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 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 法尔奇内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黄色铅笔卖得比其他铅笔好?为什么福楼拜给艾玛 包法利穿蓝色衣服?为什么黑色是代表哀悼的颜色?维多利亚女王的淡紫色长袍和米歇尔 奥巴马的黄色裙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理论家法尔奇内利深入研究了色彩的历史,从绘画、电影、漫画和日常用品等组成的整个图像世界中汲取灵感,全书包含400多幅插图:从福楼拜的小说到《辛普森一家》,从蒙德里安的画到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 法尔奇内
文人画如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诗、书、画、印 结合的方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范式? 怎样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明代绘画中的 浙派 与 吴派 ? 如何看待寺观壁画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以独立画家为纲的叙事方法延续了传统画史的局限,由于不把宏观历史潮流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难免会出现见木不见林之感。写作者对画家的选择也多因循传统看法,习惯性地将大量篇幅给予最著名的文人画家,非文人画家和女性画家或从简,或付之阙如。本卷希望尽力改变这种情况,给予后者更多的讨论篇幅;但更重要的是把单个画家纳入整体艺术潮流之中,在讲述更广阔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画家个案。 巫鸿 在元至清这长达六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中,绘画蓬勃发展,传世画作与画论浩如烟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 加纳罗和特尔玛 阿特休勒深信: 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 《艺术:让人成为人 人文学通识(第11版)》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合法授权的版本。
这是一部由数学与艺术融合而成的古今文化史。 艺术是感性的吗?灵感中却闪耀着科学之光; 科学是理性的吗?秩序中却创造出震撼的美; 万事万物,浅看背道而驰,深研融会贯通。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 数学不仅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是一种美的表达。数学家们通过公式、定理、证明,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结构和模式,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感;艺术家们也受到数学原理的启发,运用几何、比例、透视、对称,创作了无数精彩作品,体现了艺术的规律和创新。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中国八卦的二进制、音乐上的五度相生律、文艺复兴时的透视法、现代派画家运用的拓扑学 无不是数艺交融关系的体现。 爱因斯坦曾说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 。数学与艺术之所以密不可分,因为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理解眼前能
此书是在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讲座 A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Landscape Painting 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 录制此系列讲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 作者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展开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分析其如何从 装饰 转向 具象再现 ,并在两宋时达到,成为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这一线索为后来的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阐述。本书能够弥补知识缺憾,扩展人们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世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而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也是作者对中国绘画史方法论和欧美艺术史研究的一种反思。 作者能言善辩,讲述生动且富有激情,融广博的学识和细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 空间 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
他的封面插画定义了《an an》《POPEYE》《BRUTUS》的初代风格;他的文创品牌拥有 1.3 万种产品,他的限定店铺外总有少女们排起长队。将美式波普与江户趣味完美结合,他创造了 日式可爱 ,风靡半个世纪,如今仍在影响人们看待商业与艺术的方式。他就是日本殿堂级插画大师、CITYPOP视觉初代领军人物、重新定义 可爱 的流行鬼才、插画界的 少女总统 、永不过时的都市色彩创造者 原田治。 《发现可爱:原田治作品集》是目前最全面的原田治作品集,以26个字母为结构将贯穿原田治生涯所有阶段的不同作品完整呈现,包括插画、手稿、书籍装帧、商品设计、品牌形象设计、艺术评论等等。内文涵盖五百多幅全彩图片,除原田治作品外,更收录重要创作者中野翠、土井章史、及川贤治等人的介绍文章,及东京世田谷文学馆特别编纂的详细年谱。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
《埃及众神》 这是一本有关古埃及神祇的全面指南,囊括了从起源到社会作用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宗教生活是古埃及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庞杂的神祇体系。本书考察了埃及众神 从伟大的奥赛里斯,到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神 的发展、崇拜乃至*终的衰落,以及他们与王权、政治、风俗等世俗领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各色各样、特点鲜明的埃及神祇,也可对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的古埃及社会做一次饶有趣味的鸟瞰。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数百幅相关插图,引导读者进入一场更加多彩直观的古埃及之旅。 《埃及神庙》 这是一份对埃及神庙详尽的考察说明,本书既包括对迷雾重重的神庙起源的探寻,也有对神庙的永恒追求,以及神庙在天与地、神与国王之间的沟通功能的诠释。 古埃及的神庙无疑属于
