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基础上,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间以考古和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
主要内容包括岭南名家文萃、岭南印学研究、佳作欣赏、文房雅玩、社史钩沉、艺丛论谈、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
2015 年第 05 期 总第五期 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吴茀之、专题.艺丛论坛、学术研究、新书介绍、春季雅集、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全书二十讲,所述皆为名家杰构,凡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美术诸门,遍尝一脔。既讲述大师们个人的身世片段、艺术风格、学问修养,又结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之时代背景,将文学、音乐、哲学等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阐发人类对真、善、美理想的不懈追求。 在傅雷的 下,我们被带往几个世纪前的翡冷翠、罗马,荷兰、英国、法国……走近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感受杰出作品里蕴藏的精妙的造型语言、细微的情绪色彩,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心灵震动。
本书的核心内容以 中国当代艺术40年 为重点,从艺术家、艺术市场、美术馆机构、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史家等视角切入,对过去的四十年进行充分回顾与总结。同时对当下的热点现象、艺术家个案等展开讨论。
《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介绍了贵州是内陆省份,与瑞士在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区位优势等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贵州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学习和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重大而急切的课题。
关于园林绘画,此前只有寥寥几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园林名画特展图录》、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发行量小,不易寻得,影响有限。而且主要是图录,无论对绘画,还是对园林的阐释都远远不够,更遑论对绘画与园林关系的讨论。
《世界3》是一套以艺术史理论和观念为对象的学术丛书,本书以“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为专题,收录了多位 艺术史学者对理论焦点、前沿动态、艺术史名著等的新研究成果。当代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西方新艺术史集中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也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拓展新方法。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视野已经远远超出绘画史领域,青铜器研究、佛教美术研究、墓葬艺术研究等领域并进;另一方面,展示方式、观看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空间性、物质性等观念的兴起也极大地拓展了所有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本书生动全面地展示了这一趋向。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十一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纪念唐云诞辰105周年、秋季雅集、学术研究、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2015 年第 12 期总第十二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陆维钊研究、秋季雅集、学术研究、西泠掇英、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黄永年先生的篆刻看当代学人印、20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及其现象、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选萃、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学员作品选、传承印学贡献印坛等。
2015 年第 08 期 总第八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张宗祥研究、展研纪要、学术研究、旧事拾遗、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名家馆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