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72物候 96件手绘故宫文物 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 明月珰 鸣珂 佩玖 ,酒色有 酂白 春碧 翠涛 ,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 海天霞 天水碧 裁作宫人衣装,有 藕丝秋半 染于唐人裙衫 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清华大学教授写给大众的敦煌艺术入门课。壁画、绢画、彩塑、飞天、乐舞、建筑、经卷、衣食住行......10个朝代,250幅精美图片,细数敦煌艺术1000年风华流变: 敦煌石窟因何开凿?不同朝代艺术风格有何不同? 壁画讲述哪些故事?如何区分佛传画、本生画、经变画和因缘画? 怎样辨认彩塑人物?东西方雕塑各有什么特色? 供养人和石窟是什么关系? 飞天如何一步步演变为现今优美的形象? 古代敦煌人如何贸易经商、婚丧嫁娶、休闲娱乐? 一粒沙中窥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欣赏一个天国。 鉴赏敦煌艺术,也阅见中国人超越时代的美学创造。
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
2015年1月,由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主办、主管的《西泠艺丛》期刊正式创刊,将以月刊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期主要内容包括社长研究、秋季雅集、学术研究、西泠掇英、社史钩沉等。
2015 年第 04 期 总第四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 . 黄宾虹研究、春季雅集、西泠掇英、社史钩沉、艺丛论谈、艺丛信息。
《石渠随笔》八卷是清嘉、道年间名臣阮元有关书画著录类的著作。阮元一生主要致力于经史学术的研究,但对书画艺术等“末技”也独有会解,功力深湛。他持“艺术必与学问相通”(《提要》)之论,反对向壁虚造的“萧疏散淡”,讲求“一门一径,皆有考证”(《石渠随笔》卷二)。而他的这些艺术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名作《石渠随笔》中。 《石渠随笔》是阮元于乾隆辛亥奉敕续编内府储藏书画为《石渠宝笈》时,随笔所记之著。在历时两年多的编纂过程中,阮元遍览内府秘藏,选其菁华,札记笔录为《随笔》。《随笔》中的许多精要考证,后多为《石渠宝笈续编》所吸收。虽然《随笔》中著录的书画作品基本都见于《续编》,但《随笔》的重要意义仍不容忽视。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鸿篇巨制的《续编》相比而言,《随笔》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钱瘦铁研究、学术研究、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
中国口技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2300多年口技艺人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中国口技得以发展和弘扬。中国口技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交往的桥梁,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经过30多年苦心调研写作,终将口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完整的展现出来,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记载,还附加了自己几十年积累总结的宝贵表演经验,使本书成为集文化欣赏与理论教学之大成的口技艺术专著。
郭石夫,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上造诣尤深。
本套丛书主要以视觉艺术为切入点,阐释不同画家不同绘画作品的地域特色。首批书目包括《燕赵艺术地理》、《巴蜀艺术地理》、《楚艺术地理》、《齐鲁艺术地理》、《内蒙古艺术地理》及《台湾艺术地理》。《中国艺术地理》丛书属于文献性批评专著,与美术批评史较为类似。对于古、近代艺术地理及艺术家,我们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和线索,不作详细的考证,而对于现、当代艺术地理和艺术家,我们则作为重点加以详尽的评论,因为批评家的职责重在发现、推介艺术家,而不是艺术史的记录员,批评家的目的是捕捉前卫思潮流,进而构建艺术流派,他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艺术界的先锋与前卫。
《知真味雅:中国艺术精粹》收录了数十件艺术品,包括青铜器、中国绘画和瓷器杂件,中国艺术的三个主要门类。画册的副题为《中国艺术精粹》,不仅是因为徵选作品的地域跨度大,从海外至东北至京津至苏皖至江浙;时间跨度长,从商周至当代。 希望《知真味雅:中国艺术精粹》能为广大的艺术工作者们带来的帮助!
本书着眼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和具体影像文本,全面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形象塑造的框架、逻辑与前景。首先梳理了1979年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生产实践,并与国家形象这一批评范式进行了勾连。其次,从政治、经济、文化、性别、城乡、民族六大维度,对三十多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的各民族形象乃至整体中国形象进行了一些观察。再次,探讨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播映史、媒介政策及其传播力建设问题。*后,从拍摄者、少数民族和观众三者关系,摄影机位置和人类学影像角度切入,参照全球新闻传播秩序、中国现实社会和媒介语境,讨论了民族影像对中国形象进行塑造的立场和路径。 本书语言精炼且立意高远,严谨深入且富于创新,理论性强且文献丰富,值得新闻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电影电视研究者、从业
《如何读懂当代艺术》是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迈克尔 威尔逊撰写的艺术指南书,全书囊括174位艺术家的600多件作品,每一位艺术家都包括作品评论和作品图片,大而全的作品集,但读懂一位艺术家,仅需三分钟。《如何读懂当代艺术》把*的展览、画廊、博物馆藏品全方位呈现在您的面前,带您开启更深远的艺术探索之旅。《如何读懂当代艺术》还传达这样一个重要信息:艺术并不是一项神秘而且规矩的工作,它不存在*正确的方式,但可以有欣赏它的诀窍。书中更有200多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近20年来创作的,全新披露21世纪艺术精髓,展示一场超越时代的美学盛宴。
王建芬编写的《中国轻纺面料花样图集(22)(精) 》是每年出版的大型系列工具书《中国轻纺面料花样图集》的第22辑,共辑录近3000只面料花样,包括服装面料、服饰装饰面料、家纺面料等花样。本辑图案集辑取2016年市场流行的花样精品,经编辑人员分类编排和精心的版式设计,使图集*加新颖、隽秀。 本书主要供印花面料花样设计、纺织品销售、服装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为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重要选题之一。它吸收了现当代美学和文艺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结合各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前的文艺思想实际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探讨。本书的编写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噗和方法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本编在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背景上,探讨艺术生命精神形成的内在机制。选择了生命结构、生命时间、生命基础和生命符号四个问题,逐一剖析中国文化和哲学影响艺术生命精神的内在逻辑点。 从总体倾向上说,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哲学,以生命为宇宙间的真实。我们说生命,有不同的指谓,有生物学上的生命,有医学上的生命,也有哲学层面的生命。从哲学的层面看,生命是一种精神(此精神,不是言其观念,而是就本体和真实而言)。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是“活”的,无论是你看起来“活”的东西,还是看起来不“活”的东西,都有一种“活”的精神在。天地以“生”为精神。因为“活”,世界即联系。不“活”,世界即枯竭,生命即断流。中国人以生命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生命,都具有生命形态,而且具有活力。生命是一
中国历史悠久,吉祥文化博大精深,吉祥文化的物象即纹样散见于各类质地的文物中,有些文物本身就是吉祥物。本图录选刊的承载着吉祥如意的文物,均来自于浙江绍兴翰越堂。翰越堂是民营文物收藏单位,自1992年起就开始文物收藏,其主人王永良先生为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1994年国务院颁发)、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从事纺织业时就申办了绍兴越州纺织博物馆,是改革开放后浙江批民营博物馆之一。目前,翰越堂藏有各种质地的文物三万余件,涵盖织绣、木器、玉器、铜杂以及与兰亭文化相关的诸类文物。本图录萃取其收藏的有吉祥意义的文物122件,如意21件,编撰成《吉祥如意:浙江绍兴翰越堂藏古代艺术品精粹》,以期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厚积的吉祥文化,更希望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