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在1984年通过《美术译丛》引入中国,当时范景中先生约请几位学者翻译了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的几篇论文,后来在1990年出版的《象征的图像》里,又系统介绍了图像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这引起了一些学者,特别是敦煌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图像学在西方早已成为美术史的基础学科,也为人文学赢得了极大的光荣,即使是当今视觉文化潮流中的干将,也情愿打出新图像学的旗号,而不敢断然否决它。因此,图像学一直处在争论和改变当中。而它对中国美术史有何意义,则尤为我们所期待。现在上海师范美术学院打算以图像学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并以图像学的早期杰出学者马勒为介绍起点,这无疑是有益于学术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文即简介马勒的图像学研究,希望能激起图者细读原著的兴趣。
《经济学史》其经济思想史的核心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内容包括:上古,中古,近世第壹、二期,近世第三期,历史学派,奥国学派及近世之发展等8章。其中“近世第三期”以后各章,分别阐述所论学派在法、意、西班牙、德、荷、美等国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学说。
《岁月旅程情怀:影像与讲话选集》是作者方明伦在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管理工作岗位上所经历、参与的重要活动的影像和讲话选集,展示和记述了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所地方重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也是上海大学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历程。从中感知要建好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不仅应有高标准追求和精心规划,艰难求索,长期努力,耐心积累和多方协调,更需一些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领导部门的强有力支持与政策扶持。 《岁月旅程情怀:影像与讲话选集》可供高校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地方高校和教育研究人员作为了解中国高校发展历程的参考读本。
日本媒体和一些学者套用美国的“里根经济学”一词,把安倍一揽子激进的经济政策称作“安倍经济学”。2012年11月开始日本股市反弹,到2013年3月底,已经给日本企业增加了120万亿日元的市值,这已经比日本政府的全年预算还要多,现在日本上下都在欢呼“安倍经济学”的神奇效应。但是,股市永远是飘忽不定的,“安倍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效应呢?这种“鸡血效应”还能维持多久?本书就日本近期的现状来解读这个问题。
《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的研究,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属于敦煌文学研究的分支。这部书稿是我承担的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其初稿完成于2006年4月初,第二稿则于同年5月底由福建省社科联组织送审。2007年元月18日,我拿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承蒙各位专家的厚爱,评定等级为。但我深知,这更多的是出于鼓励,并不表示我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新的高度。我在细读返回的评审书之后,综合多方意见,并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再一次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修改,除了结构调整之外,又增写了部分章节。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第三稿,它虽不能说已尽如人意,但毕竟是自己多年思考的结果。因为我跟敦煌学结缘,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龟兹佛教艺术的专题史著作。全书以近20万字和近150幅图片的篇幅,以龟兹石窟为基础,描述了龟兹佛教艺术从开端、发展到兴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详细解说了龟兹佛教艺术在社会文明交流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下,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色,再一次证明了龟兹佛教艺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佛教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佛教造像是中国古代佛教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肇始于古代印度,传入我国后而兴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并经过中西文化交融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法相庄严(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珍品展)》所展石刻造像及铜造像共57件/组,其中一级品23件/组。展品多为山西本地出土,包括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时期的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而且能让观众较为全面地了解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风格面貌,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佛教美术讲座》可作为探索佛教之美的捷径。佛教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伟大的文化遗产。其衍生的思想世界与美术图像之学,包括佛教说话、记传、故事、佛姿造像等,皆玄妙精彩,扣人心弦。佛教传入中国后,直接汲取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精髓,促使佛教信仰酝酿、发酵,展演出精神文明,因此中国佛教的大乘信仰文化早已超脱原印度式的小乘精神理念。 “佛教美术全集”系列之一《佛教美术讲座》,是了解佛教美术发展脉络与图像史料变貌的入门专书。佛教艺术虽体系庞大,但其衍生仍系统分明、有迹可寻。《佛教美术讲座》即以佛教美术缘起暨释迦牟尼略传为经,阐述佛教美术的纲要;另以图像表现形式类为纬(即佛教尊像分类:显教美术——以净土变相为宏布佛法的信仰世界、密教美术——以曼荼罗为阐述佛法的理论世界、中国式佛教蔓术——垂迹
新时代,我国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靠前竞争力”,特别是“要求一些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本书在收集整理近年来涉及营商环境的各类主流评估报告,并进行靠前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评价上海营商环境水平和靠前排名情况,并对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提出对策建议。本书的研究也为兄弟省市提供了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