《局部:陌生的经验》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季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凡 高,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奇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 他们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作品亦然,虽经历史 隐没 而显得 次要 ,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局部:我的大学》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铺展开来。历史不是静止的,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勃鲁盖尔与李公麟对望眼前的麦田,维米尔堆砌起凝结层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将沙龙绘画挤至次席 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没进过大学,古人更不消说 规范永远期待天才的偏离。再完美的规范也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 废墟 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 往昔 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 在场 与 缺席 》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
《意大利游记》是一次文明之旅,也是一场艺术巡礼,充满了即兴发挥的奇思妙想,更不乏一针见血的深刻洞见。如丹纳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风俗概况。因此,他以敏锐的目光和犀利的文笔条分缕析地剖析了意大利的社会、历史、民族,又通过丰富的形象和富丽的色彩热情洋溢地点评了绘画、建筑、雕塑。丹纳的博学多才、远见卓识在此大放异彩,在妙语连珠中尽展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
现代艺术的历史便是一部艺术风格不断平面化和抽象化的历史。 20世纪美国知名抽象主义理论家格林伯格 抽象艺术无疑是现代艺术中引人瞩目的艺术风格。它是受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而演变得来。抽象艺术风格是现代艺术的核心精神之一,如果不能读懂抽象艺术,就无法真正欣赏现代艺术。 本书对抽象艺术的起源、演变和影响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从全球的角度重新思考抽象艺术的历史,并给出了理解和欣赏抽象艺术的新方法。在介绍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波洛克等抽象艺术先驱之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来自全世界包括毕加索、保罗 克利、草间弥生、丰塔纳、吴冠中在内的上百位抽象艺术家是如何使用抽象意象来创作的。 作者围绕五个确切的主题 人体、风景、宇宙、建筑及标志和图案,选取了具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当全球艺术史遇上东方历史文化 更广阔的视角,更多元的方法,更丰富的议题! 从古代的绘画传统,到百年前的商业广告 囊括考古、收藏、书法、礼器、建筑、园林等领域 25位全球一线学者共读中国艺术! 《如何打开中国艺术》是 布莱克维尔艺术史指南系列 中国卷,重磅汇集25位艺术史领域全球一线学者,由包华石、蒋人和主编,巫鸿、白谦慎、杨晓能、伊沛霞、杰西卡 罗森、文以诚、卜寿珊 在此书中各以一章篇幅,梳理中国艺术不同面向的基本问题,以及有关研究的最新思考。 活字印刷为何没有满足中国的技术需求?荷兰印刷的黄金时代,与文震亨《长物志》反映的艺术收藏市场是否有所共鸣?欧洲 明暗法 传入后,中国肖像画的形似与神似又如何转变?铜镜的历史衰落与玻璃镜的时尚改易如何发生交叉? 尼采说: 从大洋深处眺望海岸,你也许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 汉魏》 从五星出东方到异域神祇,丝路上的汉魏风华 本书为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之一。本书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汉代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全书研究总结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的色彩特色、材质特色、纹样特色和多元文化特色,明确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的时代价值、社会意义、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指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远远超过了丝绸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分析了其对现代服装设计和服饰文化研究的影响。 本卷作者王乐,博士,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染织艺术史、丝绸之路纺织考古。著有《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 新疆段卷》《敦煌讲座书系:敦煌丝绸》等,担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敦煌丝
作为一部在世纪之交再版的艺术史重要文集,本书旨在将新近的理论成果带入艺术史的一切领域,打通艺术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界限,重新评估艺术史研究方法和术语,并紧跟全球化和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辩论步伐,建立起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艺术史批评话语。全书共31篇文章,从基础概念到实践运用,每篇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艺术史批评术语展开讨论,构成了一个精彩而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本书既是一本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艺术史学科工具书,又是 一本小说集、散文集、故事集 ,其中包含优美的插图和翔实的引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有趣的阅读体验,并激发对艺术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本书系 何惠鉴学术著作集 之一,作者系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史学家、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弟子何惠鉴先生。本书整理、收录、翻译了何惠鉴关于古代书画研究的经典文献十八篇,研究跨度上迄晋唐,下及明清,涉及早期绘画理论、画家生平考证、鉴藏史、社会史诸多论题。这些文章原以英语的形式发表于海外各种学术期刊而未有中译本,本书系首次以中译本的形式加以出版并配以大量图片,全面反映了何惠鉴先生在古书画研究上的杰出成就。
《认识绘画》 是丰子恺先生绘画类文章首次结集出版,是一本大师级的绘画素养进阶书。为什么学习绘画都要从素描开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优劣,画得越像就越好吗?为什么说西方美术靠努力就可以,中国美术却全凭天赋?这些问题你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认识建筑》 是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次全面梳理。为什么古埃及帝王要耗费巨大心力来建造庞大而笨重的金字塔?为什么希腊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细沟?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这些轻松有趣的问题背后,丰子恺先生真正讲述的却是心灵和历史的变迁。 《音乐入门》 是对丰子恺先生音乐类文章的整合。音乐有哪些种类?音乐入门要经历哪三个阶段?如何认识乐谱?如何练习唱歌?如何演奏钢琴、小提琴、口琴等几种常见乐器?西方音乐是沿怎样的道路发展至今的 丰子恺先生将针对这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