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指导,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有关光线特性和用光原则的理论。书中包含大量精彩作品和布光示意图,并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对于如何对那些较为困难的被摄对象,如各种性质的表面、形状和轮廓,人物、特别情形(白色对白色和黑色对黑色)等进行用光,本书也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第6版重新修订并扩充了第8章“表现人物”,以及拍摄外景和在摄影棚内拍摄时所需的照明设备等内容,提供了超过100张新照片,更新了有关闪光灯、LED灯板和荧光灯的近期新信息。 本书适合专业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摄影艺术等专业课程的教材。
秋天的公园内、道路旁,落叶俯拾皆是,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令人不禁发问——它们来自哪些树?本书收录了 260 种常见且具特征性的落叶,提供约 1500 幅彩色照片,用高清镜头捕捉落叶的每一处细节。书内不仅详解了叶的基本形态特征,还对落叶之树、依落叶而生的生物作了介绍,帮助读者通过叶片辨识树木。本书可作树木研究者的案头宝书,也可作落叶收藏爱好者的欣赏图鉴。现在,让我们手握树的小小“信笺”,一起拜访秋天吧。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很鲜活、很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一文一图的形式,收录了约180张齐白石1925—1949年之间的照片,其中包括齐氏的家庭生活、国际交流、日常交游、师徒往来四大类,以时间排序为,串联起齐白石的大半人生。其中,约一半以上照片为世面少见或从未露面。全书约五万字,秉承“一分证据一分话”、“无话少说”两个原则,即以照片为原点,结合齐氏生平进行考证说明,兼以少量的作者个人观点,赋予图片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书中纠正和完善了大量以往出版过的照片在拍摄时间、照中人物、事件说明等方面的信息。
颜长江摄影评论首次结集,是当代中国摄影的沙里淘金。全书以短评与图片构成,共约10万字,108张图片。自1990年代以来,颜长江以其摄影直觉,准确地把握中国摄影新趋势,并利用报纸专栏加以介绍,或为摄影家作序言。他的这些摄影评论,以直接、精悍、准确、独立、性灵为特色,观点与文字备受新锐欢迎,有为真正优秀的摄影新锐正名之感。业界认为,这是艺术家评论的代表之作,以其敏锐的直觉,率先在学者评论之前准确为新锐正名。本书作者认为,中国摄影尚不足以达到108家,取一半数目较合适,故用此题。
“世界美图书”者朱赢椿图文作品,讲述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小,小得足够被我们忽略、遗忘,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着惊心动魄的生活。蚂蚁被一根落下的枯枝砸断了腰肢;烟管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谁上一个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而虫卡在路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它们从容执着,它们生生不息。它们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本书引用山头火最后一次流浪之旅中所写的日记与俳句,加以解读的同时,结合对这段旅途的重走记录,配以日本著名摄影师山本昌男的摄影作品,集文字与摄影的深度为一体,展示极具东方禅意魅力的、追求超脱的人生哲学和万物之美。
颜长江摄影评论首次结集,是当代中国摄影的沙里淘金。全书以短评与图片构成,共约10万字,108张图片。自1990年代以来,颜长江以其摄影直觉,准确地把握中国摄影新趋势,并利用报纸专栏加以介绍,或为摄影家作序言。他的这些摄影评论,以直接、精悍、准确、独立、性灵为特色,观点与文字备受新锐欢迎,有为真正优秀的摄影新锐正名之感。业界认为,这是艺术家评论的代表之作,以其敏锐的直觉,率先在学者评论之前准确为新锐正名。本书作者认为,中国摄影尚不足以达到108家,取一半数目较合适,故用此题。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 玛洛塔的*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开放的中国造就了亘古未有的艺术发展环境。就摄影艺术而言,无论在摄影语言的探索和完善方面,还是摄影的社会功能、艺术表现及观念传达上,都有众多很好的创作者涌现,他们与优选各地的摄影艺术家一起努力地探索和实践。可以说,中国的摄影艺术家是世界摄影艺术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及其价值远远没能为优选所认识和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学术体系和发展脉络也还未能得到系统的梳理,摄影者的创作也经常被各类观点模糊的奖项所影响。《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三十年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这是一个必须去做的基础学术项目,也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艰辛尝试。这个图录计划期望由众多对摄影艺术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人共同付
刘铮主编的《桔多淇》介绍:桔多淇,197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先后从事平面设计及网络游戏开发,2005年成为职业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她的作品从人们很为熟悉的事物――食物或者动物来展开讨论,也有对生活方式的一些思考。食物用来吃不能浪费,但食物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材料。大饼、包子、凉菜和废瓶子同样指向不同的概念思考;蔬菜作为材料也可细分,新鲜的、蔫败的、煮熟的;提供丰富的哲学想象,白菜、南瓜、大蒜、姜、葱、萝卜、西兰花、藕、西红柿、土豆、芹菜……我们可以洞见一个相当宽阔的各式各样造型与色彩的世界。如再细分下去,葱这一类还可分为白洋葱、紫洋葱、大葱、青葱。蔬菜世界可挖掘的内涵还是相当可观的。 再说到动物,很多人喜欢猫,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对猫的了解很好局限。自从微信建立了
本书介绍的李洁军于1965年生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现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副总编辑,2011年兼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第九届、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李洁军认为,纪实摄影需要沉重,需要思考,更需要温情、温度和情怀,因此他拍摄了《麻风病康复者》系列。他还认为当今影像需要来一场革命,它必须要与很好的传统文化融合,与现代技术融合,学习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优势,因此有了《复制战争》系列的实验性创作。本书整理了李洁军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他的创作特色,是了解这位摄影家的一个不可错过的读本。
