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贾曼的速写本》是一本艺术文化读物。传奇电影制片人德里克·贾曼在极其详细的速写本中记录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它为读者展现了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电影制片人和艺术家的生活和职业生涯的个人看法,其中有关于私人的也有关于专业的。德里克·贾曼的速写本选自贾曼1994年去世前不久送给英国电影学院的手工书籍集,展现了拥有洞察力和好看丽的页面。每一卷原作都由图画、照片和剪贴画组成;在潦草的想法旁边放着压过的花,精心写下的诗伴随着打字和编辑的工作脚本。它有助于读者理解贾曼本人和它的电影作品。
《芥子园传》,成书于清康熙十八年,由 芥子园 (李渔别墅)出版,系统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与流派,是初学者国画入门的自学教材,公认的国画 教科书 。 全书分为【人物山水、梅兰竹菊、花鸟虫鱼】三集共10卷,有1000余幅画。每一集均包含画学浅说、技法解析和名家范画三个部分: 画学浅说:对国画历史、绘画原理的介绍。 技法解析:提炼、总结古代画家表达方法和技巧。相当于老师傅的教学 课件 ,如从第一笔开始,怎么去画一个简单的花头(例如:五瓣花、六瓣花、八九瓣花、多瓣花、刺花、藤花、大花的线条结构),也就是最基本的造型方法和组合关系,画中还批有注释。 名家范画:从古至今的名画中选取相应的案例,作为摹写的标杆,汇集了历代笔法、墨法和画论的精髓。
一本能够提升角色表现力和吸引力的人体绘画指南。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和人物素描教程,本书专注于通过特定的线条和形状使所绘角色更具说服力且外观更加精美。书中涵盖了390个绘制人物时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能作为掌握绘画技巧的有效参考,也能帮助画者更好地捕捉角色的形态和特征。书中的解释简洁明了且通俗易懂,将关键概念和细节用色彩高亮标注,使重要信息一目了然,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无论是人体绘画的初学者,还是在造型方面遇到挑战的专业画师,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使用本书,不仅能提高绘画效率,还能显著提升造型能力。
文人画如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诗、书、画、印”结合的方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范式?怎样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与“吴派”?如何看待寺观壁画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以独立画家为纲的叙事方法延续了传统画史的局限,由于不把宏观历史潮流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难免会出现见木不见林之感。写作者对画家的选择也多因循传统看法,习惯性地将大量篇幅给予 的文人画家,非文人画家和女性画家或从简,或付之阙如。本卷希望尽力改变这种情况,给予后者 多的讨论篇幅;但 重要的是把单个画家纳入整体艺术潮流之中,在讲述 广阔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画家个案。 ——巫鸿在元至清这长达六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中,绘画蓬勃发展,传世画作与画论浩如烟海。延续“中国绘画”系列,《中国绘画:元至清》跳出传统画史写作的窠
暂无内容简介。。。。。。
北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首屈一指的国宝名画,全卷不仅营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山水世界,而且画出许许多多扎实的细节,使画卷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而且充满极其微妙的情味。《千里江山图》的颜色尤其令人惊叹:青绿与金黄交相辉映,既璀璨又沉着,既清纯又辉煌,青春的激情与理想的秩序和谐共生,既愉悦眼目,又表达着丰富的精神意义。《千里江山图》的传奇色彩也使人着迷:画家“希孟”完成画作时年仅十八岁,画家的年龄与画卷的宏大、深邃形成强烈反差,使画卷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本书是“纸上美术馆”系列图书之一。本册是18本书是西布利总结数十年探索鸟类世界的心得,用手绘形式呈现的他眼中的鸟类世界。这不是一本鸟类辨识指南,而是一本全方位介绍鸟类生活的画册,跟随大师的笔触,你会惊觉鸟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丰富、复杂以及“深刻”。 鸟类时时刻刻都在做各种不同的决策,比如应该在何时何地筑巢,吃种子的山雀还会思考应该选择哪一粒种子,还要决定是把种子藏起来还是直接吃掉。本书从形态、生理构造、行为、演化等多个维度解析常见鸟类,其中包含了很多新的科学研究。全书涵盖200多个鸟种,虽然大多是常见类群,但也研究了某些不常见但容易观察的鸟种,比如住在海边的北极海鹦;收录330余幅西布利的全新画作,其中84张主视觉图为真实鸟类大小,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 西布利严谨的艺术作品和广博的专业知
故事开始于4个普通高中女生因一个即将废弃的轻音社团而相遇,在相处的过程中她们也会产生摩擦和误会,但还是依然选择伴随着对音乐的热爱共同成长。有热爱,有陪伴,4位少女的共同成长,见证了她们对友谊和未来奋斗的期望。 第1册:春天是新生决定社团的季节。田井中律与秋山澪一同前往轻音部参观。然而原社员都已经毕业的轻音部,面临的是若不在新学期找到4名社员就必须强制废社的命运。好不容易找到阴差阳错下加入社团的第3名成员琴吹?,只要再找到一名社员就可以顺利成团……不一样的女子高中生社团生活即将开始! 第2册:克服了废部以及升学的危机,唯等人顺利升上了二年级。依然有着悠闲日常生活的轻音部,正在这时加入了新社员中野梓。在注入新鲜血液后的轻音部,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超人气青春校园话题作品再度登场! 第3册:
