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本书选取了欧美具有代表性的34座博物馆,体现了浓缩人类文明的不同侧面。 卢浮宫博物馆 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综览欧洲艺术史的殿堂; 大英博物馆 藏品量居世界博物馆之首,800万件藏品几乎囊括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非洲图腾、美洲艺术 人类多元文明的碰撞与呈现;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文化的积淀,保存了女皇在全欧洲搜寻的艺术珍品;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集中地展现了西方文明的起源; 梵蒂冈博物馆 宗教特色浓郁,以西斯廷礼拜堂的宗教壁画闻名; 埃及博物馆 图特卡蒙黄金面具、木乃伊,重现神秘的法老文明; 翻开本书,走进34座博物馆,一览历史、社会、思潮、宗教、文化交织的人类文明精华。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 南北宗论 吴浙之争 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 大学丛书 。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
《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凝结了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的成果,补充了新近的艺术发展趋势和理论探讨。 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开创性地用 匣子 格子 框子 这三个形象性概念去概括西方艺术史叙事的演变,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借此,读者可以全面把握西方艺术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其发展流变。
这是一部另类的西方艺术史,也是一本罕见的花语词典,按俗世之花、爱之花、哀之花、致命之花四大主题,讲述了170幅世界名画中的40种花卉的花语故事及其在名画中的来路和寓意,如月桂、杜鹃花、茶花、郁金香、绣球花、勿忘我、夹竹桃等。作者祺四为荷兰莱顿大学艺术史博士,遍访植物学家和世界各地博物馆,以俏皮的语言、新颖的视角,将植物和艺术融于一卷,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明、文化与情感联结在一起。读完此书,读者不仅能掌握世界名画中的花卉寓意,更借植物科普读懂世界名画,读懂西方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灿烂,但因屡遭历史的战乱和劫难,传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开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令人惊喜的考古新发现面世,犹如开启了许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库房。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据以改写中国艺术史,特别是唐宋以前的古代艺术史。大量丰富的新获得的文物考古资料,一时还难于被艺术史家,尤其是广大中国古代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须有人从事开路架桥的劳作,本书的编写,正是想达到这一目的。 两位长久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将美术考古的成果分类整理,每类文物又以其发展成熟、辉煌的时期为重点,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
远古的彩绘陶器告诉我们先民有着怎样的审美风尚? 春秋战国的漆器纹饰留下了什么样的审美密码?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记录了古人的哪些生活日常、生死观念? 作者从远古到现代,从流派到思潮,从画家到作品,于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溯流追源,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绘画艺术曲折而丰富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配以200多幅传世经典之作的高清图片,将绵延万年的风雅传承,勾勒为一幅中国绘画史全景图。
《讲给孩子的中国艺术史》(全3册)是长江学者、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宁强教授专为小读者们定制的中国艺术史100讲,由三本单册书组成:*册内容涉及从原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第二册、第三册将跨越隋唐时期到现当代时期的艺术作品。书中精选从远古到当代的100件,*为经典、*有代表性、*有趣的艺术作品,涵盖雕塑、青铜器、瓷器,书画、石刻壁画,建筑、石窟壁画等门类,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全方位的呈现同时代的文化面貌,轻松引导孩子串起中国6000年艺术史。 这套书将作为我们和孩子了解中国艺术的开始,从这一件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中,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能够很好的填补中国儿童*稀缺的审美教育,还能够为小读者呈现*精彩的艺术成果,*秀的学术思考,以及*有启发性的艺术观察。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 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10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是作者在学术上的一次尝试。绘画史的陈述,需要思想史的提升,以及艺术哲学的陶冶,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绘画史。 读过本书,或许你会发现,
本书是日本美术通史的里程碑之作,探索了自绳纹时代以来直至现代的日本美术发展史,跨越了一万数千年;涉及领域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到工艺、建筑,包括近代以来的摄影、设计、漫画等,可谓包罗万象。 作者对以往所谓的标准型日本美术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试图运用不同于西方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来诠释。全书贯穿了作者对日本美术特质的精辟概括:即 装饰性 游戏性 和 万物有灵论 。 装饰性 具有广泛的通融性,使得日本美术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概念; 游戏性 揭示出日本文化与游戏之心的深层关系; 万物有灵论 则代表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精神世界。这三种特质超越了时代和领域,可以说是理解日本美术魅力的金钥匙。 全书包含近四百帧的彩色图版,深入全面地展现了日本美术的特质。
《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当代艺术》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八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20世纪下半叶这个不断质疑和挑战既成观念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从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到摄影艺术、民族艺术,20世纪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艺术上出现了新的媒介、新的观念,本书将这些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运动等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一一道来,勾画出整个时代的艺术脉络。 在地点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纽约、伦敦、毕尔巴鄂再到拍卖行、画廊、互联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市场的变化,艺术的舞台不断拓展,甚至突破了地理疆界的限制。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
《图解欧洲艺术史:19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六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19世纪这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后印象主义、分离主义,19世纪的艺术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变革,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书将这些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运动等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一一道来,勾画出整个时代的艺术脉络。 在城市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马德里、维也纳到巴黎、伦敦等,各地艺术风格及其重要艺术作品和地标性建筑逐一出现,尽览19世纪欧洲主要城市的艺术盛况。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
