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写给大众的敦煌艺术入门课。壁画、绢画、彩塑、飞天、乐舞、建筑、经卷、衣食住行......10个朝代,250幅精美图片,细数敦煌艺术1000年风华流变: 敦煌石窟因何开凿?不同朝代艺术风格有何不同? 壁画讲述哪些故事?如何区分佛传画、本生画、经变画和因缘画? 怎样辨认彩塑人物?东西方雕塑各有什么特色? 供养人和石窟是什么关系? 飞天如何一步步演变为现今优美的形象? 古代敦煌人如何贸易经商、婚丧嫁娶、休闲娱乐? 一粒沙中窥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欣赏一个天国。 鉴赏敦煌艺术,也阅见中国人超越时代的美学创造。
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
本书聚焦美术馆学探析与拓展,综合性展览创意与策划,专题性展览创意与策划,大师展览创意与策划,线上展览创意与策划,作品精读与阐释,展览研讨与述评七个方向,详细记录了中国美术馆60周年的发展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是人民文艺事业发展的忠实记录,凝结着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守正创新与生动实践。
本书探讨了艺术人类学的学术史、学科的建构及界说、研究方法,对艺术人类学的一些专题进行了研究(包括一些来自相邻学术领域的视角),并收录了从艺术人类学立场从事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国内各大专院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及相关研究机构里学习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学、工艺美术、民艺学、艺术史及美术考古等专业的教学读本。
《中国音乐隐喻史》是 系统研究中国音乐隐喻发展和研究历史的专著,具有填补音乐学术空白之意义。全书共分六章。 章为“人类的意识、思维与隐喻”,内容包括:人类意识的产生与思维的形成、类化意象和集体表象;第二章为“中国音乐隐喻的成因”,内容包括: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客观原因、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主观原因、中国音乐隐喻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上古时期中国音乐隐喻概况、商周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秦汉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四章为“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隋唐五代时期音乐隐喻的特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隐喻、隋唐代的民间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五章为“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
席闻雷、罗晴*的《上海屋里厢》以本市20世纪建造的民居为对象,记录了本地房子、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公寓大楼中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给城市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及一份难得的图像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