刘铮主编的《张巍(精)》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本书作者张巍认为,在当今世界,人们的身份感是由大众传媒和广告塑造的,自我价值是通过和、英雄等相比较来衡量的,而宣扬这些和英雄的,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社会。在努力展示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影响自我定义的时候,他把自己早期刻画的那些人物肖像元素引入其中,通过数码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创作出名人的虚拟肖像。张巍的所有作品都关乎于人,作为这世界很为复杂的一员,“人”独立于“物”,成为一极。他的摄影创作就是想把人对世界的影响,呈现得更透彻。
刘铮主编的《苍鑫》介绍:苍鑫,1967年出生于内蒙古,满族。1986年至1989年,分别在天津音乐学院、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学习音乐、艺术和哲学课程。1991年开始绘画。1993年进驻北村,开始艺术创作人生。 苍鑫以行为艺术而知名,虽然早期作品带有西方流派的影响,但更注重身体力行、营造现场氛围、强调观者参与创作交流。他的作品构成和旨意并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简单表现愤世和反叛,而更多地反映了当下人类现实生存的束缚和焦虑。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有《病毒》《面具》《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舔》《洗澡》《身份互换》等。 2002年苍鑫进入798艺术区进行创作,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古老宗教。2004年以后,他的艺术表达方式发生转变,从行为转向装置、多媒体、绘画、摄影等跨界领域,创作了《奇花异草》《苍鑫神话》《机械装置
常,是一种永恒,是持续、平衡、悠扬、晴朗,是安全感。 客,是一种隔绝,是独立、分寸、疏离、自由,是另一种安全感。 我们所有人,从离家的那一刻起,都被一种模糊的冲动怂恿着,欣然出发,踉跄独行,似要探寻 答案 ,却发现到处都没有题干,只有三个字:请回答。 无论能否给出答案,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了家乡的常客。 这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很多人背井离乡的故事。 两年前的秋天,我带着我奶奶姚女士,在重庆开启了为期 一个月的拍摄计划。奶奶就像是故乡的一个投射,一个浓缩和象征,既熟悉,又陌生,对我既温柔,又疏远。我在度过了有点漫长的青春期之后,在漂泊了13年之后,突然想要贴近他们,了解他们。 走远一点,再回头看,我们无意间,与周身的一切都成了 常客 。 这里所书写的,不仅是人与故乡的关系,
刘铮主编的《周裕隆(精)》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 本书中的摄影者周裕隆是一名商业摄影师,2005年开始创作个人作品。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喜欢挖掘人物背后的情绪,影像华丽而又丰富。本书收录了他近十年来陆续创作的作品。《山海经》系列运用了地质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的考证,试图重现《山海经》中的远古神兽,满足观者对生命起源与消逝的好奇心。在《1912》系列中,他利用现代技术为已故的人“拍摄”肖像,他使用大画幅数字摄影设备,依据既有的文献搜罗和前人样貌相似的人,经过化妆与后期,让这些肖像贴近史料所载。周裕隆的摄影创作游走于历史与真相之间,极富创意,也极具趣味性。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邵文欢》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邵文欢》介绍的邵文欢出生于1971年,2002年至2003年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就读研究生课程,期间至法国第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修。邵文欢致力于探索摄影与绘画、材质与成像之间的跨界交融,他看重摄影的客观性特征,但又在摄影基底上施以各种涂绘、擦刮、蚀化等手法,借助这些语言所产生的丰富、微妙意蕴来传达他对当下和历史的种种认识。这种在后期展现表现功力、同时也有着某种偶然性成分的成像方式,使他的作品对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再现有一种特别的样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邵文欢》整理了邵文欢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他的创作特色,是了解这位摄影家的一个不可错过的
水下摄影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追求,摄影师渴望着记录海洋之中的魔幻世界并将其展示于世人面前。本《水下摄影》中, 水下摄影师托比亚斯·弗里德里希(Tobias Friedrich)指导我们如何创作 妙的水下影像,包含所需设备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获得强有力的构图,如何处理 终影像。他还运用了大量的案例以展示如何进行水下摄影创作,并对一些特殊摄影技巧的细节做出详细的说明,为摄影师的下次潜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文字旁的示例图片来自于地球上一些 漂亮的潜水目的地。书中还为初学者和中级摄影师提供了许多小贴士和小窍门。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特邀摄影师作品部分,展示了当今 水下摄影师的部分照片。书中所收录了大量令人惊叹的水下摄影作品,这些照片将会让你在计划下次潜水时产生无限的灵感。 33 岁的德国摄影师托比亚斯· 弗里
街头摄影现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它在摄影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门类。如何在街头这一独特空间中捕捉到生动的影像,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是《街头摄影的秘密》要解决的问题。《街头摄影的秘密》共6章
作家、译者、摄影师陶立夏的旅行摄影集。百余幅照片与点睛文字,呈现南非的旷野与人烟。简洁亦有妙趣,冷静亦可治愈。疲倦时刻,安心起航。这是摄影师陶立夏在南非拍下的照片。这是一次和你一起的纸上旅行。南非的景致里,有大自然的生机与冷峻,也有观看者的眷恋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