从古典时期起,艺术的历史就不断被书写及重写。历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及人类学家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声,改变了我们对于 艺术史是什么及将会是什么 的看法。《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选介了艺术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开创性与影响力的 35 篇批评文章,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一个艺术史研究议题:美学、风格、作为艺术的历史、图像与符号、性别、现代与后现代、解构主义、博物馆学,并配以 74 幅相关作品图片。从古典理论到现代主义,从康德到福柯,从现代艺术史与科学考古学创始人温克尔曼到当代艺术史学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 35 位学术巨擘及艺术家,帮助读者从*手资料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编者普雷齐奥西教授为每个主题均撰写导言,以批判性的阐述,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与参考书目。
《中国插花史》乃中国迄今*一本讲述中国插花艺术史的专著,系我社引进出版。原书名为《中国插画是研究》,此次再版过程中有少数修订,并以《中国插花史》之名予以刊行,乃名至实归者。该书为黄永川先生数十年潜心插花艺术史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从插花艺术萌芽之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变的发展历史,并从古代典籍的引证中勾陈出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图卷,插图精美,是广大插画艺术爱好者不能或缺的专业读物。作者为台灣嘉義人, 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先锋艺术》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七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20世纪上半叶这个极具自由精神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从野兽派、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包豪斯,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创新不断,艺术家以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本书将这些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运动等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一一道来,勾画出整个时代的艺术脉络。 在地点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莫斯科、柏林、巴塞罗那、巴黎到纽约,随着大批欧洲艺术家移居美国,欧洲新兴的艺术流派在美国得到了发展与延续。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巴勃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修订本)/何香凝美术馆 艺术史名著译丛》初版于1939年,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随着该书的出版,初由瓦尔堡学派创立的图像学已然脱离辅助地位成为美术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美术史之为人文学科,从此进入了图像学研究的时代,它与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一起成为现代美术史教学的两大支柱。 除了作为方法论的导论之外,全书共有六章,每一章都是图像学方法运用的案例,从美术史、哲学史、宗教史、社会结构史、科学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正如译者引用的一位美国学者所说: 我们读他的《图像学研究》, 皮耶罗 一章像读文明史, 时间 和 丘比特 二章像读文学史,后二章像读哲学史;而且不是泛泛的文明史、文学史和哲学史,它们都是那些领域中
本书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为文学和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研究给现代科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牛津西方艺术史》系列共五册,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当代两千七百多年的视觉艺术演变历程,是理解西方艺术发展史的权威之作。该系列采用独特的模块化结构,结合了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引人入胜的 视觉之旅 。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作者继《 20世纪艺术批评》出版13年后,进一步深化、细化现代艺术史论研究的成果。在独立或合作翻译欧美艺术史经典12种的基础上,作者广泛搜求,剔抉爬梳,将原作的学术渊流、内在理路、方法新变以及后世接受等,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堪称十年磨一剑的佳构。 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 导论 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 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 克拉克、乔纳森 克拉里等6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
《图解欧洲艺术史:18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四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18世纪这个艺术自由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幻想风景画、丘里格拉风格、乌托邦式建筑等看似抽象的词条在文字解说与图片分析的介绍下变得条理分明,清晰易懂,从宏观的艺术风格到微观的艺术品类型,建立读者对18世纪欧洲艺术的总体印象。 在城市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圣彼得堡、萨尔茨堡到君士坦丁堡、巴斯等地区,各地艺术风格及其重要艺术作品和地标性建筑逐一出现,尽览18世纪欧洲主要城市的艺术盛况。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亨利 福塞利、乔瓦尼 保
约1380 1580年间,欧洲北部的艺术创新与同时代的意大利旗鼓相当。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注重与古代的重新对话不同,北方文艺复兴更加重视对个人和自然界的探寻。在这种人文氛围下,扬 凡 艾克、阿尔布雷希特 丢勒、小汉斯 荷尔拜因等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家更新了油画绘制和版画制作的技术,创作了艺术精致的一批艺术作品。这也是一个政治、宗教和社会动荡的时期,艺术的赞助体系、生产机制、艺术家对创作题材的选择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转变。 北方文艺复兴延续了两个世纪,艺术大师们的创作奠定了接下来几个世纪艺术繁荣的基础。杰弗里 奇普斯 史密斯清晰地梳理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变革。本书以艺术作品为分析重点,探讨的艺术门类除了壁毯、祭坛画和手抄本艺术,还涉及教堂、宫殿和市民建筑。作者讨论了全欧洲北部(不仅包括德国、法国和低地诸国
《牛津西方艺术史:视觉艺术体系的确立(1527 1770)》是 牛津西方艺术史丛书 中的一本。 牛津西方艺术史丛书 全面总结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并且以独到的视角阐述和解读了西方丰富的艺术作品,其中涵盖了从绘画到摄影、从雕塑到室内设计等各种艺术种类与形式。本套丛书凝聚了全球50多位顶级专家的心血,主编为著名艺术史学家马丁 肯普。书中配有700多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图片,是一部生动、有力、具有开创性的西方艺术史及艺术评论大全。本套丛书既是专业研究者的必 备书,对专业研究者及学习者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令普通读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赋彩长才,愉悦身心,是普通读者的理想入门书。《牛津西方艺术史:视觉艺术体系的确立(1527 1770)》一书探索了从1527年罗马之劫到1770年这一漫长时期的艺术发展历程。本分册分类新颖,打破传统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本书属于 辉煌的艺术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