。理论研究介绍了外国神话学的主要流派,同时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中国神话学理论。专题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介绍,也关注人物分析、文本细读、史料发掘等具体方面。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是《红楼梦》早期抄本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全称为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己卯冬月定本 。乾隆竹纸抄本,现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研究者考定此本为乾隆时怡亲王允祥、弘晓府上的抄藏本,故又称 怡府本 。己卯本与 庚辰本 关系密切,研究者考证它们有共同的祖本,甚至可能是跨年度完成的八十回脂砚斋四阅评过定本的前后两个部分。己卯本原抄正文讹夺字很少,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有回前评,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干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多条。己卯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红楼梦》版本研究学术价值。 本书是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 中 己卯本 的再版,以质量更加优质的己卯本底本高清扫描文件,全部重新排版修图,全彩印刷,更加逼真地呈现了现藏己卯本的全貌,方便研究者和读
本书选择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小说名作如《搜神记》《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阐释其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其对今人的启示,如神话中对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思考,志人小说中的人生态度,志怪小说对另外世界的想象,唐宋传奇中的人生梦幻和感慨,《三国演义》的历史观,《水浒传》的江湖世界,《西游记》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寓言,《金瓶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欲望的反思,《红楼梦》的爱情观和人生感悟,《儒林外史》的文化反思和人格理想等。这些古代小说名作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成功营造了一个个小说世界,真实、形象而深刻地折射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人生理想的最佳载体,小说编著者将自己的人生梦幻和思考感悟通过小说这一
散文集《牡丹花开二十年》是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的全记录,也是白先勇二十年追求昆曲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全书共约60万字,六辑内容从白先勇与昆曲结缘谈起,回顾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来龙去脉。除白先勇的个人讲述外,还有主创团队回顾二十年的征程,导演、艺术指导解析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美学建构,演员分享拜师学艺之路等内容。书末附有多篇论文及文献,并有逾200帧全彩剧照及幕后工作照。为研究青春版《牡丹亭》和昆曲艺术的入门典藏书籍。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 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 佛经 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本书是中国学术名著《淮南子》的今注今译及评析。 全书由解题、原文、今译、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1)解题。用简略的语言阐述各卷的思想内涵和基本内容。(2)原文。列出经校点过的原著文句。(3)今译。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对原文加以直译。有些难懂之处则加以意译。(4)注释。对原著中难懂的字和句,以及重要的人名、地名、礼仪制度、文化典故作简略的注释。(5)评析。对各段原文的思想内涵和要点作画龙点睛式分析和介绍。 全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资料翔实,评点切理,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古籍读本。
晚明文学思潮是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而后者又借助于对传统儒释道思想作新的诠释而实现。本书旨在开拓对晚明文学思潮研究的新视角。与一般从文学批评史、文学史的纵向角度研究晚明文学思潮不同,本书侧重于同时代的宗教、哲学对晚明文学的影响这一横向研究,并注意文学与哲学、理论批评与创作、文人性格与审美情趣之间的结合。本书研究的是晚明文学思潮中具代表性的文学批评家、作家。对于晚明文学思潮中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诸如徐渭的 真我 说、袁宏道的 性灵说 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为正确认识晚明文学思潮的内涵、产生的缘起进行了新的探索。从学术本原上纠正了诸多学界习以为常的传统表述。本书亦是学界最早从学术背景的维度探索晚明文学思潮的专著之一,对其后逐渐形成的这一热点,具有先导之功。
杨照日本文学名家十讲: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 共5册) 20世纪日本文学旗手,也是各自时代中「掉队的人」。当遭遇时代问题,陷入与理想相左的人生,该如何选择?5为文豪,5种人生态度 以文学,倾听他们的挣扎与回答。 夏目漱石:对抗 谷崎润一郎:隐匿 芥川龙之介:正视 川端康成:徒劳 太宰治:浪荡 华人世界经典领读人杨照,以心解5位日本文学旗手: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力图还原更真实、更本质的他们。在日本文学的唯美幻象之下,百年历史动荡,震颤着这些无依无助的灵魂。世界之大,何处是安身之所?这个时代,是否有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标准答案? 我将每一本经典小说都看作这位多思多感的作家,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遭遇了问题或困惑后因而提出的答案。我一方面将小说放回他一生前后的处境中进行比对,
《西游记》被誉为中国神怪小说的*之作,它叙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以唐代贞观年间玄奘赴西天取经的事件为原型进行创作。玄奘西行十七年,游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这一佛教史上的空前壮举,玄奘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奇幻遭遇,便成为民间文艺创作的源泉。宋元两代,取经故事在戏曲舞台上大量演出,在说书场上被反复传颂,在寺窟壁画中时有展现,也成为以后文人进行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 著名学者黄周星和书商汪象旭合作,对百回本的《西游记》做了一番润饰修改,推出了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这是《西游记》演化成书后*为成熟,同时也是流传*广的一个本子。 黄周星的点评自成体系,他所要阐发的是一种释、道同源
19世纪,各类文学文本与视觉文本,如小说、日记、诗歌、传记、游记与肖像、照相和图像等进入全球性流通领域,数码时代的知识考古者借助新的工作方式发现这些被遗忘或尘封的历史残骸,唤醒其生灵与记忆,并诉诸潜思冥想、感同身受的体验,凭借跨民族、跨文化、跨媒介的理论和视野,以精制的学术叙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主要探讨晚清民初文学与文化,凡四编( 历史与理论 作者与文本 翻译与文化 媒介与视像 )十五篇,各自传递历史的发现与启示,集中展示了近十年来晚清民初研究的部分成果,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关于文学与文化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