山西古建筑之多、之美令人目不暇接。这个项目就是解决初识古建者看什么、怎么看这两大问题。本书以山西省发展文化旅游所做的旅游公路规划为主线,按照长城公路、太行公路、黄河公路这三大线及汾河干流沿线布局,从古建筑艺术的角度切入,在浩如烟海的古建筑中,选择其中拥有有建筑艺术价值的珍品100处,用高清而很好观察视角的图片从艺术、构造上梳理出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加以细节呈现。同时书中在每一个大区域开篇,有这些古建筑的分布地图,以及作者进行考察时的行进线路,这给普通游客带来一定的参考实用性。
王伯敏先生是较早深入研究敦煌壁画山水的学者,他先后发表了《莫高窟早中期壁画山水探渊》《莫高窟壁画山水再探》《莫高窟壁画山水三探》等相关论文,并于20世纪末,汇编成《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一书。书中对敦煌壁画的山水技法都做了翔实的归纳。同时,对于早期中国画与敦煌壁画的关系也做了深入的比较和总结。另外,书后附录了王先生所拍摄的敦煌壁画多幅,并有简要的说明、点评文字,也是了解和研究敦煌壁画难得资料。
动漫人体是一个有趣的集合体,不同动漫作品中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角色特征。而大家在绘制角色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人体来创造一个特征鲜明的角色。在学习人体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切入口。 本书将人体结构做了拆解,将学习人体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了一些简化,通过简易的几何体组合来解说人体中比较难懂的结构原理。书中排列了一下学习人体的过程,帮助大家明确各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想要画出有趣的动漫角色,需要大家在掌握好人体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而绘画练习是需要大家由衷喜爱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坚持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在绘画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快乐。 本书适合美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游戏动漫公司的从业人员,以及游戏动漫手绘爱好者学习使用。
《万华镜》是一部描绘我国各民族印象的绘本。 万华镜,又称“万花镜”或“万花筒”,“华”字在古汉语中通“花”字,既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花”,也是中华的“华”。 在漫长历史中,我们形成了丰富多彩、各有千秋的多元民族文化,宛如万花筒中的图案,千变万化又和谐统一。本书以各民族的服饰、传说、民俗等元素,结合传统装饰艺术风格,展现民族文化之富之美,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本书稿是”'地区风格'的再议:晋东南地区古代视觉文化及物质文化研究“研讨会论文的结集,全书立足晋东南丰富的文物遗存,分建筑空间、造像风格、图像配置和区域传播四部分,探讨了晋东南地区石窟窟前建筑、宋金仿木构墓葬建筑、造像碑的“上党样式”、寺庙造像风格、图像所具有的地域特色以及区域传播与互动等问题,是对晋东南这一地区古代艺术中地方风格的集中讨论,对研究晋东南地区的区域文化、地方风格乃至交流互动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10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是作者在学术上的一次尝试。绘画史的陈述,需要思想史的提升,以及艺术哲学的陶冶,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绘画史。读过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去艺术中开
“我想和你们分享我的这份记忆,和我一起在画里感受四季的旅程。” 《旅行箱里的四季》是插画艺术家卤猫以“四季”为主题的图文作品集,按四季之序,分为春、夏、秋、冬四章,集结其近10年间创作的100余幅精选插画作品和多篇生活随笔,以灵动的画笔与细腻的文字共同呈现各地的四季变幻与节气生活之美。 在卤猫眼中,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春天有花,夏天有风,秋天落叶,冬天下雪,分明的四季,更能展现生命的丰盛与多样。春天公园的樱花,夏天岛屿的海风,秋天森林的红叶,冬天北欧的极夜……行走在不同的城市,穿越在山野湖畔,四季的光阴、美好的日常都被温柔地画进这本书里。 除了插画作品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卤猫撰写的多篇随笔,透过真实细腻的文字,分享其关于画画、自然、季节、旅行、阅读等方面的点滴感受。
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山海经》由陈丝雨绘
花,化也,生生之道也。花艺是极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但是将花艺与文史哲甚至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却是丽淑教授的创举!既是花艺,当然对于花要有种种的说明,然而花毕竟只是素材,必然要在一种脉络下才能呈现出意义,在此,丽淑教授将花艺与诗、史、文合而为一,此时当下的花艺便是道的呈现,所谓“由艺人道”也。诗以境为胜,以诗人花艺,呈现出生命不可言说的境界,烘托一种唯美的生活情境,让花具有了无比的生命力。而本书中典故的呈现,则说明人是在传统文化中学习意义的参与和创造,这才是真正的“史”。至于文,则是将生命哲理娓娓道来,然后将心得分享给读者,共同神游于太虚之间,逍遥于人间之世,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所在。